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蒙古統一
- 大宋何所有
- 猛男與拖拉機
- 2813字
- 2023-07-19 22:57:03
克烈部被吞并后,鐵木真的實力覆蓋了原克烈部地區,與乃蠻部相接壤。乃蠻部與克烈部之前互相攻伐了幾十年,雙方都想徹底吞并對方地盤,如今克烈部滅亡了,卻不是被自己吞并的,而是落入了鐵木真手里,乃蠻部可汗非常不滿。
這位乃蠻部可汗不是別人,正是曾經與弟弟古出古墩爭權奪利的臺不花,弟弟出走自立門戶后,他便自稱乃蠻大陽汗。
王罕死在邊境后,族人將王罕的頭帶到了臺不花大營中,出于圖謀克烈部土地的原因,臺不花為王罕舉行了祭祀,打算借機號召克烈部舊部反擊鐵木真。
為了增加勝算,臺不花派人到南邊的汪古部提議共同起兵夾攻鐵木真。
汪古部是原遼國奚族后裔,因為長期居住在漠南與金國關系比較緊密,對漠北諸部的互相廝殺不感興趣,鐵木真離自己近,乃蠻部離自己遠,況且鐵木真一直對汪古部比較友好,沒必要為了一個遙遠的乃蠻部與鐵木真結仇。
南宋嘉泰四年三月,臺不花與蔑兒乞部首領脫黑脫阿、克烈部敗亡后西逃的扎木合和塔塔爾殘部一起從乃蠻部本部阿爾泰山南出發向東進軍,鐵木真毫不示弱點起大軍親征,四月,兩軍在察兀兒馬乞特(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西北)遭遇,開始了漫長的對峙。
兩軍作戰如同兩位高手對決,比的不是誰招數更精妙,而是誰失誤少,頂尖高手過招,任何一個失誤都足以致命。
事實證明鐵木真高看臺不花了,他以為與乃蠻聯軍對陣是高手對決,其實對面就是一幫烏合之眾,兩軍對峙沒幾天,聯軍內部便起了內訌:臺不花一直狂妄自大認為鐵木真不足為懼,扎木合勸臺不花不要輕敵,結果反被臺不花嘲諷,說札答蘭部在扎木合帶領下土地早已被鐵木真吞并,有何顏面給別人提意見。
好心提醒卻被對方狗咬呂洞賓,扎木合一氣之下警告臺不花,說自己多次與鐵木真交戰,鐵木真本人如同惡鬼,手下博爾忽、木華黎都將領也同樣如同惡鬼,殺人不眨眼,如果大汗不相信自己去見識見識就知道了。
扎木合以身說法,倒是引起了臺不花的警覺,又追問起蔑兒乞部首領脫黑脫阿等人,在大家再三確認下,得到了鐵木真確實就像惡鬼一樣,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此戰萬分兇險。
議者無心聽者有意,此番談話很快便在軍中流傳,于是乃蠻聯軍提前做好了心理建設:鐵木真大軍個個都是惡鬼,我們肯定打不過。像極了當年靖康之變前宋軍口口相傳的金軍,個個兒都是惡鬼,肯定打不過。
人心惶惶,扎木合看臺不花必敗,悄悄率部離開。七月初一,在兩軍對峙了兩個多月后,鐵木真發起總攻:忽必來率左翼進攻,窩闊臺率右翼進攻,自己親率前鋒沖在最前,弟弟拙赤在后方坐鎮中軍。
大軍在鐵木真親率下戰斗力驚人,上來就沖垮了乃蠻聯軍的陣型,鐵木真的前鋒竟然一口氣沖到臺不花大營處將其團團包圍,聯軍其他將領想要來救全被拙赤率軍從四周攔在外面。
沖也沖不進去,在外圍打又打不過,乃蠻聯軍相當于被鐵木真來了個“斬首行動”,失去大營指揮的乃蠻聯軍很快不戰自潰,當日便全部被俘的被俘逃跑的逃跑,僅剩臺不花大營被鐵木真圍住,動彈不得。
當天夜里臺不花在親信保護下趁夜向西突圍,然而逃跑路上經過山谷路途艱險,不少人馬摔下山澗,臺不花本人也在逃跑路上遭亂箭射擊渾身是傷陷入昏迷。部下見臺不花命懸一線,此時在長途跋涉撤退恐怕臺不花難以堅持,于是就地固守決定與鐵木真死戰到底,為乃蠻人尊嚴而戰,不退了。
夜里視線不好,鐵木真大軍沒找到臺不花蹤跡,第二天天亮發現其下落便一路追了過來,乃蠻殘軍力戰不降全軍覆沒,臺不花重傷不治,被俘后很快死去,其妻子古兒別速正值中年風韻猶存,鐵木真憐憫之心大發,將古兒別速納入帳中為妃。
少數民族的感情熱烈又直接,跟咱漢人方式不太一樣。
臺不花戰敗后,鐵木真率部進駐到阿爾泰山南部地區,吞并整個乃蠻臺不花部地盤。但此時臺不花弟弟古出古墩還在唐努烏梁海一帶盤踞,乃蠻部殘余勢力紛紛北上投奔古出古墩。
窮寇必追,除惡務盡,南宋開禧元年三月,鐵木真再次率大軍穿越阿爾泰山進攻古出古墩,手下敗將古出古墩雖然得到不少部族投靠卻依然與多年前一樣不經打,鐵木真大軍一戰之下乃蠻軍大敗,古出古墩和蔑兒乞部首領脫黑脫阿雙雙戰死,殘部逃跑至額爾齊斯河被鐵木真大軍再次追上,農歷三月冰雪消融,額爾齊斯河河水高漲,乃蠻軍為了逃跑強行渡河,人馬淹死過半,尸橫遍野,尸漂滿河。
經此一役,乃蠻部徹底歇菜,阿爾泰山南的乃蠻臺不花部和阿爾泰山北的乃蠻古出古墩部全部被鐵木真吞并。
就這樣,經過幾十年的征戰,蒙古高原上實力比較強的泰赤烏部、札答蘭部、蔑兒乞部、塔塔爾部、克烈部、乃蠻部全部被鐵木真吞并,當年的小范圍的蒙古諸部概念終于被擴展到整個蒙古高原,所有部族統歸在了蒙古族下。
古出古墩兵敗身亡后,扎木合與僅剩的五名手下再次逃出戰場。唐努烏梁海雖然水草豐茂,但吃了敗仗的扎木合一行人卻一無所有,軍糧軍資全部丟失,只能在草原上就地打獵糊口。
做了幾十年首領,如今一切又從頭要靠打獵為生,扎木合越想越氣,對五個親信又打又罵。
同樣是曾經落難,人家鐵木真就平常心對待,不就是打獵嘛,游牧民族的看家本領,先把肚子混飽然后團結部眾最后東山再起。人生路很長,能成功的人常常要經歷無數次失敗,面對失敗時的心態尤為重要,扎木合心態顯然要比鐵木真差遠了,大發脾氣,怨天尤人。
老板和打工人心態是不一樣的,打工人去哪兒不是混口飯吃,別管什么親信不親信,危難時刻都要先保住自己。扎木合的五名親信被打罵的忍無可忍終于爆發,把扎木合綁了起來送到了鐵木真軍中。
半輩子的安答又是半輩子的仇人,大家都以為鐵木真一定會處死扎木合,沒想到鐵木真卻派人傳話給扎木合:
當年你曾為我做一副車轅,裝在車上車才能走,后來你我分開,就像車子離開了車轅,這些年雖然刀兵相見,但你我書信不斷,現在你終于回來,希望你這只車轅不要再離開我的車子了。
車子車轅的比喻略顯晦澀,主要是因為蒙古族的文化背景與漢人不太相同,但依然能看得出鐵木真對扎木合的深厚感情。可鐵木真的深情挽留沒能打動扎木合,成王敗寇,扎木合也囑托使者帶話給鐵木真:
我從小父母雙亡,你是我唯一的安答,你我從小同甘共苦,沒想到后來因為受人挑唆反目成仇。你我交戰多年,如今即使把我留下對你來說也如同衣服里的刺一樣日夜寢食難安。俗話說夫妻能說長話,安答總要分離,如今我只求一死,請賜予我體面的死法,我死后還是你的安答,永遠保佑你的后人。
扎木合一心求死,鐵木真沒辦法挽留,于是采用了蒙古貴族的處決方式,將扎木合絞死,滿足了安答最后的心愿。
就這樣,蒙古高原上最后一個威脅也被除掉了,南宋開禧二年十二月,鐵木真在斡難河上游召集草原諸部會盟,在巫師闊闊出的主持下奉天命稱“成吉思汗”,蒙古語意為擁有海洋的強大可汗,并將部族的名字“蒙古”用來給統一的蒙古高原命名,國號“大蒙古國”,草原所有部族都是大蒙古國的子民。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當時蒙古諸部還真不靠海,東北的黑龍江出海口一帶還牢牢控制在金國手中,也不知道鐵木真這擁有的是哪門子海洋。
不管怎么說,至高無上的成吉思汗已經做上了,下一步就得領導蒙古人民開疆擴土了,鐵木真經過慎重考慮,決定首先拿南面的西夏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