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七)猩紅熱

猩紅熱,昔名“爛喉痧”,本病多由傳染所得,侵入門戶為鼻腔及咽喉部,潛伏期三至十一日,前驅癥狀為嘔吐,頭痛,體溫上升,脈搏頻數,頰部潮紅,咽頭赤腫,舌上有白色厚苔,數小時或一晝夜后,即進入發疹期,初見于頭部,次及胸、項、四肢各部,以致滿布全身,現鮮紅色微細點狀,一兩日后互相融合,但口唇周圍及頤部無疹而呈蒼白色,三四日后,舌現鮮紅,名曰覆盆子舌,是為本病特征,發疹經三五日后,依發生之順序,逐漸退失,表皮落屑,體溫下降,本期為傳染力最大時期,不可輕視,宜將病者所用諸物,均加消毒為要。
本病常有并發癥,如中耳炎、白喉、僂麻質斯、肺炎及關節炎諸癥。
治法以退熱,清血,解毒,兼注射猩紅熱血清,收效益速。
醫案
胡男,年四十余歲,高熱兩日,頭、項、胸部已現猩紅色細疹,咽痛,口渴,神倦思睡,大便五日未行。
鮮茅根五錢,鮮葦根一兩,忍冬藤三錢,金銀花三錢,紫花地丁三錢,紫草茸二錢,青連翹三錢,紫浮萍一錢半,蟬蛻一錢半,赤芍三錢,黑芥穗二錢,甘中黃二錢,炒香豉四錢,山梔皮二錢,霜桑葉三錢,牡丹皮二錢,牛蒡子二錢,板藍根三錢,大青葉二錢。
方義
鮮茅根、鮮葦根、炒香豉、山梔皮、蟬蛻、桑葉、浮萍、黑芥穗退熱透表,紫花地丁、紫草茸、連翹、忍冬、赤芍、牡丹皮、甘中黃、牛蒡子、板藍根等清血解毒治咽痛。
二診
前方服一劑,猩紅細疹,滿布全身,此為毒邪外出之象,高熱稍降,咽頭仍痛,口渴,不食便結,再進清血解毒退熱劑。
鮮茅根五錢,鮮葦根一兩,鮮生地五錢,蒲公英三錢,紫草茸一錢半,苦桔梗一錢半,炒枳殼一錢半,赤芍三錢,牡丹皮二錢,牛蒡子二錢,板藍根二錢,青連翹三錢,酒條芩二錢,甘中黃二錢,烏犀角粉五分(現用水牛角代),忍冬藤三錢,金銀花三錢。
方義
犀角地黃湯為清血解毒劑之最有力者,故本方用之為主干,再加赤芍、牡丹皮、連翹、忍冬、紫草茸、甘中黃輔佐其力,蒲公英、板藍根、牛蒡子解毒治咽痛,葦根、茅根、條芩退熱止渴,苦桔梗、炒枳殼升清降濁。
三診
前方仍服一劑,胸項細疹已現退象,高熱下降為三十七度八,大便通而不暢,仍不思食,咽痛稍減,微咳,仍進清血解毒退熱劑。
鮮生地五錢,鮮茅根五錢,酒條芩三錢,赤芍三錢,牡丹皮二錢,青連翹三錢,紫草茸一錢半,苦桔梗一錢半,甘中黃二錢,白杏仁二錢,干薤白二錢,炒枳殼一錢半,錦燈籠二錢,橄欖核三錢,黑芥穗二錢,炙白前一錢半,炙前胡一錢半,炙廣陳皮一錢半,炙紫菀一錢半,蒲公英三錢,牛蒡子二錢。
方義
茅根、生地、赤芍、牡丹皮、連翹、酒條芩、紫草、黑芥穗、甘中黃退熱清血解毒,錦燈籠、橄欖核、蒲公英、牛蒡子消炎治咽痛,炙前胡、白前、炙紫菀、廣陳皮、杏仁、桔梗治咳,薤白、枳殼通調腑氣。
四診
前方連服兩劑,猩紅細疹,均已退凈,表皮漸漸落屑,體溫三十七度,咽痛已止,咳嗽未減,大便雖通,仍不思食。
炙白前一錢半,炙前胡一錢半,代代花一錢半,玫瑰花一錢半,杏仁二錢,旋覆花二錢(半夏二錢同布包),炙廣陳皮一錢半,炙紫菀一錢半,薤白頭二錢,稻芽五錢,苦桔梗一錢半,佩蘭葉三錢,炒枳殼一錢半,赤芍二錢,生內金三錢,海浮石三錢(蘇子一錢半同布包),鮮生地三錢,大生地三錢,桑葉一錢半,炙桑白皮一錢半。
方義
前胡、白前、廣陳皮、紫菀、杏仁、蘇子、桑葉、桔梗、海浮石、旋覆花、半夏、桑白皮止咳祛痰,生地、赤芍清血內之余毒,佩蘭、稻芽、生內金、薤白、枳殼、玫瑰花、代代花芳香開胃,通調腑氣。
五診
前方服兩劑,咳減,痰少,略思飲食,唯覺氣短身弱,此為病邪已退,正氣未復之象也。
炙紫菀一錢半,炙白前一錢半,炙廣陳皮一錢半,炙蘇子一錢半,旋覆花二錢(半夏二錢同布包),黛蛤散三錢(海浮石三錢同布包),代代花一錢半,玫瑰花一錢半,焦遠志二錢,西洋參一錢,生內金三錢,杭白芍三錢,白杏仁二錢,生麥芽三錢,生谷芽三錢,薤白頭二錢,佩蘭葉三錢,鐵石斛三錢,金石斛三錢。
方義
本方為善后方,白前、紫菀、廣陳皮、蘇子、杏仁、桔梗、旋覆花、半夏、黛蛤散、海浮石消氣管之余炎,玫瑰花、代代花、佩蘭葉、生內金、生麥芽、生谷芽、薤白、枳殼生發胃氣,芳香進食,遠志、西洋參略強心氣,增助體功。
 猩紅熱癥,變化甚多,處方稍不精密,即成大錯,師門治療此病,細心周詳前后方法,步驟井然,可為本病治療法之準繩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济市| 若尔盖县| 高雄县| 包头市| 双牌县| 莎车县| 阿巴嘎旗| 万荣县| 诸暨市| 凤冈县| 喜德县| 太白县| 剑河县| 汾阳市| 景东| 阳曲县| 新巴尔虎左旗| 扬州市| 正镶白旗| 若尔盖县| 深圳市| 南城县| 镇远县| 柳州市| 桐城市| 和田市| 启东市| 仁布县| 祁门县| 望都县| 蓬溪县| 百色市| 长子县| 缙云县| 崇州市| 明水县| 博罗县| 白城市| 郓城县| 确山县| 绥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