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八章 爆炸沖擊傷的診斷

爆炸沖擊傷是爆炸后沖擊波超壓直接作用機體,因釋放能量而產生的各種損傷,是原發性爆炸傷的一種。沖擊波大小取決于爆炸的強度和環境。爆炸沖擊傷表現外輕內重,多發傷、復合傷多見,臟器挫傷重,傷情發展迅速,診斷難度大。尤其以肺臟、胃腸和聽器等充氣空腔臟器易損傷,這些是本章敘述的重點。
因爆炸沖擊傷僅僅是一級爆炸傷(即原發沖擊傷),爆炸時還可能產生二級爆炸傷(投射物傷)、三級爆炸傷(將人拋起后導致的損傷)和四級爆炸傷(前述3種致傷機制外的所有其他爆炸相關損傷),尤其是四級爆炸傷包括燒傷、輻射暴露、化學品損傷、吸入性損傷、窒息、擠壓傷、心絞痛、高血壓和心理異常等。故臨床上爆炸傷傷員病史采集時,不能僅僅關注爆炸沖擊傷(一級爆炸傷),而應全面評估各種致傷機制可能導致的損傷,包括:①二級爆炸傷,拋射的物體擊穿皮膚而后穿入深層組織所形成的開放性損傷,可累及身體各部,如槍彈傷、彈片傷等原發投射物傷,以及沖擊波震碎的玻璃、受打擊艙室破裂形成的碎片、爆炸掀起的物體等所致的繼發投射物傷。②三級爆炸傷,是沖擊波將人拋起后導致的損傷,可累及身體各部,常見骨折、創傷性截肢、顱腦傷和軀干傷等。③四級爆炸傷,燒傷、輻射暴露、化學品損傷、吸入性損傷、窒息、擠壓傷、心絞痛、高血壓和心理異常等。
第一節 爆炸沖擊傷受傷病史采集
一、爆炸沖擊傷受傷史采集
沖擊波大小取決于爆炸的強度和環境。爆炸傷具有明確的方向性,爆炸傷傷情嚴重度受爆炸強度、周圍環境、傷員與爆炸點距離等影響。爆炸產生的壓力幅度與距爆炸點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受傷史采集應獲取爆炸物性質、傷員與爆炸中心的距離、所處的環境、是否有潛在的毒性物質暴露等爆炸現場和受傷時詳細信息。開放空間的爆炸可造成朝向爆炸點一側肺部損傷更為嚴重,密閉空間內或水下爆炸可造成更嚴重的雙肺損傷、腸道損傷。聽覺器官易遭受沖擊傷的損害,且是爆炸事件中最易受到損害的器官,相對低的壓力即可造成鼓膜的損傷,應了解爆炸時頭、耳相對于爆炸點的位置,是否具有耵聹或外部防護設備等。除了傷后臨床表現外,應了解現場、轉運途中以及其他醫院救治的情況,包括已明確或懷疑的損傷、已給予的處理及效果等。
二、各臟器爆炸沖擊傷受傷后臨床表現
(一)肺爆炸沖擊傷受傷后臨床表現
肺爆炸沖擊傷(blast lung injury,BLI)后臨床表現取決于肺部受到沖擊損傷的程度。存活到達醫院的肺爆炸沖擊傷傷員,在傷后早期可能相對平穩,2小時內可有呼吸困難或不適,但在傷后數小時至24小時內可能會迅速發展,嚴重的傷員進而可發展成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爆炸沖擊傷常合并氣胸、血氣胸和多發性肋骨骨折,并出現相應的癥狀和體征。
肺爆炸沖擊傷臨床表現包括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難、呼吸暫停,查體心動過緩、低血壓、發紺,叩診呈濁音,聽診呼吸音低、可聞及爆裂音、干啰音、胸骨后摩擦音等。輕者僅有短暫的胸痛、胸悶或憋氣感;較重者可出現咳嗽、咯血或血痰;更嚴重者可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發紺、躁動不安、抽搐以至窒息,口鼻部流出大量血性泡沫樣或血性液體,叩診時發現局部濁音,聽診時有呼吸音減弱,并可聞及較廣泛的濕啰音。部分傷員傷后可出現典型的“呼吸暫停、心動過緩、低血壓”的肺沖擊傷三聯征,持續時間30~120秒。
肺爆炸沖擊傷可伴有空氣栓塞,根據栓塞的部位不同可表現為咯血、持續性胸痛、視物模糊或失明(視網膜動脈栓塞)、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癲癇發作、昏迷、意識混亂(腦部栓塞)、精神狀態改變,巨大的栓塞可導致卒中、心肌梗死、脊髓梗死、腸缺血甚至死亡等嚴重后果。
(二)胃腸道爆炸沖擊傷受傷后臨床表現
腹部爆炸沖擊傷主要是引起腹腔內出血和腹膜炎。出血以實質臟器破裂,如肝、脾破裂和血管傷為突出;腹膜炎是由空腔臟器破裂,胃腸內容物溢入腹膜腔所致。因損傷部位及傷情的不同有以下不同表現。
1.腹痛
最常見的癥狀,受傷后即可出現,開始多在損傷部位,繼而彌漫至全腹。胃、上段腸管和膽囊等穿孔時易引起彌漫性劇痛;結腸穿孔時疼痛較輕且較局限,但易引起膿毒癥休克。遲發性胃腸穿孔傷員可在治療過程中新發腹痛或腹痛進行性加重,伴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
2.惡心嘔吐
近半數腹部爆炸沖擊傷傷員傷后有短暫或持續時間不等的惡心嘔吐癥狀。
3.腹膜刺激征
內臟破裂的傷員可出現壓痛、反跳痛、腹肌緊張等腹膜刺激征。因內出血而引起者一般均較輕;肝破裂時因有膽汁溢出,腹膜刺激癥狀較脾破裂時為重;胃和小腸穿孔時腹膜刺激征更為嚴重。
4.休克
因腹腔內大量出血或嚴重的彌漫性腹膜炎可產生休克。傷后發生的休克多為失血性。數天后可發生膿毒性休克,此時特別要警惕胃腸道延遲性穿孔所致,其腹膜炎的腹膜刺激征可逐漸明顯。
5.其他
腎臟和膀胱損傷時可發生血尿。腸黏膜損傷或腸穿孔時可出現暗紫色或黑色血便;肛門有鮮血流出表明結腸或直腸損傷。胃、腸穿孔時可出現氣腹和肝濁音界消失,同時可有腸鳴音消失、發熱、脈速,立位X線平片見膈下游離氣體。盆腔臟器損傷時可刺激直腸而有頻繁便意。水下爆炸所致的腹部爆炸沖擊傷傷員,有不少并發暫時性下肢輕癱,可能因脊髓內小血管損傷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后送過程中使用過鎮痛藥物,則腹痛、腹膜刺激征等癥狀和體征可能不明顯。另外還需注意腹部以外的部位創傷,其癥狀明顯掩蓋了腹部傷的癥狀,如因顱腦損傷昏迷的傷員不能提供腹部的自覺癥狀;胸腹部聯合傷可因胸部傷口和呼吸困難癥狀,而將注意力集中于胸部而忽視腹部的表現;四肢長骨損傷骨折也常掩蓋腹部傷。
(三)耳爆炸沖擊傷受傷后臨床表現
如出現聽力喪失、耳鳴、耳痛、眩暈、外耳道出血等,應考慮耳沖擊傷。大多數聽器沖擊傷均有耳鳴,且持續時間較長。中耳損傷時常為單側,內耳損傷則多為雙側。眩暈以中耳損傷時較常見,但持續時間較短,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內耳損傷時不常見。少數傷員可發生一過性的惡心嘔吐或前庭功能障礙等癥狀。
1.創傷性鼓膜穿孔
表現為耳痛、耳鳴、聽力損失、血樣或水樣分泌物,甚至炎性分泌物及頭暈等。鼓膜穿孔一般位于緊張部,呈不規則形。合并聽骨鏈損傷時有比較嚴重的傳導性耳聾。爆震傷也可能使圓窗和卵圓窗破裂而導致感音神經性耳聾。合并顳骨骨折時外耳道可表現為出血,并可伴有耳鳴、腦脊液耳漏。
2.爆震性聽力損失
聽力下降是最常見的癥狀,聽力損失的程度和爆炸源距離、爆炸次數及爆炸強度密切相關。爆炸沖擊波損傷中耳時,如鼓膜破裂,可表現為傳導性耳聾。傷及內耳及聽神經時表現為感音神經性耳聾。中耳、內耳及聽神經合并傷時表現為混合性耳聾。雙耳呈非對稱性(暫時性或永久性)聽力下降,爆震后立即出現,程度輕者可逐漸恢復。早期出現耳部不適感、耳痛及耳鳴,耳鳴多呈雙側持續性高調,耳聾則呈進行性加重,聽力損失逐漸由4kHz高頻區向語頻區發展。爆震引發的聲波作用于內耳,外毛細胞首發受損,內毛細胞因缺血而退變,造成耳蝸Corti器的細胞和纖維發生變性,引起此類聽力損失的傷員大多以耳鳴為主訴,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
另外,因爆炸氣流沖擊使身體抬起后落下耳郭撞擊硬性物體時可產生耳郭挫傷。輕度挫傷僅僅表現為皮膚挫傷及皮下淤斑形成。嚴重時可形成皮下血腫,耳郭有不同程度的紅腫和疼痛,如果不及時處理可使耳郭軟骨感染、壞死。耳郭切割傷及撕裂傷會有不同程度的耳郭撕裂缺損或是完全離斷,并表現為局部疼痛和出血,大出血多因為顳淺動脈及耳后動脈斷裂或破裂。耳郭燒傷常合并頜面部的燒傷。
(四)其他爆炸沖擊傷受傷后臨床表現
1.眼爆炸沖擊傷受傷后臨床表現
主要為視力減退或喪失。輕者僅有燒灼感、畏光、視物模糊,稍重者可發生暫時性失明。嚴重者傷后可立即導致永久性失明。
2.其他胸部爆炸沖擊傷受傷后臨床表現
食管沖擊傷導致的穿孔,在爆炸后傷員可出現胸部疼痛、呼吸困難、皮下氣腫等。有心前區劇痛、胸悶、憋氣感、出冷汗等冠狀血管功能不全癥狀要考慮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嚴重的心臟沖擊傷傷員可發生急性左心衰竭,表現為突發性端坐呼吸、發紺、咳泡沫樣或粉紅色痰,兩肺布滿干性和濕性啰音等。有冠狀動脈氣栓者可出現急性心肌梗死的各種征象,如心區劇痛、休克、左心衰竭、心尖區第一心音減弱或可聽到舒張期奔馬律。
3.顱腦爆炸沖擊傷受傷后臨床表現
爆炸相關性顱腦損傷的傷情可從輕度功能紊亂至完全喪失反應力,但大部分該類傷員具有正常的GCS評分。
(1)輕度顱腦沖擊傷:
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腦高級神經功能缺失,注意力、知覺、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或執行能力的缺損,神經系統專科檢查可發現認知功能、語言功能或邏輯功能有不同程度損害;持續性類似腦傷后或腦震蕩后綜合征癥狀,表現為頭痛、惡心、嘔吐、眩暈、視物模糊、睡眠紊亂、易怒、抑郁、恐懼、焦慮、情緒不穩定等。這些癥狀通常在傷后幾小時或幾天內好轉,但傷后恐懼可能會持續數天甚至更長時間。
(2)中度顱腦沖擊傷:
通常有較長時間的意識喪失和/或神經功能的缺失,并可能長時間存在噩夢、失眠、過度警覺、易受驚嚇等癥狀。
(3)重度顱腦沖擊傷:
可表現為頭痛、嘔吐、血壓逐漸升高、呼吸慢而淺、脈搏減慢且有力等急性顱高壓表現;若出現病理性呼吸、脈搏快而微弱、血壓降低,則提示腦干功能可能處于衰竭狀態;發生面色蒼白、脈搏快而細弱、血壓測不到、煩躁等創傷性休克表現時,需考慮是否合并其他臟器的損傷;也可出現局部定位癥狀,因不同部位腦實質受損可引起癱瘓、運動及感覺障礙、失語、視野缺損等。
第二節 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
一、肺爆炸沖擊傷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
(一)肺爆炸沖擊傷影像學檢查
除依據受傷史、癥狀和體征外,下列輔助檢查有助于肺爆炸沖擊傷的診斷。
1.胸部X線片
如條件允許,所有經歷爆炸的傷員均應進行胸部X線檢查。胸片異常的發生率為52%~91.7%不等。傷后4~6h內胸部X線片即可顯示出肺部病變,主要表現為特征性蝴蝶形片狀陰影。彌漫性浸潤陰影通常在傷后24~48h開始逐漸消散,如果48h后胸部陰影擴大,往往提示合并ARDS或者肺部感染等并發癥。
2.CT檢查
可見肺部邊界不清的毛玻璃樣陰影,可融合,有時可見肺實變影。較X線片更清晰,可以定量肺損傷的范圍,有研究顯示肺損傷超過全肺28%時需機械輔助呼吸,超過45%時,則需機械輔助呼吸平均7d。而小于18%者不需要機械輔助通氣。
X線和CT等影像學檢查除了用來診斷肺沖擊傷外,還可以用來評估其嚴重程度,并發現肋骨骨折、氣胸、血胸、異物、心包積液、皮下氣腫及膈下游離氣體等。
3.超聲檢查
超聲可以診斷血胸和心包積血等,經食管超聲心動圖及多普勒技術是診斷空氣栓塞最靈敏的方法,可與呼氣末二氧化碳(endtidal partial pressure of CO 2,PETCO 2)、平均肺動脈壓(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或經皮二氧化碳(transcutaneous oxygen tension,PtCO 2)聯合應用。
(二)肺爆炸沖擊傷實驗室檢查
1.動脈血氣
重度肺爆炸沖擊傷傷員,常可見SaO 2下降,PaO 2明顯降低,PaCO 2大多呈下降趨勢,而伴有胸壁損傷的傷員則顯示 PaCO 2升高。有時甚至在傷員還未出現任何癥狀的時候就可出現SaO 2降低。
2.肺部分流量
傷后早期就有顯著變化,其變化程度與傷情基本一致,傷前肺部分流量多在5%以內,傷后最高達20%以上。
3.空氣栓塞檢查
檢眼鏡下見視網膜血管內有氣泡,舌部蒼白或網狀瘀斑,四肢皮膚呈紅藍色斑駁的顏色改變。心電圖檢查提示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頭部CT檢查有時可見腦動脈內低密度條帶。
Pizov等把胸片表現、氧合指數(PaO 2/FiO 2)、是否有支氣管胸膜瘺結合起來用于判斷肺沖擊傷的嚴重程度(表8-1)。
表8-1 肺爆炸沖擊傷嚴重度分級
二、胃腸道爆炸沖擊傷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
(一)胃腸道爆炸沖擊傷影像學檢查
1.腹部X線立臥位平片
可確定有無氣腹。如發現有氣腹,可確診有胃腸道穿孔,特別是含氣多為胃和結腸可能有穿透傷,但無氣腹不能否定有胃腸道穿孔。平片出現氣性擴張的胃和小腸被視為腹部爆炸沖擊傷的征象之一,發生率8.1%。
2.B超檢查
創傷重點超聲檢查(focused assessment with sonography for trauma,FAST)是重點檢查心包、右上腹、左上腹、盆腔,發現250ml游離液體為陽性,在創傷后腹腔出現游離液體視為出血。在腹部爆炸沖擊傷等鈍性傷伴低血壓時,FAST評估的準確率很高,甚至可以決定是否需要急診手術。但對于血流動力學穩定的傷員,如果考慮到腹腔內隱性損傷的風險較大時,即使已經行FAST檢查,仍應該行CT檢查。但超聲往往因為腹部腸道脹氣而受限,并且很依賴超聲操作人員。
3.CT檢查
沒有研究特別說明CT診斷腹部爆炸傷的作用,影像發現大多根據其他原因引起的腹部鈍性傷而來。CT是血流動力學穩定的嚴重創傷傷員的首選影像學評估方法,對于此類傷員應行從頭至大腿中段的CT檢查,包括頭頸部、胸部、腹部、骨盆,明確并量化腹腔內實質性臟器損傷和腹腔積血,指導實質性臟器傷的非手術治療,通過腹腔積液、腸道內造影劑外滲、腹腔內或腹膜后積氣等也可提高空腔臟器損傷診斷率。多排螺旋CT檢查對多數腹部損傷方面診斷的準確率高于腹部X線,其在腹部爆炸沖擊傷診斷方面的應用也日益受到重視。
(二)胃腸道爆炸沖擊傷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檢查
對診斷也有幫助。發生進行性內出血時,血紅蛋白逐漸下降;有腹膜炎時,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劇增,并有核左移。
2.肝功能檢測
血清谷丙轉氨酶活性在肝破裂后2h內就急劇升高,傷后12h可達傷前的2~5倍,傷后72h仍維持在較高的水平。
三、耳爆炸沖擊傷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
(一)耳爆炸沖擊傷影像學
CT檢查可以對顳骨及聽小骨骨折部位、類型及嚴重程度進行診斷。聽小骨的三維重建技術對聽小骨創傷比較直觀,非常具有診斷價值。
(二)耳沖擊傷實驗室檢查
嚴重沖擊傷傷員一般傷勢比較嚴重,要先搶救傷員生命,待病情穩定后,再對聽器損傷進行評估和檢測。
1.耳鏡及電耳鏡檢查
外耳道損傷及創傷性鼓膜穿孔通過耳鏡檢查能比較直觀看到鼓膜穿孔位置、面積及中耳積液出血情況。
2.聽功能檢查
創傷性鼓膜穿孔純音聽力檢查表現為傳導性聽力下降,內耳損傷常表現為感音神經性耳聾。耳聲發射檢查反映耳蝸外毛細胞的功能狀態,爆震沖擊波及爆炸產生的噪聲可能損傷耳蝸外毛細胞,造成聲反射閾小于背景基線。電反應測聽用于檢測聲波經耳蝸毛細胞換能、聽神經和聽覺通路到聽覺皮層傳遞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生物電位,聽性腦干反應(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和純音測聽聯合應用可以比較客觀地反映爆震傷引起的聽力損失。
3.前庭功能檢查
通過前庭功能檢查,可對聽器沖擊傷傷員的前庭損傷做出客觀評估,對判定聽器損傷程度、范圍和處置聽器沖擊傷具有重要意義。
四、其他臟器爆炸沖擊傷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
(一)眼爆炸沖擊傷輔助檢查
1.CT檢查
是診斷眼球爆震傷,尤其是穿透傷的金標準,CT對隱蔽的眼球開放傷的診斷靈敏度為71%~75%。爆炸碎片不一定為金屬材質,可能無法顯示。CT檢查應永遠早于眼部的MRI檢查,以避免隱蔽的金屬異物接受MRI后造成的嚴重損傷。
2.超聲檢查
同樣可對眼部受傷情況提供快速的診斷。由于額外壓力作用于開放的眼球上有可能造成進一步損傷,建議限制其在眼部穿透傷中的應用。
3.檢眼鏡和裂隙燈顯微鏡
眼前節可見結膜水腫、充血和出血,瞳孔縮小,角膜混濁等改變。眼底可見視網膜出血、水腫、滲出,嚴重者可見視網膜脫離等。
4.熒光眼底血管造影
傷后早期可見傷眼后極部脈絡膜熒光遲緩充盈或缺損。傷后3h和6h,視盤表面毛細血管擴張,熒光素滲漏,視盤熒光逐漸增強。后期可見玻璃體內有高度的熒光滲入,視盤顯強熒光相。同時,眼角膜混濁水腫加重,角膜熒光染色明顯。
5.視網膜電流圖(electroretinogram,ERG)
可見傷眼a波波幅和b波波幅明顯下降,a波波峰潛時有所延長,提示視功能明顯障礙。
(二)其他胸部爆炸沖擊傷輔助檢查
1.碘水造影檢查
懷疑食管損傷時可行碘水造影檢查有助于明確診斷。
2.心電圖
心臟沖擊傷后心電圖表現為心率降低,收縮期和舒張期均延長。1周內維持在正常心率的60%左右,至傷后半個月,心率明顯恢復。合并心肌梗死者可出現病理性Q波、ST-T波改變等,可明確梗死的部位、程度并觀察治療效果等。
3.心肌標志物
懷疑心肌梗死者可檢測血清谷草轉氨酶、肌酸磷酸激酶(CPK)及其同工酶(CPK-MB),活性升高結合心電圖出現典型改變有助于診斷心臟沖擊傷。
(三)顱腦爆炸沖擊傷輔助檢查
針對有明顯體表損傷的爆炸傷傷員,應重視其是否發生顱腦沖擊傷。在條件允許時,盡早進行相關輔助檢查,以明確診斷及傷情分級,包括頭顱X線片、頭顱CT、頭顱MRI、腰椎穿刺檢查等,如有必要,實驗室檢查對于判斷傷后腦功能和全身情況也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1.頭部X線片
頭部、頸椎X線片可發現骨折、顱內積氣、金屬異物等。
2.頭部CT掃描
主要用于確定骨折范圍、深度及與硬腦膜、腦實質的關系;同時可明確腦組織挫裂傷程度、血腫位置及大小;CT血管造影也可用于確診腦血管的損傷。適于診斷重度顱腦爆炸沖擊傷,輕度者85%頭部CT正常。
3.頭部MRI檢查
適宜診斷輕度顱腦爆炸沖擊傷,其陽性發現率比CT高50%。可以顯示胼胝體或大腦皮層少量出血,對彌漫性軸索損傷的診斷優于CT。T2加權及MRI液體衰減反轉恢復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成像對非出血性腦損傷診斷有幫助,磁敏感加權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對發現微出血灶更有價值,彌散張力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e,DTI)可定量分析腦白質損傷的范圍和程度,功能性 MRI(functional MRI,fMRI)可記錄腦的恢復過程。
4.誘發電位檢查
為客觀評價神經系統檢查無陽性體征、CT檢查無異常的顱腦沖擊傷傷員的神經系統功能狀態提供依據。
5.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m,EEG)檢查
EEG不受傷員昏迷、鎮靜藥和肌松藥使用而影響檢查效果,對于判定傷員預后具有重要幫助作用。
6.腰椎穿刺術及顱內壓監測
腰椎穿刺術主要在于測量顱內壓,也可用于確診和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與顱內感染。通過顱內壓客觀資料,使醫師可早期察覺顱內血腫與腦水腫,作為治療指導。
7.實驗室檢查
監測血氣、電解質、腦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和血漿有關生化指標(S-IOOB、乳酸、自由基、興奮性氨基酸、肌酐、血轉氨酶)等,對傷后腦功能和全身情況判斷具有一定作用。
第三節 爆炸沖擊傷診斷要點
一、爆炸沖擊傷傷情判斷
嚴重的沖擊傷可僅表現為輕微的外部損傷。基于現場條件分揀出嚴重爆炸沖擊傷是現場檢傷分類的目標。鼓膜破裂曾被認為是嚴重沖擊傷的標志,但美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中的資料顯示鼓膜破裂與預后相關性差。鼓膜破裂是沖擊傷的特征性損傷,有鼓膜穿孔就代表經受了爆炸傷,其發生與爆炸強度、爆炸時耳的方向等有關,鼓膜破裂與腦震蕩導致的意識障礙明顯相關。在資源匱乏情況下,單純鼓膜穿孔傷員在接受胸部X線檢查和一段時間的醫學觀察后可出院,但理想的觀察時間周期尚未確定。
除鼓膜穿孔外,其他一些征象也被應用于預測沖擊傷的存在,包括咽下瘀點或瘀斑、眼底學檢查提示視網膜動脈氣體栓塞,以及皮下氣腫。目前研究認為更為準確預測嚴重體內沖擊傷的證據包括≥4處體表損傷、超過10%體表面積的燒傷、顱骨或面部骨折、顱腦或軀干的穿透傷。
二、常見爆炸沖擊傷診斷要點
(一)肺爆炸沖擊傷診斷要點
肺臟是沖擊傷最易受損的靶器官之一,沖擊波穿越胸壁和氣道是肺爆炸沖擊傷的主要機制,幸存者中肺沖擊傷的發生率為0.6%~8.4%,伊拉克戰爭中肺爆炸沖擊傷發生率為7.3%,阿富汗戰爭中肺爆炸沖擊傷發生率為11%。其傷情具有外輕內重、發展迅速等特點,嚴重威脅傷員的生命,死亡率為11%。常見的肺爆炸沖擊傷為肺挫傷和可導致氣胸、縱隔積氣、組織間隙或皮下積氣的氣壓傷。
根據爆炸受傷史,傷后出現咳嗽、胸痛、咯血、呼吸困難等臨床表現,氧飽和度降低可見于傷后,也可遲至傷后48h發生,血氣分析提示進行性加重的低氧血癥、低血氧飽和度。所有爆炸傷傷員均應行胸部X線片或CT檢查,肺沖擊傷典型表現為類似蝙蝠翼狀浸潤性影,可初步確診。
(二)胃腸道爆炸沖擊傷診斷要點
0.3%~0.6%的幸存者存在胃腸沖擊傷,遠端回腸和盲腸最常受累。傷員最初可完全沒有腹痛,但臨床上應謹慎除外腹部傷,包括鼓膜完整的爆炸傷傷員。胃腸道延遲性穿孔可發生于爆炸傷后14d,最多見于傷后3~5d。多數情況下,依據受傷史、臨床征象和輔助檢查就可確定診斷。即使是影像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腹部仍然是最后的黑箱。診斷的關鍵是動態的臨床檢查,包括查體、腹部X線立臥位平片、超聲和CT檢查等。因肢體等其他部位傷和藥物鎮靜等的影響,腹膜刺激征的準確率僅50%。對于腹部體征進行性加重和血流動力學不穩定者,應高度懷疑延遲性胃腸道破裂,最終需剖腹或腹腔鏡探查確診。
1.診斷性腹腔穿刺術
懷疑有鈍性腹腔臟器損傷時可作此項檢查,如抽出血性液體即為陽性,陽性率可達83.0%~97.7%。
2.診斷性腹腔灌洗術
當腹腔內積血或滲液較少時,腹腔穿刺常為陰性,此時可采用灌洗術。若灌洗液呈淡紅色或鏡下紅細胞計數>0.1×10 12/L,或白細胞計數>0.5×10 9/L,或灌洗液中有細菌、膽汁、蔬菜纖維,則為陽性。此法確診率可達97%。
3.導尿術
懷疑有膀胱損傷時應做導尿檢查。如導出的尿液澄清無血,表明膀胱無損傷;如有大量血尿,提示膀胱、輸尿管或腎臟有損傷;如無尿導出或僅有少量血尿,可從導尿管內注入50~100ml無菌等滲液,數分鐘后再吸出,如吸出量明顯少于注入量或帶有血液,則證明有膀胱破裂。
4.腹腔鏡術
適用于生命體征穩定的需行剖腹探查手術成年傷員。生命體征穩定指收縮壓在 90mmHg(1mmHg=0.133kPa)以上、輸液量小于2L和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12分;需行剖腹探查是指臨床、輔助檢查等明確或高度懷疑腹腔內臟器損傷。可以直視下觀察腹腔內臟器,有條件時應用可提高診斷率,降低陰性剖腹探查率。
(三)耳爆炸沖擊傷診斷要點
爆炸導致聽覺系統損傷的發病率高,但容易被忽視,所有經受過爆炸的人員都應進行耳科的評估和耳鏡檢查。傷害取決于爆炸時耳朵的方向。中耳最常見的損傷為鼓膜穿孔。耳損傷的體征通常在最初評估時出現,任何表現出聽力喪失、耳鳴、耳痛、眩暈、外耳道出血、鼓膜破裂或者膿性耳漏的人員都應懷疑有耳損傷。耳郭損傷癥狀比較明顯,不難診斷。內耳和中耳的損傷比較隱蔽,根據具體情況對傷員進行相關聽力學、神經系統及影像學檢查,對損傷部位進行初步定位,耳鏡檢查及聽力測定有利于確診。
(四)其他臟器及部位爆炸沖擊傷診斷要點
1.眼爆炸沖擊傷診斷要點
考慮到眼部相對較小的表面積(接近于全身體表面積的0.1%),爆炸后眼部創傷的發生率并不低。10%的幸存者伴有明顯的眼部損傷,診斷主要依據受傷史和臨床癥狀體征,必要時可行超聲、CT、檢眼鏡和裂隙燈顯微鏡、熒光眼底血管造影、視網膜電流圖等檢查。最常見的為眼內異物、角膜擦傷、眼瞼或眶周擦傷、視網膜脫落、眼眶骨折以及眼球破裂。
2.其他胸部爆炸沖擊傷診斷要點
依據受傷史、臨床征象、心電圖及谷草轉氨酶和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等項檢查,可診斷心臟沖擊傷等。
3.顱腦爆炸沖擊傷診斷要點
爆炸誘導的顱腦損傷發生率約為3%,爆炸相關性顱腦損傷的傷情可從輕微至致命。更為明顯的損傷包括蛛網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大腦和腦膜充血。主要依據外傷史、臨床癥狀和體征、CT等做出診斷。由于多數顱腦沖擊傷傷員表現為輕度腦損傷或腦震蕩,常常是癥狀多、體征少或無,除進行神經系統檢查外,可能時需進行神經電生理檢查和心理評估。少數顱腦沖擊傷傷員傷情嚴重,需結合病情進行必要神經影像學檢查,如頭顱CT或MRI等。
(張連陽)
參考文獻
1.KLUGER Y,KASHUK J,MAYO A.Terror bombing-mechanisms, consequences and implications.Seand J Surg,2004,93(1):11-14.
2.DEPALMA RG,BURRIS DG,CHAMPION HR,et al.Blast injuries.N Engl J Med,2005,352(13):1335-1342.
3.LOU ZC,LOU ZH,ZHANG QP.Traumatic tympanic membrane perforations:a study of etiology and factors affecting outcome.Am J Otolaryngol,2012,33(5):549-555.
4.王正國.外科學及野戰外科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962-966.
5.LASAK JM,VAN ESS M,KLYZERTC,et al.Middle ear injury through the external auditory canal:a review of 44 cases.Ear Nose Throat J,2006,85(11):722,724-728.
6.中華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319-412.
7.譚群友,孫天宇,王如文,等.肺部沖擊傷臨床診療規范(建議).中華創傷雜志,2014,30(9):865-867.
8.HAMELE M,PASS WB,SWENEY J.Disaster preparedness, pediatric considerations in primary blast injury,chemical,and biological terrorism.World J Crit Care Med,2014,3(1):15-23.
9.WOLF SJ,BEBARTA VS,BONNETT CJ,et al.Blast injuries.Lancet,2009,374(9687):405-415.
10.ARGYROS GJ.Management of primary blast injury.Toxicology,1997,121(1):105-115.
11.MACKENZIE IM,TUNNIELIFFE B.Blast injuries to the lung: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Philos TFans R Soc Lond B Biol Sci,2011,366(1562):295-299.
12.GLENSKI JA,CUCCHIARA RF,MICHENFELDER JD.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and transcutaneous O 2 and CO 2monitoring for detection of venous air embolism.Anesthesiology,1986,64(5):541-545.
13.PIZOV R,OPPENHEIM-EDEN A,MATOT I,et al.Blast lung injury from an explosion on a civilian bus.Chest,1999,115(1):165-172.
14.CERNAK I,SAVIC J,IGNJATOVIC D,et al.Blast injury from explosive munitions.J Trauma,1999,47:96-103.
15.CRIPPS NPJ,GLOVER MA,GUY RJ.The pathophysiology of primary blast injur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PartⅡ:the auditory structures and abdomen.J RNav Med Serv,1999,85:13-24.
16.FISEHER TV,FOLIO LR,BAEKUS CE,el al.Case report highlighting how wound path identification on CT can help identify organ damage in abdominal blast injuries.Mil Med,2012,177(1):101-107.
17.SOREIDE K,THORSEN K,SOREIDE JA.Stralegies to improve the outcome of emergency surgery for perforated peptic ulcer.Br J Surg,2014,101(1):e51-e64.
18.OWERS C,MORGAN JL,GARNER JP.Abdominal trauma in primary blast injury.Br J Surg,2011,98(2):168-179.
19.BOWLEY DM,GILLINGHAM S,MERCER S,et al.Pneumoperitoneum without visceral trauma: an under—recognised phenomenon after blast injury?J R Army Med Corps,2013,159(4):312-313.
20.陳繼川,蔣建新,孟德靜,等.聽器沖擊傷臨床診療規范(建議).中華創傷雜志.2014,30(8):765-767.
21.林海,陳賢明,甑澤年,等.畸變產物耳聲發射在軍事噪聲致爆震性聾早期監測中的作用.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8,16(6):486-488.
22.田勇泉,韓德民,孫愛華,等.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93-300.
23.曾實,王昊,許民輝,等.顱腦沖擊傷臨床診療規范(建議).中華創傷雜志,2014,30(11):1067-1069.
24.HADDEN WA,RUTHERFORD WH,MERRETT JD.The injuries of terrorist bombing:a study of 1532 consecutive patients.Br J Surg,1978,65(8):525-531.
25.SMITH JE.The epidemiology of blast lung injury during recent military conflicts:a retrospective database review of cases presenting to deployed military hospitals,2003—2009.Philos Trans R Soc lood B Biol Sci, 2011, 366(1562):291-294.
26.FRYKBERG ER,TEPAS JJ 3rd.Terrorist bombings.Lessons learned from Belfast to Beirut.Ann Surg,1988,208(5):569-576.
27.FSOKOS M,PAULSEN F,PETRI S,et al.Histologic,immunohistochemical,and uhrastruetural findings in human blast injury.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3,168(5):549-555.
28.RITENOUR AE,BASKIN TW.Primary blast injury:update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Crit Care Med,2008,36(7Suppl):S311-S317.
29.OWERS C,MORGAN JL,GARNER JP.Abdominal trauma in primary blast injury.Br J Surg,2011,98(2):168-17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保县| 呼玛县| 宁陕县| 兴安盟| 麻栗坡县| 确山县| 巴马| 含山县| 蒙山县| 昭苏县| 连云港市| 谷城县| 瓮安县| 巴彦淖尔市| 阳新县| 卫辉市| 南京市| 宜春市| 柳州市| 永仁县| 钟山县| 柳州市| 西林县| 竹溪县| 巩义市| 义乌市| 通辽市| 乌恰县| 甘泉县| 宾阳县| 上犹县| 始兴县| 界首市| 峨边| 观塘区| 九寨沟县| 桐柏县| 海盐县| 潞西市| 齐齐哈尔市| 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