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1章 CK3-D1

  • 銀躍
  • 乘涼樹下好
  • 3628字
  • 2021-12-25 00:09:11

2065年7月25日,一架軍用直升機在兩架殲擊機的護送下抵達位于中國北地境內的軍用機場,然后北地軍區的一支部隊秘密前往“摘星者危機同盟中國基地”,給這里的科學家帶來了“文明號”探測器。同一時刻,全球多個地方的危機同盟基地運作起來,與中國基地遠程連線,時刻保持聯系。

各基地經過三天的協同工作,終于將“文明號”中的信息全部解析完成,此時正在進行遠洋會議,討論一些匯總細節。

“根據對‘文明號’上航行日志的分析,我們確定探測器一共進行過八次宇破航行,六次發生在探尋階段,兩次發生在返航階段。這六次的目標地點跟我們之前的設定相符,都是在此方向上的類地行星,其他的非類地行星能否產生生命和文明不得而知,但類地行星畢竟概率更高。”這是歐洲基地的代表正在發言,“這六次宇破航行在宇宙中一共花費了超過26年的時間,算上在每個類地行星附近停留,發送危機預警的時間,大概是27年左右,而返航時的兩次宇破航行花費的時間是3年左右,這與‘文明號’往返經過了30年的事實大致相符。”

“我們對‘文明號’收到回復時的坐標點進行了定位,距離我們大概146光年左右,這顆恒星的編號是‘EPIC 305580918’,在它的周圍有6顆行星,發送回復消息的是它的第一顆行星,編號為‘CK3-D1’。令人驚訝的是,這顆行星本來不在最早的航跡中,因為它的母星是一顆紅矮星。但這不是關鍵,關鍵是對它的測定發現,它所處的位置會受到母星大量的星際輻射,不僅如此,它還會被潮汐鎖定。從人類的觀點來看,它并不適合生存,所以它的地球相似指數并不算高。”這是美國基地的代表發言,他們負責測定“文明號”收到回復時的銀河系坐標。

“那‘文明號’是怎么跑到那里去的呢?”歐洲基地代表問道。

“查閱‘探索’行動以前的記錄,應該是最后一次會議時,將地球相似指數標準調低了很多。”美國基地的代表回答道。

在座的眾人均表示認可,因為當時的“文明號”只是第一個探測器,后面還有很多探測器會出發,所以不用擔心探測器目標星球太多“忙不過來”。為了增加成功幾率,降低地球相似指數標準是很合理的做法,現在看來果然有了回報。

“我們已經對回復消息進行了解析,只有一句話:‘收到信息,請求獲取銀河危機詳細描述’”。劉征星代表中國基地說道,目前劉征星并不是科學事業部基礎科學組的首席科學家,但他在中國基地有足夠的分量。他今年不到35歲,已經發表了多個重要的理論,在維度技術方面也有獨特的見解,幾乎已經是此方向的領軍人物。在王淵明去世后,基礎科學組的首席科學家由美國的一位物理學家擔任,但這位學者已經年邁,大部分時間都是劉征星在主持工作,所以在國際上也非常認同劉征星在科學事業部乃至危機同盟的地位。

“劉博士,只有這一句嗎,其他什么也沒有?”美國基地的代表問道。

“確實只有這么一句,不過我們不用泄氣,只要有回復就說明我們找到了準盟友,而且他們也比較謹慎,這樣的盟友看起來也更加靠譜,不是嗎?”劉征星回答道。

“是的,無論如何,他們回復了我們,而且也愿意進一步了解。只是現在的情況是‘文明號’返航用了3年時間,也就是往返一次總共需要長達6年,這個時間可并不短,我們之間的溝通難度很大啊。”這是印度基地的代表在發言。

“實際情況是溝通一次的時間比6年要短,因為‘文明號’返航時耗費的3年,是要從‘CK3-D1’的附近星空回到地球。”歐洲基地代表說道,“如果僅僅是從‘CK3-D1’發送一條消息給地球的話,在穿出最后一個黑洞時就可以立即發出電磁波,讓攜帶消息的電磁波以光速飛向地球,這個速度比飛船自身飛向地球快得多。同理地球向‘CK3-D1’發送消息時,也可以節省探測器從最后一個黑洞出來后飛向‘CK3-D1’的時間。按照這種方式來計算,往返一次大概是4年左右。”

正當大家覺得往返溝通耗時依然太久時,歐洲基地代表的全息影像笑了笑,繼續說道:“我們剛才所說的時間,都是按照‘文明號’的速度來計算的,這可是30年前的科技了,我們現在的科技已經遠不是30年前可以比擬的了,對吧,劉博士。”

“是的,在會議之前我已經看過相關數據,提前進行了計算。‘文明號’采用的是第一代暗能量推進器,當時的材料科學水平跟納布星的還有較大差距。內部能夠承受的溫度只有60000K,而且由于‘文明號’探測器很小,材料的儲備也不夠,在當時的條件下,整體推力就不可能高起來,所以‘文明號’的速度是每秒不到兩千九百公里。”說到這里,劉征星嘴角翹起,露出自信的笑容,“而現在暗能量推進器已經進化到第四代,各方面都有巨大的提升,并且我們的探測器本身還可以做得更小,雖然探測器太小會導致材料儲備跟著變少,但好處是總體質量也會變小,更易于推動,這兩者的取舍很容易計算出最優平衡點。在這樣的模型下,我們可以將推進器在很短的時間內加速到光速的百分之二十五!算上加速和減速的時間,往返一次只需要兩個月左右!”

兩個月!這樣的時間已經能夠接受了,畢竟隔著146光年進行通信,能夠做到這一步,實在是難能可貴。

“而且……”劉征星還沒有說完,他開始揮動手勢,全球各處基地的會議室中間同時出現全息影像軌跡,“我們還有可改進的地方,那就是在每個黑洞邊緣放置一臺探測器,讓它在黑洞的史瓦西半徑外一定距離公轉。如果是兩次宇破航行則涉及四個黑洞,將黑洞旁邊的探測器依次編號為1到4。假設從地球發射一個信號過去,信號以光速傳播給接力探測器1,接力探測器1收到信號后立即進入黑洞1,然后從黑洞2中被輻射噴發出來,此時它馬上發送信息給接力探測器3后原路返回。接力探測器3收到信息后進入黑洞3,然后從黑洞4出來后,它直接發送信息給‘CK3-D1’后原路返回。同樣的,從‘CK3-D1’發送信息給地球時,就需要接力探測器4號和接力探測器2號工作,這樣我們需要部署4臺探測器,能夠將通信時間縮短至不到20天。整個通信過程全都是宇破加光速,這已經是目前的極致。”

“太好了,這個時間就完全能夠接受了!”各基地代表都很受鼓舞。

劉征星對這個計劃也比較滿意,只是第一次部署花費時間稍久一點,不過他心中還有一個更遠的目標,那就是維度引擎通信。如果能夠實現的話,146光年也能在幾分鐘到達,這幾分鐘還主要是引擎本身蓄能帶來的。

“對了,‘CK3-D1’智慧生命給我們回復的信息是采用經典編碼還是量子編碼的?”此時來自俄羅斯基地的代表向劉征星提問。

“是經典編碼的,可能他們還沒有掌握量子學說,否則按理來說他們應該會按照自身掌握的最高程度理論來應答,至少能夠表明自身的實力。”劉征星回答道。

“還沒有掌握量子學說嗎?那么文明程度應該在我們之下,與他們的接觸屬于正向文明接觸,這是我們第一次與外星文明碰撞,情景跟各類科幻電影的描述倒是正好相反。這樣的話要給他們普及玄乎的量子學說還需要花點功夫,畢竟這會很顛覆他們的認知,而且說不定他們也還沒有類似相對論的理論問世,好處是至少我們占據主動。”俄羅斯基地的代表說道。

“還有進一步的宇破理論和維度理論,宇破理論其實是工程理論,雖然對黑洞的認識超越了廣義相對論,但總體程度還是跟量子論以及相對論平級的,所以如果給他們普及了這兩種前期理論后,宇破理論倒也不是問題。但維度理論就不一樣了,這是對宇宙的一種全新認知。”日本代表說道。

“我們覺得并不用太擔心,目前維度理論還沒有在實驗室環境取得實質性進展,所以不用太著急。而關于理解能力問題,我想能夠解析我們的電磁波信息并且按照我們的信號格式發送回來,其智力水平不比我們低。”韓國代表說道。

“同意韓方代表的觀點,雖然現在我們需要多付出一點耐心,但交流一旦開始,我相信其他文明一定也有一些我們不曾有過的思想火花,而且話說回來,目前我們也只收到了‘CK3-D1’的回復,沒有更多選擇。”美國基地代表說道。

會議的后半程,各基地代表討論了匯總問題和材料撰寫細節,不久各方代表達成一致,會議結束。

在科學事業部會議結束后不久,匯總結果就上報給了危機同盟管理事業部,管理事業部人員均是由各國政府直接派代表加入,部分時候會向其他事業部專家咨詢專業意見。收到科學事業部的會議材料后,管理事業部當即組織社會事業部對第二次與外星文明的溝通內容進行撰稿,同時組織科學事業部和工程事業部一起開發新一代探測器。

由于人數眾多,遍布全球各地,所以危機同盟架構龐大,事業部也比較多,并且每個事業部在世界各地還有大量的基地。所幸經過了35年以上的優化,現在的辦事效率還是極高的。

不到一天,社會事業部就將第二次交流內容擬定,交由危機同盟審核,再修改了一點細節后定稿。整個交流內容將摘星者的情況說的非常清楚,也闡述了地球方的所有計劃細節,由于每次交流花費時間比較久,所以他們盡量將更多的信息包含了進去。

會議后不到一個月,科學事業部與工程事業部也合作完成了新一代探測器的開發,第一批的二十臺已經制造出來,將即刻投放向太陽系外各個方向,當然其中四臺會專門用于跟“CK3-D1”星球的交流,期待能夠帶來更多關于“CK3-D1”星球及其文明的信息。

這一代探測器已經是人類開發出來的第四代產品,這個系列被命名為“文明Ⅳ”系列探測器,發往“CK3-D1”的四臺探測器的編號則是“文明Ⅳ-1”、“文明Ⅳ-2”、“文明Ⅳ-3”和“文明Ⅳ-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东县| 许昌市| 乌拉特中旗| 嘉荫县| 永平县| 龙门县| 左云县| 灵山县| 沈丘县| 鹿邑县| 黄陵县| 江口县| 石棉县| 甘德县| 新宁县| 珠海市| 陆丰市| 南昌市| 文昌市| 四子王旗| 漳平市| 枣阳市| 丰都县| 潼关县| 乐昌市| 英德市| 杭锦后旗| 金平| 精河县| 洪泽县| 孝义市| 博爱县| 榆林市| 呼图壁县| 于田县| 紫金县| 陆河县| 留坝县| 石城县| 徐州市| 德令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