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胎兒心臟大血管畸形圖譜
- 夏紅梅
- 1320字
- 2021-12-18 00:47:10
前言
胎兒心臟大血管解剖是胎兒超聲心動圖發展的基礎。胎兒超聲心動圖的抽象性、復雜性可以通過病理解剖學實現具體化、形象化。但是,由于胎兒心臟小、畸形種類豐富、復雜程度高,至今其病理解剖學發展極為有限。
近年來,胎兒心臟超聲診斷技術的進步,以及人們醫學科學意識的提高,使得我們可以對一些胎兒心臟復雜畸形進行深入研究。對于超聲科醫師而言,真實的心臟解剖學可以帶給我們一個完整的心臟立體概念,在檢診過程中能夠快速地、準確地識別微小的、復雜的病理改變,進而作出診斷。為此,本書對復雜心臟畸形的各個節段、各個連接序列及合并畸形進行了詳細的拍攝,部分病例繪制了示意圖,以便讀者對該病例的病理解剖有一個完整的立體認識。
本書特色之一是以完整病例詳解的形式展示胎兒復雜心臟大血管畸形的病理解剖特征。收集的大多數病例均為少見疑難病例,其中1例極少見疑難病例(病例9)在美國費城兒童醫院胎兒心臟超聲中心田志云教授和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劉琳副教授的幫助下,經美國費城兒童醫院著名病理學家Weinberg教授遠程會診而確診,對心臟畸形診斷與命名更加準確規范,在此表示衷心感謝!本書特色之二是心臟大血管病理解剖圖像精美,結構界限清晰,辨識度高,有利于讀者認讀。
衷心感謝重慶市社會事業與民生保障科技創新專項重點研發項目《胎兒先天性心臟病早期超聲篩查網絡及產前診斷數據庫建設》(cstc2017shms-zdyfX0017)、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軍事臨床醫學創新技術項目《基于多學科聯合的胎兒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產前診斷與預后評估》(2018JSLC0032)、第三軍醫大學(現更名為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臨床科研重點項目《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篩查網絡建設及風險因素相關性研究》(2015YLC10)對本書的支持。
在本書的制作過程中我們先后得到了陸軍軍醫大學數字醫學研究所譚立文高級研究員、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外科肖穎彬教授、超聲科高云華教授的指導、支持和幫助;在胎兒心臟病遺傳學檢測方面得到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超聲科何怡華教授及其團隊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倫理論證和授權方面得到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領導和專家們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我還要由衷地感謝我的團隊!碩士研究生任冰于2011年完成了全球首例胎兒人體結構數據集采集與心臟大血管三維重建,繪制了本書的病理解剖示意圖;碩士研究生蔣演在標本處理方面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博士研究生李濘珊在書稿編寫及修訂方面晝夜加班、任勞任怨……總之,這是一個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晶,他們為編寫本書以及推動胎兒心臟超聲工作作出了無私奉獻!
我懷著崇敬和感恩的心,特別要感謝每一位捐獻標本的家屬,感謝他們對人類健康的崇高奉獻!感謝他們在幫助揭示心臟大血管復雜畸形的真相,以及探索心臟大血管疾病診斷和治療技術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
不足之處在于,由于病例標本獲取的不確定性,胎兒心臟大血管畸形圖譜種類還不夠全面;部分外院送檢病例缺乏產前心臟超聲影像資料;而且,由于時間跨度比較大,檢測內容不一致,只有近年少部分病例進行了遺傳學檢測。
本書出版之際,懇切希望廣大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吝賜教,歡迎發送郵件至郵箱renweifuer@pmph.com,或掃描封底二維碼,關注“人衛婦產科學”,對我們的工作予以批評指正,以期再版修訂時進一步完善,更好地為大家服務。
夏紅梅
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