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長期以來,我國壓瘡的防治都是由護理部門主管的。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壓瘡患者越來越多;隨著現代交通工具的普及和廣泛的應用,交通事故導致的截癱患者也越來越多,與之相應的坐輪椅的年輕壓瘡患者也較以往有所增加。除患者的內科疾病之外,壓瘡的治療已經不單單是過去傳統的單純換藥治療就能全部解決的護理問題,僅靠普通換藥治療無法滿足壓瘡患者康復的全部需求。正因如此,我們欣喜地看到,在由田耿家教授等人編著的《壓瘡的綜合治療》一書中,把壓瘡的診治歸屬到醫生的執業范圍,而不再僅是單純的換藥治療。
我國壓瘡的診斷依據,遵循著國外對壓瘡的分期標準。在某種程度上,壓瘡的分期對壓瘡的診治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但在臨床實踐中也存在著相當大的局限性,并不能客觀、真實地反映壓瘡的嚴重程度,更不能為壓瘡的治療制訂有效的治療方案。為了能夠客觀地評估壓瘡的嚴重程度、確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科學地判斷預后,田耿家教授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根據壓瘡的形態特征,他提出壓瘡的六大分類法,并對每一類壓瘡的診斷標準提出建議,這一分類方法為臨床制訂治療方案提供了可操作的理論依據。應用該方法,一旦確定壓瘡的分屬類型,就可知道與其相對應的臨床路徑與治療流程,既具有現實的臨床意義,又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多年的臨床實踐和大量的病例資料證明,壓瘡患者這一群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多為老年患者。這類患者均有比較復雜的基礎疾病,年齡相對較大,身體素質較差。這一患者群體的這些特性使得他們耐受有創手術的程度有限,不容許有大的創傷性刺激和治療。最重要的是壓瘡患者均為長期臥床或坐輪椅的患者,即使能夠耐受有創手術,倘若一次性徹底手術治愈,患者還要持續臥床或坐輪椅,這就完全有可能會產生新的壓瘡。就某一個具體的壓瘡患者的創面而言,任何一種大的創傷性手術治療方案可能都是可行的、無可非議的,但對該患者進行長時間觀察,我們就會發現大的創傷性治療從人文方面來講,對壓瘡患者來說不是最佳的治療方案。基于這種情況下,本書提倡壓瘡的微創治療,為臨床醫師制定各種壓瘡的治療方案指明了方向。
在壓瘡的微創治療理念的指導下,田教授很早開展竇腔性壓瘡腔內置管沖洗負壓微創治療的方法,這種治療方法對患者幾乎沒有損傷;對圓盤狀壓瘡患者用PU海綿進行牽張負壓引流治療及牽張負壓“V”形愈合法。其中,圓盤狀壓瘡中期的牽張負壓引流治療,為終末期選擇創傷較小的牽張手術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并打下了基礎,是圓盤狀壓瘡微創治療的優秀方案和流程;圓盤狀壓瘡的牽張負壓“V”形愈合法無須最終的牽張手術閉合創面,是純粹的微創治療法,給不能耐受有創手術和不良刺激的圓盤狀壓瘡患者帶來了福音。另外,關于各種壓瘡的治療,作者還有許多創新性的觀點和方法,就不在此一一贅述。
最后作者把自己在糖尿病足治療方面的一些經驗和經典病例進行了歸納、總結和分享,期望大家能夠在此領域也有所收獲。
本書知識豐富、內容詳盡、范圍全面、觀點新穎,雖說不是集大成者,但希望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中華預防醫學會
組織感染與損傷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2018年4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