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人臉識別中
- 我有一座幻境治療診所
- 御駕清蒸
- 2147字
- 2022-01-10 16:45:44
此時,張彥深看向陸遠的表情雖然面帶微笑,但仍然眉頭緊鎖,稍頓后他壓著聲問道:“我還是想不通,你為什么會忽然把這姑娘和半邊鐘聯系在一塊的?
“主任,”陸遠沉吟了片刻,也低聲道:“您還是先幫我解個惑吧,為什么這患者畫只鐘就能判斷她是何病情?”
就在這時,一旁的蘇爸也在詢問余希輝:“余主任,這么說我女兒的病因有眉目了,那到底能不能治好?”
他這一問,讓所有人都停下了聲音,紛紛關注過來。
這一會,余希輝的心情特別復雜,雖然蘇珊的病屬于顱內感染,并非精神病的范疇,但既然全國已經有1/3的精神病醫院改名為腦科醫院,就已經說明這兩種疾病還是存在某種聯系的。
此時此地,在場的全都是精神科一等一的高手,就算現在有些疑問,等回去一翻資料還是蒙混不過去的。
既然輸了人了,總該留些氣度吧。
于是,余希輝點了點頭:“如果檢測報告得出的結果真的是抗NMDA受體腦炎,我們會安排給予其甲基強的松龍靜脈點滴調節免疫,這樣的話一個月就可以初見療效了。”
一般情況下,醫生不會告之患者具體的見效時間,余希輝之所以會這樣對蘇爸說,就是希望走廊上這出“臨時會診”趕緊結束散場。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蘇爸對于他的回答不但沒有驚喜,還轉身向張彥深問道:“張主任,是這樣嗎?珊珊還可以恢復到從前那樣?”
在這行干了近三十年,張彥深當然理解家屬的急切心情,特別是像蘇珊這個年紀的女孩,哪個家長不希望孩子恢復如初?
他很認真的點了點頭,雙眼一片沉靜:“余主任說的不錯,抗NMDA受體腦炎是一種急性病,在年輕女性中多見,患者會出現精神癥狀或行為異常,精神行為異常在邊緣葉腦炎中很常見,因此這些患者常被誤診為精神疾病……早期診斷、早期給予激素、免疫球蛋白治療,大多數患者都會基本康復。”
張彥深的這段話,在別人眼里就是在替余希輝解圍,但在余希輝耳中,卻尤為刺耳。
同為精神科的主任,別人能想到的,自己卻沒有想到,對了,這老張又是怎么會往那塊想的?真是奇了怪了?
其實,不僅是在這個星球,就算是在陸遠的老家地球,“抗NMDA受體腦炎”也是在 2007 年神經學年會上,一位來自賓州的醫學博士首次確定了這種疾病的特征。
一個全新的病種問世后,還要經過各國各界的層層論證,搜集臨床案例,這一套程序走下來,沒個十年八年是完全不會產生醫療依據的。
所以說,“抗NMDA受體腦炎”這一病種不要說張彥深和余希輝這批老干部,就連陸遠當年在醫學院也從未耳聞。
所以,這也是醫生必須主動收集文獻拓展自己的案例庫,不斷學到老、用到老、到老還需學習的原因。
但即使如此,像張彥深和余希輝這樣已經了解“抗NMDA受體腦炎”的主任醫師,仍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因為精神病病癥的相似度都大同小異,他們只會在自己的領域來回考慮,誰又會假設患者其實根本就不是精神病,而是顱內感染。
聽了張彥深的再次確認,蘇爸明顯放心了不少:“早期診斷早期給予治療?張主任,我記得您之前說過,珊珊還算是早期吧?”
“應該是,”張彥深如是說道:“其實蘇珊這幅畫,雖然在我們眼里數字全是偏離的,但在她自己的眼中全是個正常鐘面的樣子……”
“嗯……?”陸遠接話道:“就是說,“抗NMDA受體腦炎”患者眼里的畫面和現實其實是兩個樣?”
“對,”張彥深點頭道:“再發展下去,蘇珊會幻視出更可怕的畫面,到最后連人的臉都會模糊一片,到那個時候再讓她畫鐘,就會比現在還要離譜。”
“是的,”這時,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專家贊同道:“我記得以前有一位精神科醫生,在得知自己的患者有人臉識別困難癥時,故意利用他這個弱點幫自己作偽證,現在想一想,當時這位患者很有可能患上的就是抗NMDA受體腦炎。”
老專家的一席話,立刻引起陪診團之間的紛紛議論……
終于結束了,望著大家離開的背影,余希輝的心里反而倒騰的更加厲害,反打臉行動徹底失敗。
雖然自己一位患者的問題得到了較圓滿的解決,可現在他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這一會他只記恨蘇爸和蘇珊出現的多么不是時候,記恨張彥深的爪子伸的太長,更恨自己為什么沒有及時發現……
對了,張彥深又是怎么想到讓蘇珊畫鐘到?這個問題,他已經無數次的問過自己。
回一院的路上,張彥深的心情明顯比來時輕松了不少,他和陸遠一起坐在后排。
而坐在前排開車的吳憂,看起來憂心重重,以前他一直覺得能為張彥深開車也是一種和領導關系密切的象征。
可現如今,卻好像真的成了一位司機!
抵達一院的時候,天色已沉,陸遠回診室拿包準備直接下班。
進電梯時,看見自己科里的護士長方蓉急匆匆的跑了過來:“陸醫生,等一等……”
陸遠趕緊抬手按下電梯的開門鍵:“方姐,你這周也白班?”
“對,”方蓉一邊拉起羽絨服拉鏈,一邊點頭道:“我特意調的班,兒子明天期末考試了,這幾天一定得盯緊點。”
“我記得你兒子還是小學吧?抓這么緊。”
芳蓉點點頭:“六年級了,明年開春就要擇校了,所以這場考試必須考好。”
電梯很快停在了一樓,兩個人邊走邊聊,方蓉明顯感覺現在的陸醫生比以前健談了許多。
想想也不奇怪,畢竟誰進入社會三、五年后,都會活絡起來。
和護士長簡單的幾句聊天后,陸遠這才知道,如果家里沒有初中的學區房,就必須依靠自己過人的優秀成績來擇校。
而衡量這個成績的標準,除了四五六年級的三好生獎狀,還必須在六年級上學期的全市同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作為沒有學區房的普通家庭之一,護士長方蓉陪著兒子一路走來,一步都不敢歇息,拿下了一個又一個的硬指標。
現在,只剩最后一場期末考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