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58章 宋末二王

  • 大宋何所有
  • 猛男與拖拉機
  • 2881字
  • 2023-09-19 23:49:55

李庭芝在揚州的拼死抵抗為當初逃出臨安的兩位皇子爭取了機會,伯顏發(fā)現(xiàn)二人出逃之后僅安排范文虎追擊,并未把阿術(shù)的主力調(diào)過來一同搜剿。

兩位皇子益王和廣王在隨駕大臣護送下,先到了婺州又輾轉(zhuǎn)來到溫州,在這里得到了兩個人前來投奔,一個是張世杰,另一個是陸秀夫。

張世杰當年屢救襄陽失敗后奉命駐守郢州,元軍繞行之后設(shè)巧計拿下鄂州,使得張世杰的郢州防線失去作用,只好火速率兵南下勤王。雖然張世杰救國心切,但元軍早有準備,伯顏當時已率軍登陸逼近臨安,阿術(shù)和博羅歡在長江下游江面上層層設(shè)防,張世杰的水師在鎮(zhèn)江東北江面上的焦山附近被元軍擊敗,率殘兵回到臨安。

臨安投降后,張世杰趁亂率部逃出城,多方打聽得知益王廣王二王已經(jīng)轉(zhuǎn)移到了溫州,溫州城小不利于號令勤王之師,在隨駕眾人商議之下,張世杰又隨二王又轉(zhuǎn)移到了福州。

相比于張世杰多年征戰(zhàn)沙場,陸秀夫也不遑多讓,有著多年的軍中履歷。陸秀夫字君實,跟司馬光一個字,楚州人。自幼聰明好學(xué)飽讀詩書,寶祐四年與文天祥同登進士榜,之后在揚州淮東制置使幕府中擔任參議官。

德祐元年元軍逼近臨安大量官員逃跑,朝廷缺員嚴重,李庭芝推薦陸秀夫回朝擔任了禮部侍郎。當時朝廷正在與伯顏商量投降事宜,陸秀夫也參與了文天祥牽頭的議和大使團,然而文天祥的堅持并未換來南宋江山社稷的保全,太后恭帝和宗室成員被元軍押赴北上,陸秀夫趁亂逃了出來,后來輾轉(zhuǎn)終于在溫州找到了二王,并隨之來到福州。

逐漸的,不少朝中大臣都匯集到了福州,包括曾經(jīng)臨陣脫逃的首相陳宜中。德祐二年五月,因益王趙昰年長,在眾人擁護下益王登基為帝,改元景炎,是為宋端宗,其母楊太妃臨朝聽政。

端宗即位了,身邊大臣自然各有加封,陳宜中仍官居首相,遙封文天祥依然為次相兼樞相,張世杰和陸秀夫擔任副樞相。

端宗身邊大臣雖然都是南宋朝廷的老面孔,但要論氣人望文天祥可謂一騎絕塵,文天祥從通州下海之后在海上漂流數(shù)月歷盡艱險來到永嘉(今浙江永嘉縣),五月底終于來到福州見到端宗,立即上梳請求北上到兩浙開府,聚攏軍隊收復(fù)失地。

所謂開府就是指開將軍幕府。文天祥的開府建議并非紙上談兵,在多次率軍與元軍作戰(zhàn)后文天祥可謂身經(jīng)百戰(zhàn),指揮軍隊作戰(zhàn)并不外行。然而就是當時這個福州小朝廷內(nèi)部仍是矛盾重重,首相陳宜中依然主張與元朝議和,副樞相張世杰認為兩浙已經(jīng)被元軍所占據(jù),此時北上就是以卵擊石,要開府也應(yīng)該到更南方的廣州開府,避開元軍兵鋒才能發(fā)展壯大。

議和肯定是沒希望了,就在文天祥和張世杰爭議向南還是向北發(fā)展之時,景炎元年六月南方傳來消息,元軍已進駐廣州,廣州投降,接著七月?lián)P州失陷,元軍主力開始沿兩浙路集中南下。這下子兩浙也去不了,廣州也去不成,小朝廷經(jīng)過反復(fù)爭論,終于同意放文天祥到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市)開府。

來到南劍州之后,文天祥立即打出抗元旗幟,附近響應(yīng)者如云,很多南宋原地方部隊紛紛前來歸附,短短兩個月間聚集了數(shù)萬兵力,接連出戰(zhàn),收復(fù)了汀州(今福建長汀縣)、雩都(今江西于都縣)等地。

收復(fù)多處失地,文天祥大受鼓舞,把帥府移駐到了汀州,準備繼續(xù)深入江西抗元,但此時元軍也已全面南下,景炎元年十一月,元軍董文炳部攻克南劍州,文天祥此時率軍在江西作戰(zhàn)無暇回援,陳宜中和張世杰經(jīng)過商議,認為福州守軍無力抗衡董文炳所部,便帶著端宗和母親楊太妃、弟弟廣王登舟入海避難。

廣州當時已被元軍占領(lǐng),福建大部也已經(jīng)被占領(lǐng),端宗一行人想找個安全的落腳地還真不容易,眾人先是來到淺灣(今廣東南澳島),元軍在其后緊追不舍,接著眾人又轉(zhuǎn)移到秀山(今廣東虎頭山),然后又轉(zhuǎn)移到井澳(今廣東中山市),在此遇到臺風(fēng),船只沉沒士兵溺亡大半,端宗也因此受到驚嚇一病不起。景炎三年四月,在經(jīng)過一年多的流浪生涯之后,年少的端宗終于病重駕崩,時年九歲。

皇帝沒了,隨駕群臣頓時離心離德紛紛散去,但度宗三子恭帝北上去了大都,端宗剛剛駕崩,仍有廣王趙昺尚在軍中,在陸秀夫的力主下,剩下的群臣擁護趙昺即位,改元祥興,是為宋末帝,仍由楊太妃臨朝聽政。

好不容易把草臺班子搭起來了,當務(wù)之急是抓緊時間壯大力量活下去,端宗死后陳宜中借口外出搬救兵逃往占城,陸秀夫受任首相,張世杰仍任副樞相,當時唯一手里有兵的就是在外帶兵的樞相文天祥,想要保住末帝的小朝廷,就必須把文天祥召回來會師。

文天祥想回到末帝身邊并不容易,自從端宗出海之后他就與小朝廷失去了聯(lián)系,獨自在江西抗元。景炎二年八月,元軍主力進入江西圍剿文天祥,苦戰(zhàn)之下文天祥所部慘遭大敗,老婆女兒都被元軍俘虜,文天祥只好帶著母親兒子和剩余部眾向南進入廣東。

景炎三年二月,在廣東接連收復(fù)會州、潮州、梅州等地的文天祥打聽到了小朝廷的下落,正欲前往投奔又聽說端宗駕崩,陸秀夫張世杰等人迎立末帝前往崖山暫駐。文天祥需要皇帝,皇帝也需要文天祥,此時原本是文天祥入衛(wèi)小朝廷的緊急關(guān)頭,可就在這緊急關(guān)頭,文天祥多次請求入衛(wèi)的上梳均遭駁回,張世杰在小朝廷里堅決反對文天祥回來。

文天祥與張世杰的交惡還要追溯到景炎元年五月端宗剛即位期間,原本兩人在入衛(wèi)臨安時曾有短暫合作,文天祥對張世杰并不陌生,來到福州后立即找到張世杰詢問朝廷兵力,當?shù)弥〕⒅挥腥f余兵力后馬上表示兵力不足,需要立即征召諸路兵馬前來勤王。

名義上文天祥是樞相,是張世杰的領(lǐng)導(dǎo),但端宗是在陳宜中陸秀夫張世杰等人擁護下即位的,人家有定策之功,在小朝廷里地位不輸任何人。人都是有脾氣的,張世杰聽了文天祥一番話之后很不爽,自此以后對文天祥諸多掣肘,北上開府反對,入衛(wèi)末帝也反對,國家、朝廷都成了次要的,反正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讓文天祥壓自己一頭。

英雄也是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入衛(wèi)末帝而不得,焦慮的文天祥再遭打擊,九月,自己六十五歲的母親病逝;十月,十三歲的長子病死。悲慟的文天祥沒有被不幸擊敗,而是化悲痛為力量,率軍收復(fù)潮陽(今廣東汕頭市潮陽區(qū)),以期隨時與崖山小朝廷呼應(yīng)方便入衛(wèi)。

祥興元年十二月,南宋抗元形勢再度惡化,兩浙福建江西幾乎全部淪陷,張弘范率元軍主力進入廣東。文天祥為了方便入衛(wèi)崖山,提前率軍移駐海豐(今廣東海豐縣),不成想所部還沒行軍到海豐便遭到張弘范部將王惟義襲擊,所部全軍覆沒,文天祥自己也被元軍俘虜。

堅持抗元多年,文天祥對自己的命運早有覺悟,被俘之后便吃下常年隨身攜帶的冰片。冰片本屬中藥,可治療口舌生瘡,但藥含毒性,文天祥一口氣吃了隨身所帶全部冰片,本來指望毒性發(fā)作自己毒發(fā)身亡,沒想到藥在身上帶的時間太長可能已經(jīng)失效,左等右等只是頭暈?zāi)垦#瑳]等來毒發(fā)。

僥幸撿回一條命,文天祥接下來的經(jīng)歷卻痛不欲生。生擒文天祥后,張弘范正好用文天祥來打擊崖山小朝廷。祥興二年正月初六,張弘范在潮陽整軍出海,帶著俘虜文天祥浩浩蕩蕩向崖山進軍。

文天祥是南宋次相兼樞相,即使在小朝廷里依然有著極高的威望,正月初六,張弘范率軍路過伶仃洋,命文天祥給張世杰寫信勸降,文天祥略加思索,寫下了千古名篇《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史書記載,張弘范看了詩之后,連稱好詩,不再逼文天祥給張世杰寫信勸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礼泉县| 武安市| 仲巴县| 综艺| 万山特区| 禹州市| 营口市| 尉犁县| 吉安市| 连江县| 马公市| 霍林郭勒市| 日土县| 台北县| 临安市| 九台市| 龙游县| 勃利县| 苏州市| 长宁县| 宁南县| 永靖县| 拜城县| 乌鲁木齐县| 洛阳市| 水富县| 肃南| 龙陵县| 无棣县| 金门县| 朔州市| 翼城县| 会泽县| 浦县| 石狮市| 田阳县| 射阳县| 久治县| 宁阳县| 大同县| 进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