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視野下的一帶一路:絲路復興
- 何珊 張一凡
- 834字
- 2021-12-10 11:59:15
序
貿易,不僅是商品交換,更是人與人之間、區域與區域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文明與文明之間天然的溝通紐帶。
人類有著悠久的貿易史。人類第一次“絲綢之路”,是圍繞地中海形成的。早在公元前3000年和公元前900年左右,腓尼基與伽太基先后成為地中海沿岸的經濟貿易中心。伽太基衰落后,古希臘與古羅馬成為經濟貿易中心。自中國西漢之后,起始于中國跨越萬里的“絲綢之路”聯通了古老中國與古羅馬。貿易的繁榮,推動了財富的積累,從而誕生了意大利梅第奇等從事金融和貿易的家族,并進而推動了在歐洲大陸長達兩百年的文藝復興。
面對已經形成的貿易格局,英國派遣達.伽馬行駛繞過好望角,直接將英國與東方“絲綢之路”連接。此舉繞過了地中海各國與沿路關稅,將關稅成本直接降低了30%,從而鑄就了“日不落”的輝煌,也開啟了英國統領全球貿易幾百年的歷史。從地中海向大西洋的轉移,形成了人類第二次財富大轉移。
在前兩次人類財富大轉移中,中國都是重要參與者,特別是16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葉,中國豐富的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極強的競爭力,對推動全球貿易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受益于對外貿易的廣東“十三行”甚至產生了全球首富。然而,中國在彼時全球貿易環流中,未能起到主導作用,巨大的貿易順差反而使中國深受影響,并引發了第一次及第二次鴉片戰爭。
進入21世紀,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重大倡議為世界帶來了絲路復興的歷史性機遇,也是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探索和實踐。
面對可能到來的人類歷史上第三次財富大轉移,“絲綢之路”東端的中國,更應抓住機遇,擴大開放。太平洋之濱的東方明珠上海,以自由貿易區戰略作為重要抓手,必將成為更為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
這本書從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等視角出發,深入分析“一帶一路”倡議的來龍去脈、理論依據,各國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反應,以及金融在助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作用,以便更好地把握國際形勢,把握本質和全局。希望讀者能受到啟發,從中受益。
中國國際商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