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章 平叛西南

淳化四年蜀地大旱,當?shù)匕l(fā)生饑荒,二月,青城縣王小波聚眾為寇,殺眉州彭山縣令齊元振,揭開了叛亂的第一幕。

此次王小波叛亂,是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的,我們常說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如果一個國家政府不為人民謀福利,那這個政府就是王八蛋政府,當時宋朝在蜀地實施的一系列政策,基本上就是個王八蛋政府的作為。

后蜀滅亡之后,北宋并沒有改變后蜀的土地制度,也沒有防范早在后蜀時期就已經(jīng)很嚴重的土地兼并問題。為了安撫平蜀有功的大臣和將領,朝廷又將大量的土地賜給了這些有功之臣。當時朝廷對于地方官員的考核是以稅收為標準的,收稅收得多就是官員能力強,收的少說明你官員能力差,所以各地官員都拼了命的保稅收,農(nóng)民老老實實的交稅,可大地主們卻可以通過行賄地方官少交或者不交稅,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富的越來越富,窮的越來越窮,階級固化提前完成,民怨在一天天的積累。

民怨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就需要一個突破口,這個突破口就是王小波。

王小波這個人,其實一開始并非農(nóng)民,而是個茶販,本身以販運經(jīng)營茶葉生意為生。北宋平定后蜀之后,在蜀地設立了專門經(jīng)營茶鹽鐵的機構,茶葉經(jīng)營權正式被國家壟斷,王小波沒辦法只好跑去務農(nóng)。淳化四年的大旱過后,眼看著吃不上飯要餓死,王小波便聚集起身邊人開始造反。王小波此次造反開創(chuàng)了一個前無古人后不斷有來者的口號,叫作“均貧富”。

這個口號后來被苦難的中國人民不斷地用來反抗某些王八蛋政權的統(tǒng)治,比如我們最熟悉的“打土豪,分糧食”。

均貧富的王小波深得蜀地老百姓民心,義軍迅速壯大席卷蜀地多處,淳化四年十二月,王小波的義軍已經(jīng)有了一萬多人,打到了蜀地的江原縣(今四川崇州)。當時的西川都巡檢使張玘率軍駐扎在江原,王小波攻打江原,兩軍在江原城外展開激戰(zhàn),王小波身先士卒率軍突擊,張玘逐漸招架不住,開始率軍邊退邊放箭,王小波不幸額頭中箭,但他忍住劇痛仍然沖殺在前線,義軍一鼓作氣全殲了宋軍,陣斬張玘。

干掉了張玘,王小波也因傷勢過重去世。王小波死后,大家推選了一直跟隨王小波征戰(zhàn)的小舅子李順做義軍頭領。

與王小波相比,李順是一個段位更高的造反頭子,他當上頭領之后,率軍連下邛州、永康等州縣,短短一個月部隊激增至數(shù)萬人。

部隊力量增強了,李順考慮要攻占一個更大的城市了,放眼望去,整個蜀地最大的城市就是成都了。

在擊敗新津江口一支守軍之后,成都再無阻礙,李順率軍進攻成都,出乎意料的是,李順在成都的第一戰(zhàn)打的非常不順,攻了半天居然毫無進展。

面對城高池深的成都,李順沒有戀戰(zhàn),下令火燒西郭門,率軍轉而攻打旁邊的漢洲、彭州等地,都順利拿下,義軍的士氣大增。

也許是上天安排成都必然要丟,李順在外面連戰(zhàn)連捷,成都城里面也不安生。

王小波剛剛起事的時候恰逢成都知府許驤調(diào)任外地,回京述職時許驤對趙光義匯報說蜀地現(xiàn)在流民很多,社會動蕩,希望朝廷安排一個忠厚的官員到成都任知府,好好休養(yǎng)安撫民生。

趙光義非常重視許驤的建議,安排了東上閣門使吳元載就任成都知府,吳元載到了成都之后,覺得自己很屌,要大力整治當?shù)氐闹伟玻谑窃诔啥纪菩小皣来颉薄@习傩沼蟹噶诵″e的,大刑伺候,老百姓有輕微違法的,嚴重處理。

光是嚴打也就算了,吳元載覺得嚴打還不夠,蜀地的老百姓太喜歡享受生活,這不行,不像話,得禁止。于是又推行了禁令,不準老百姓享受生活。

具體說來就是看戲的、聽曲兒的、打麻將的等等娛樂活動統(tǒng)統(tǒng)取消,老百姓除了勞動生產(chǎn)就是待在家里,別的啥都甭想干。

今天我們?nèi)サ匠啥迹€能感受到成都的城市精神風貌,人民群眾不是奮斗逼,除了辛勤工作之外,成都人民的娛樂生活是必不可少的,合理的房價,適中的生活節(jié)奏,多少小資評價成都是一個可以享受生活的城市。這樣的城市,你要禁止所有娛樂活動,人民群眾不答應。

成都城里民怨滔天,王小波起義后吳元載又處置不力,整個蜀地在吳元載的管理下一團糟,搞成這樣一副鬼樣子,朝廷那邊肯定是瞞不住了,于是朝廷免去了吳元載的成都知府一職,由另一位東上閣門使郭載前來繼任。

由于起義軍勢頭太猛,郭載剛剛走到梓州的時候就已經(jīng)聽說義軍攻打成都了。有人悄悄告訴郭載,這個時候去成都就任,無異于自投羅網(wǎng),進去了怕是出不來了,不如慢慢在路上閑磨,磨到成都陷落也就不用去就任了,躲過這一場災禍。

沒想到郭載斷然拒絕,怒斥對方自己身負皇命,決不能辜負國家,危難之際更要快速前進盡快趕往成都就任。

坦蕩蕩的郭載幸運又不幸的趕在成都陷落之前進入城中,可進來容易出去難,李順在拿下成都周邊最后兩個城池之后再一次進攻成都,這一次成都守軍實在頂不住了,郭載無奈率軍突圍,退守梓州。

李順攻入成都,起義軍終于有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大型核心城市根據(jù)地,接下來李順并沒有閑著,他組織人員機構,建立了政權,國號大蜀,自立為大蜀王,改元應運。

眼看著蜀地之亂就要收拾不住,趙光義急了,李順連政權都建立起來了,再不出兵平叛就不是平叛的問題了,就要演變成國與國的軍事對抗了。

要率軍平叛首先要選定將領,趙光義思來想去,派了王繼恩去蜀地平叛。

王繼恩是個不一般的宦官,雖然在趙光義搶班奪權過程中立了大功被趙光義視為心腹,可王繼恩從來沒拿皇帝的寵幸當作驕傲的資本,而是一直在他的老本行--軍事方面不停奮斗。趙光義即位后,依然活躍在戰(zhàn)場上,參與了歷次的宋遼戰(zhàn)爭。

王繼恩領著大軍從開封出發(fā),走到劍門關,正準備一場惡戰(zhàn)的時候驚奇的發(fā)現(xiàn),劍門關的守軍竟然是自己人。

李順建立政權之后,劍門關當時只有監(jiān)軍上官正率領的幾百守軍,而且是已經(jīng)跟起義軍打了多場戰(zhàn)斗了,全軍精疲力盡。李順并沒有第一時間派大軍去攻打劍門關,而是派了數(shù)千軍隊去,畢竟只有數(shù)百疲憊之師,數(shù)千軍隊也夠用了。

起義軍在關外進攻,上官正領著人在里面拼死守關,但架不住對方人數(shù)眾多,劍門關眼看要失手。就在這個當口,從成都方向敗退的一支宋軍殘兵趕到了劍門關,兩軍合并一處,人數(shù)達到數(shù)千,宋軍一下子士氣大振,直接開關迎敵,把義軍殺了個全軍覆沒,只剩三百余人退回成都。

敗軍退回成都沒有落什么好下場,李順下令將三百余人全部處死,可接下來李順卻沒有再派大軍去拿下劍門關,那么李順的主力部隊到底在哪兒呢?

答案是在梓州,義軍主力二十萬大軍圍困梓州長達八十天,硬是沒能拿下梓州。

梓州能守住,多虧了梓州知府張雍。

起義剛爆發(fā)時,張雍就知道義軍總有一天會打到梓州,于是積極備戰(zhàn),準備了大量武器糧草。李順在成都建立政權之后果然派部將相貴率軍二十萬攻打梓州,相貴是個知兵的將領,大軍來到梓州之后沒有第一時間下令強攻,而是派了一幫老弱病殘到城下叫罵。宋軍在城頭看到義軍的德行紛紛發(fā)笑,監(jiān)軍盧斌更是向張雍請戰(zhàn),打開北門出城迎擊。張雍阻止了守軍出城的想法,告訴大家敵軍這是在故意示弱引誘我軍出城決戰(zhàn),我們只有三千守軍,對方可能有好幾萬,我們唯一的優(yōu)勢就是憑堅城固守,一旦出城野戰(zhàn)必定有去無回。

困守孤城,不代表張雍什么都不能做,義軍在城下苦苦圍困,守軍在城頭看戲,反正城中糧草充足不怕跟你耗。張雍還時不時的組織敢死隊殺出城去干一票回來,義軍苦不堪言,想攻城吧,沒有合適的攻城機械,好不容易挪到城下,城墻上守軍早已準備好的投石機火箭挨個伺候;好不容易制作一臺攻城機械,張雍乘義軍不備組織敢死隊一陣燒殺把機械又燒毀了。

雙方就這樣在梓州城對耗了八十天,然后王繼恩來了。

王繼恩順利通過劍門關之后一路大軍南下幾乎沒遇到什么像樣的抵抗,畢竟義軍主力都在梓州。等宋軍到了梓州,義軍已經(jīng)是強弩之末,宋軍從外一進攻,城里面監(jiān)軍盧斌終于坐不住了,開城門夾擊義軍,最終義軍二十萬大軍死傷殆盡,剩下的降的降逃的逃,梓州順利解圍。

梓州順利拿下后,王繼恩有趁勢攻占綿州巴州等地,拔出了成都外圍所有據(jù)點,五月初,宋軍兵分兩路來到成都城下。城中仍有十萬從各地逃回去的守軍,王繼恩沒有給義軍機會,兩路宋軍會師之后立即展開攻城戰(zhàn),義軍師老兵疲城內(nèi)又缺少軍糧,五月初六成都陷落,李順在巷戰(zhàn)中戰(zhàn)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禹城市| 太原市| 两当县| 宁阳县| 泰顺县| 汝阳县| 汤阴县| 新泰市| 寻甸| 惠水县| 安龙县| 赣州市| 石楼县| 连南| 托里县| 四川省| 枝江市| 东港市| 富宁县| 姜堰市| 张北县| 汉阴县| 巧家县| 锡林郭勒盟| 永宁县| 盈江县| 宁乡县| 建昌县| 延寿县| 九龙坡区| 锦州市| 东至县| 和静县| 永新县| 崇明县| 茌平县| 阳原县| 阿荣旗| 三明市| 岱山县| 寿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