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節 各類危險化學品的危險特性

一、爆炸品

1.爆炸性

爆炸物品都具有化學不穩定性,在一定外因的作用下,能以極快的速度發生猛烈的化學反應,產生的大量氣體和熱量在短時間內無法逸散開來,致使周圍的溫度迅速升高和產生巨大的壓力而引起爆炸[14]。例如,黑火藥的爆炸反應就具備化學爆炸的三個特點:反應速度快,瞬間即進行完畢(最大爆炸速度約5000m/s);產生大量氣體(280L/kg);放出大量的熱(3015kJ/kg),火焰溫度高達2500℃左右。

2.敏感度

爆炸物品本身的化學組成和性質決定了其有發生爆炸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如果沒有必要的外界作用,爆炸是不會發生的。也就是說,任何一種爆炸品的爆炸都需要外界供給它一定的能量即起爆能。不同的炸藥所需的起爆能也不同,某一炸藥所需的最小起爆能即為該炸藥的敏感度。

3.殉爆

殉爆是指炸藥A爆炸后,能夠引起與其相距一定距離的炸藥B(從爆藥)爆炸,這種現象叫作炸藥的殉爆。能引起從爆藥100%殉爆的兩炸藥之間的最大距離L叫殉爆距離;而100%不能引起從爆藥殉爆的兩炸藥之間的最小距離R叫最小不殉爆距離,或叫殉爆安全距離,殉爆安全距離大于殉爆距離。

4.毒害性

有些炸藥,如苦味酸、TNT、硝化甘油、雷汞、氮化鉛等,本身都具有一定的毒性,且絕大多數炸藥爆炸時能夠產生CO、CO2、NO、HCN等有毒或窒息性氣體,可從呼吸道、食道甚至皮膚等進入體內,引起中毒。

二、氣體

1.易燃易爆性

可燃氣體的主要危險性是易燃易爆,所有處于燃燒濃度范圍之內的可燃氣體遇著火源都能發生著火或爆炸,有的可燃氣體遇到極微小能量著火源即可引爆[15]。可燃氣體在空氣中著火或爆炸的難易程度,除受著火源能量大小的影響外,取決于其化學組成,而其化學組成又決定著可燃氣體的燃燒濃度范圍的大小、自燃點的高低、燃燒速度的快慢和發熱量的多少。

2.擴散性

處于氣體狀態的任何物質都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且能自發地充滿任何容器。由于氣體的分子間距大,相互作用力小,所以非常容易擴散。壓縮、液化氣體也毫無例外地具有這種擴散性。壓縮、液化氣體的擴散性受氣體本身相對密度的影響。氣體的相對密度是指氣體與空氣密度之比。

3.可縮性和膨脹性

氣體的體積會因溫度的升降而脹縮,其脹縮的幅度比液體要大得多。氣體在固定容積的容器內被加熱的溫度越高,其膨脹后形成的壓力就越大。如果盛裝壓縮或液化氣體的容器(如鋼瓶)在儲運過程中受到高溫、暴曬等熱源作用,容器內的氣體就會急劇膨脹,產生比原來更大的壓力,當壓力超過了容器的耐壓強度時,就會引起容器的膨脹或爆炸,造成傷亡事故。

4.帶電性

由靜電產生的原理可知,任何物體的摩擦都會產生靜電。壓縮氣體或液化氣體也是如此,如氫氣、乙烯、乙炔、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從管口或破損處高速噴出時都能產生靜電。這主要由于氣體中含有固體顆粒或液體雜質,在壓力下高速噴出時與噴嘴或破損處產生了強烈的摩擦。雜質和流速影響流體靜電荷的產生。帶電性是評定可燃氣體火災危險性的參數之一,掌握了可燃氣體的帶電性,可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如設備接地、控制流速等。

5.腐蝕性、毒害性和窒息性

(1)腐蝕性 腐蝕性主要體現在一些含氫、硫元素的氣體,如硫化氫、硫氧化碳、氨、氫等,都能腐蝕設備,削弱設備的耐壓強度,嚴重時可導致設備產生裂隙、漏氣,引起火災等事故。

(2)毒害性 壓縮、液化氣體除氧氣和壓縮空氣外,大都具有一定的毒害性。《危險貨物品名表》列入管理的有51種劇毒氣體,其中毒性最大的是氰化氫,當其在空氣中的濃度達到300mg/m3時,能夠使人立即死亡;200mg/m3時,10min后死亡;100 mg/m3時,一般在1h后死亡。

(3)窒息性 壓縮、液化氣體除氧氣和壓縮空氣外,都有窒息性。一般壓縮、液化氣體的易燃易爆性和毒害性易引起人們的注意,而往往忽視窒息性,尤其是那些不燃無毒的氣體,如氮氣,二氧化碳,氦、氖、氬、氪、氙等惰性氣體。

6.氧化性

氧化性氣體是燃燒得以發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氧化性氣體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明確為助燃氣體,如氧氣、壓縮空氣、一氧化二氮、三氟化氮等;另一類為有毒氣體,如氯氣、氟氣等。這些氣體本身都不可燃,但氧化性很強,與可燃氣體混合時都能著火或爆炸。如氯氣與乙炔氣接觸即可爆炸,氯氣與氫氣混合見光可爆炸,氟氣遇氫氣即爆炸,油脂接觸氧氣能自燃,鐵在氧氣中也能燃燒。

三、易燃液體

1.高度的易燃性

液體的燃燒是通過其揮發出的蒸氣與空氣形成可燃性混合物,在一定比例范圍內遇火源點燃而實現的,因而實質上是液體蒸氣與氧化合的劇烈反應。易燃液體都具有高度的易燃性。如二硫化碳閃點為-30℃,最小點火能為0.015mJ;甲醇閃點為11.11℃,最小點火能為0.215mJ。

2.蒸氣的爆炸性

由于任何液體在任一溫度下都能蒸發,所以在存放易燃液體的場所也都蒸發有大量的易燃蒸氣,其蒸氣常常在作業場所或儲存場地彌漫,當揮發出的這種易燃蒸氣與空氣混合,達到爆炸濃度范圍時,遇明火就發生爆炸。易燃液體的揮發性越強,這種爆炸危險就越大。同時,這些易燃蒸氣可以任意飄散,或在低洼處聚積(油品蒸氣的相對密度在1.59~4之間),這就使易燃液體的儲存工作具有更大的火災危險性。

3.受熱膨脹性

易燃液體也和其他液體一樣,有受熱膨脹性。對易燃液體來說,蒸氣壓力越大,表明蒸發速度越快,蒸發在氣相空間的蒸氣分子數目就越多,故閃點越低,火災危險性就越大。

4.流動性

流動性是任何液體的通性,由于易燃液體易著火,故其流動性的存在就更增加了火災危險性。如易燃液體滲漏會很快向四周擴散,由于毛細管和浸潤作用,能擴大其表面積,加快揮發速度,提高空氣中的蒸氣濃度,易于起火蔓延。

5.帶電性

多數易燃液體是電介質,在灌注、輸送、噴流過程中能夠產生靜電,當靜電荷聚集到一定程度,則放電發火,有引起著火或爆炸的危險。液體的帶電能力取決于介電常數和電阻率。一般地,介電常數小于10(特別是小于3)、電阻率大于106Ω·cm的易燃液體都有較大的帶電能力。

6.毒害性

易燃液體大都本身或其蒸氣具有毒害性,有的還有刺激性和腐蝕性。其毒害性的大小與其本身化學結構、蒸發的快慢有關。不飽和烴類化合物、芳香族烴類化合物和易蒸發的石油產品比飽和的烴類化合物、不易蒸發的石油產品的毒害性要大。

四、易燃固體、易于自燃的物質、遇水放出易燃氣體的物質

1.易燃固體的危險特性及影響因素

(1)易燃固體的危險特性 易燃固體物質的主要特性是容易被氧化,受熱容易分解或升華,遇明火常會引起強烈連續的燃燒。由于化學組成和結構不同,其燃燒現象亦有所不同。

(2)影響易燃固體危險特性的因素 影響易燃固體危險特性的因素除與其本身的化學組成和分子結構有關外,還與下列因素有關。

a.單位體積的表面積。同樣的固體物質,單位體積的表面積越大,其火災危險就越大;反之則小。

b.熱分解溫度。由多種元素組成的固體物質,如硝化纖維及其制品、硝基化合物、某些合成樹脂和棉花等,其火災危險性還取決于熱分解溫度。一般規律是:熱分解溫度越低,燃速越快,火災危險性就越大;反之則越小。

c.含水率。固體的含水率不同,其燃燒性也不同。如硝化棉含水率在35%以上時,就比較穩定;若含水率在20%就有著火危險,稍經摩擦、撞擊或遇其他火種作用,都易引起著火。又如二硝基苯酚,干的或未浸濕時有很大的爆炸危險性,所以列為爆炸品管理;但含水率在15%以上時,就主要表現為著火而不易發生爆炸,故列為易燃固體管理。若二硝基苯酚完全溶解在水中時,其燃燒性能大大降低,主要表現為毒害性,所以將這樣的二硝基苯酚列為毒害品管理。

2.易于自燃的物質的危險特性及影響因素

(1)易于自燃的物質的危險特性 易于自燃的物質的危險特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a.遇空氣氧化自燃性。易于自燃的物質大部分非常活潑,具有極強的還原性,接觸空氣后能迅速與空氣中的氧化合,并產生大量的熱,達到其自燃點而著火,接觸氧化劑和其他氧化性物質反應更加強烈,甚至爆炸。

b.遇濕易燃危險性。硼、鋅、銻、鋁的烷基化合物為自燃物品,化學性質非常活潑,具有極強的還原性,遇氧化劑、酸類反應劇烈。除在空氣中能自燃外,遇水或受潮還能分解而自燃爆炸。如三乙基鋁在空氣中能氧化而自燃,三乙基鋁遇水還能發生爆炸。

c.積熱自燃性。硝化纖維膠片、廢影片、X光片等,這類物品本身含有硝基根,化學性質不穩定,在常溫下就能緩慢分解,慢到用普通方法無法觀測,產生的熱量也較少,在通風較好的條件下產生的熱量能夠及時散失到周圍介質中,故不會有自燃危險。但當堆積在一起或通風不好時,分解反應產生的熱量無法散失,放出的熱量越積越多,便會自動升溫,達到其自燃點而自燃,火焰溫度可達1200℃。

(2)影響自燃的因素

a.氧化劑。易于自燃的物質必須在一定的氧化介質中才能發生自燃,有些易于自燃的物質由于本身含有大量的氧,在沒有外界氧化劑供給的條件下也會氧化分解直至自燃起火。物質分子中含氧越多,越易發生自燃。

b.溫度。溫度升高能加速易于自燃的物質的氧化反應速率,加快自燃。

c.濕度。濕度對易于自燃的物質有著明顯的影響,因為一定的水分能起到促使生物過程的作用和積熱作用,可加速易于自燃的物質的氧化過程而自燃。如硝化纖維及其制品和油紙、油布等浸油物品,在有一定濕度的空氣中均會加速氧化反應,造成溫度升高而自燃。

d.含油量。對涂(浸)油的制品,如果含量小于3%,氧化過程中放出的熱量少,一般不會發生自燃。因此,在危險化學品管理中,對于含油量小于3%的涂油物品不列入危險化學品管理。

e.雜質。某些雜質的存在,會影響易于自燃的物質的氧化過程,使自燃的危險加大。如浸油的纖維含有金屬粉末時就比沒有金屬粉末時易自燃。絕大多數易于自燃的物質與殘酸、氧化劑等氧化性物質接觸,會很快引起自燃。

f.其他因素。除上述因素外,易于自燃的物質的包裝、堆放等對其自燃性也有影響。如油紙、油布嚴密包裝、緊密卷曲、折疊堆放,都會因積熱不散、通風不良而引起自燃。

(3)物質自燃的熱量來源 物質自發反應放出的熱量,也叫自行放熱,包含物質反應放出的氧化熱、分解熱、水解熱、聚合熱、發酵熱等多種放熱效應,其中由氧化熱、分解熱和發酵熱引起的自燃事故較多。

3.易于自燃的物質的危險特性

遇水放出易燃氣體的物質都具有遇水分解、產生可燃氣體和熱量、引起火災的危險或爆炸性。這類物質引起著火有兩種情況:一是遇水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釋放出的高熱能把反應產生的可燃氣體加熱至自燃點,不經點燃也會著火燃燒,如金屬鈉、碳化鈣等;二是遇水能發生化學反應,但釋放出的熱量較少,不足以把反應產生的可燃氣體加熱至自燃點,當可燃氣體接觸火源時也會立即著火燃燒,如氫化鈣、保險粉等。

五、氧化性物質和有機過氧化物

1.氧化性物質的危險性

(1)強烈的氧化性 氧化性物質多為堿金屬、堿土金屬的鹽或過氧化基組成的化合物。其特點是氧化價態高,金屬活潑性強,易分解,有極強的氧化性,本身不燃燒,但與可燃物作用能發生著火和爆炸。

(2)受熱撞擊分解性 在現行列入氧化性物質管理的危險化學品中,除有機硝酸鹽類外,都是不燃物質,但當受熱、被撞或摩擦時分解出氧,若接觸易燃物、有機物,特別是與木炭粉、硫黃粉、淀粉等混合時,能引起著火和爆炸。

(3)可燃性 絕大多數氧化性物質是不燃的,但也有少數具有可燃性,主要是有機硝酸鹽類,如硝酸胍、硝酸脲等。另外,還有過氧化氫尿素、高氯酸醋酐溶液、二氯異氰尿素或三氯異氰尿素、四硝基甲烷等。這些有機氧化性物質不僅具有很強的氧化性,與可燃性物質相結合都可引起著火或爆炸,而且本身也可燃。也就是說,這些氧化性物質不需要外界的可燃物參與即可燃燒。

(4)與可燃液體作用自燃性 有些氧化性物質與可燃液體接觸能引起自燃。如高錳酸鉀與甘油或乙二醇接觸、過氧化鈉與甲醇或醋酸接觸、鉻酸與丙酮或香蕉水接觸等,都能自燃起火。在儲存這些氧化性物質時,一定要與可燃液體隔絕,分倉儲存,分車運輸。

(5)與酸作用分解性 氧化性物質遇酸后,大多數能發生反應,而且反應常常是劇烈的,甚至引起爆炸。如過氧化鈉、高錳酸鉀與硫酸,氯酸鉀與硝酸接觸都十分危險。混合反應后生成的過氧化氫、高錳酸、氯酸等都是一些性質很不穩定的氧化劑,極易分解出氧,易引起著火或爆炸。

(6)與水作用分解性 有些氧化性物質,特別是活潑金屬的過氧化物,遇水或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能分解放出原子氧,致使可燃物質燃爆。如過氧化鈉與水和二氧化碳的反應放出活性很高的原子氧;漂粉精(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鈣)吸水后,不僅能放出氧,還能放出大量的氯;高錳酸鋅吸水后形成的液體,接觸紙張、棉布等有機物,能立即引起燃燒。

(7)強氧化劑與弱氧化劑作用分解性 中強氧化性物質與弱氧化性物質接觸能發生復分解反應,產生高熱而引起著火或爆炸。因為弱氧化性物質雖然具有氧化性,但遇到比其氧化性強的氧化性物質時,又呈還原性。

(8)腐蝕毒害性 不少氧化性物質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蝕性,能毒害人體,燒傷皮膚,儲運中要注意防護。

2.有機過氧化物的危險特性

(1)分解爆炸性 由于有機過氧化物都含有過氧基—O—O—,該基團極不穩定,對熱、震動、沖擊或摩擦都極為敏感,所以當受到輕微的外力作用時即分解。如過氧化二乙酰,純品制成后存放24h就可能發生強烈的爆炸;過氧化二苯甲酰含水率在1%以下時,稍有摩擦即能引起爆炸;過氧化二碳酸二異丙酯在10℃以上時不穩定,達到17.22℃時即分解爆炸;過氧乙酸(過醋酸)純品極不穩定,在-20℃時也會爆炸,濃度大于45%的溶液在存放過程中仍可分解出氧氣,加熱至110℃時即爆炸。

(2)易燃性 有機過氧化物不僅極易分解爆炸,而且特別易燃,有的非常易燃。如過氧化叔丁醇的閃點為26.67℃,過氧化二叔丁酯的閃點只有12℃。有機過氧化物當受熱、與雜質(如酸、重金屬化合物、胺等)接觸或摩擦、碰撞而發熱分解時,可能產生有害或易燃氣體或蒸氣,許多有機過氧化物易燃,而且燃燒迅速而猛烈,當封閉受熱時極易由迅速的爆燃轉為爆轟。

(3)傷害性 有機過氧化物的傷害性體現在特別容易傷害眼睛,如過氧化環己酮、叔丁基過氧化氫、過氧化二乙酰等,都對眼睛有傷害作用。其中有些與眼睛即使短暫接觸,也會對角膜造成嚴重的傷害。因此,應避免眼睛接觸有機過氧化物。

3.混合危險性物質

(1)氧化劑和還原劑的混合 當強氧化劑與還原劑混合時,容易發生混合危險或形成爆炸性危險性混合物。常見的無機氧化劑有硝酸鹽、亞硝酸鹽、氯的含氧酸鹽、高錳酸鹽、過氧化物、發煙硫酸、濃硫酸、濃硝酸、發煙硝酸、液氧、氧氣、液氯、鹵素單質和氮氧化合物等。常見的還原劑(可燃劑)有苯胺類、醇、醛、醚、有機酸、石油產品、木炭、金屬粉及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等。

(2)生成不穩定物質的混合 大多數氧化劑遇酸分解,反應是很猛烈的,能引起燃燒或爆炸。強酸(如硫酸)和氯酸鹽、高氯酸鹽等混合時,能夠生成氯酸、高氯酸等游離酸或無水的Cl2O5、Cl2O7等。它們具有極強的氧化性,若與有機物接觸,則會發生爆炸。

(3)氧化劑與酸混合時也可發火 通常情況下,氧化劑與酸混合時,會放出毒性及刺激性氣體,所以氧化劑不得與酸一起放置。常溫下,小量氧化劑與還原劑(可燃劑)相混時看不出放熱。但是大量氧化劑(如過硫酸銨、漂白粉等)與還原劑相混,會因反應積熱而發火。

六、毒性物質

1.毒害性

(1)中毒的途徑 毒性物質的主要危險性是毒害性。毒害性則主要表現為對人體及動物的傷害。但傷害是有一定途徑的。引起人體及動物中毒的主要途徑是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三個方面。

(2)影響毒害性的因素 毒性物質毒害性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它們的化學組成和化學結構。如有機化合物的飽和程度對毒害性有一定的影響,乙炔的毒害性比乙烯大,乙烯的毒害性比乙烷大等。有些毒性物質毒害性的大小,則與分子上烴基的碳原子數有關。

2.火災危險性

(1)遇濕易燃性 無機毒性物質中金屬氰化物和硒化物本身不燃,但都有遇濕易燃性。如鉀、鈉、鈣、鋅、銀、汞、銅等金屬的氰化物,遇水或受潮都能放出極毒性且易燃的氰化氫氣體;硒化鎘遇酸或酸霧能放出易燃且有毒的硒化氫氣體。

(2)氧化性 在無機毒性物質中銻、汞和鉛等金屬的氧化物大都本身不燃,但都具有氧化性。如五氧化二銻本身不燃,但氧化性很強,380℃時即分解;四氧化鉛、紅色氧化汞、黃色氧化汞等本身都不燃,但都是弱氧化劑,與可燃物接觸后,易引起著火或爆炸,并產生毒性極強的氣體。

(3)易燃性 在《危險貨物品名表》所列的1049種毒性物質中有很多是透明或油狀的易燃液體,有的是低閃點或中閃點液體。如溴乙烷閃點小于-20℃,三氟丙酮閃點小于-1℃,三氟醋酸乙酯閃點為-1℃,異丁基腈閃點為3℃,四羰基鎳閃點小于4℃。鹵代烷及其他鹵代物如鹵代醇、鹵代醛、鹵代酯類,以及有機磷、硫、氯、砷、硅、腈、胺等都是甲、乙或丙類液體,這些物質既有相當的毒害性,又有一定的易燃性。

(4)易爆性 毒性物質當中的芳香族含2、4兩個硝基的氯化物,萘酚、酚鈉等化合物遇高熱、撞擊等都可引起爆炸,并分解出有毒氣體。如2,4-二硝基氯化苯毒性很高,遇明火或受熱至150℃以上有引起爆炸或著火的危險性。

七、放射性物質

放射性物質系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4Bq/kg的物品,或大于0.002μCi/g的物品。比活度是指單位質量放射性核素的活性,對于一種放射性核素均勻分布的物質來說,是指該物質的每單位質量的活度。

1.放射性

放射性物質可放出α射線、β射線、γ射線、中子流,各種放射性物品放出射線種類和強度不盡一致。人體受到各種射線照射時,因射線性質不同而造成的危害程度也不同。如果上述射線從人體外部照射時,β射線、γ射線和中子流對人的危害很大,劑量大時易使人患放射病,甚至死亡。

2.毒害性

許多放射性物質毒性很大,如釙210、鐳226、鐳228、釷228、釷230等都是劇毒的放射性物質,鈉22、鈷60、鍶90、碘131、鉛210等為高毒的放射性物質,均應注意。

3.不可抑制性

不能用化學方法中和使其不放出射線,而只能設法把放射性物質清除,或者用適當的材料予以吸收屏蔽。

4.易燃性

放射性物質除具有放射性外,多數具有易燃性,有的燃燒十分強烈,甚至引起爆炸。如獨居石遇明火能燃燒;硝酸鈾、硝酸釷等遇高溫分解,遇有機物、易燃物都能引起燃燒,且燃燒后均可形成放射性灰塵,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

5.氧化性

有些放射性物質不僅具有易燃性,而且大部分兼有氧化性。如硝酸鈾、硝酸釷都具有氧化性。硝酸鈾的醚溶液在陽光的照射下能引起爆炸。

八、腐蝕性物質

腐蝕性物質系指能灼傷人體組織,并對金屬等物品造成損壞的固體或液體。腐蝕性物質揮發的蒸氣能刺激眼睛、黏膜,吸入會中毒,有些腐蝕性物質還具有可燃性和易燃性。

腐蝕性物質的危險特性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腐蝕性

(1)對人體的傷害 腐蝕性物質的形態有液體和固體(晶體、粉狀)。當人們直接接觸這些物品后,就會引起灼傷或發生破壞性創傷,以至潰瘍等。

(2)對有機物質的破壞 腐蝕性物質能奪取木材、衣物、皮革、紙張及其他一些有機物質中的水分,破壞其組織成分,甚至使之炭化。如有時封口不嚴的濃硫酸壇中進入雜草、木屑等有機物,淺色透明的酸液會變黑,就是這個道理。

(3)對金屬的腐蝕性 在腐蝕性物質中,不論是酸性還是堿性,對金屬均能產生不同程度的腐蝕作用。但濃硫酸不易與鐵發生作用。不過,當儲存日久,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后,濃度變稀時,也能繼續與鐵發生作用,使鐵受到腐蝕。

2.毒害性

在腐蝕性物質中,有一部分能揮發出有強烈腐蝕和毒害性的氣體,如溴素、氟化氫等。氟化氫在空氣中濃度達到0.05%~0.025%以上時,即使短時間接觸,也是有害的。甲酸在空氣中的最高允許濃度為5×10-6。又如硝酸揮發的二氧化氮氣體、發煙硫酸揮發的三氧化硫氣體等,都對人體有相當大的毒害作用。

3.火災危險性

(1)氧化性 無機腐蝕性物質大都本身不燃,但都具有較強的氧化性,有的還是氧化性很強的氧化劑,與可燃物接觸或遇高溫時,都有著火或爆炸的危險。如硫酸、濃硫酸、發煙硫酸、三氧化硫、硝酸、發煙硝酸、氯酸(濃度40%左右)、溴素等無機腐蝕性物質的氧化性都很強,與可燃物如甘油、乙醇、木屑、紙張、稻草、紗布等接觸,都能氧化自燃而起火。

(2)易燃性 有機腐蝕性物質大都可燃,且有的非常易燃。如有機酸性腐蝕性物質中的溴乙酸閃點為1℃;硫代乙酰閃點小于1℃;甲酸、冰醋酸、甲基丙烯酸、苯甲酰氯、己酰氯等遇水易燃,其蒸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有機堿性腐蝕性物質甲基肼在空氣中可自燃;1,2-丙二胺遇熱可分解出有毒的氧化氮氣體。其他有機腐蝕性物質,如苯酚、甲酚、甲醛、松焦油、焦油酸、苯硫酚、蒽等,不僅本身可燃,且都能蒸發出有刺激性或有毒的氣體。

(3)遇水分解易燃性 有些腐蝕性物質,特別是多鹵化合物如五氯化磷、五氯化銻、五溴化磷、四氯化硅、三溴化硼等,遇水分解、放熱、冒煙,放出具有腐蝕性的氣體,這些氣體遇空氣中的水蒸氣可形成酸霧。氯磺酸遇水猛烈分解,可產生大量的熱和濃煙,甚至爆炸;有的腐蝕性物質遇水能產生高熱,接觸可燃物時會引起著火,如無水溴化鋁、氧化鈣等;更加危險的是烷基醇鈉類,本身可燃。

九、雜項危險物質和物品

危險物質是指《國際海運危險貨物運輸規則》第9類危險貨物,包括在運輸中會產生其他類別不包括的危險的物質、溫度等于或超過100℃的液態物質、溫度等于或超過240℃進行運輸或交付運輸的固體、物質本身是或含有一定量已列入《經修正的MARPOL1973/1978》附則三的海洋污染物的物質。危險物質的級別和組別是根據其性能參數來劃分的[16],這些性能參數包括:危險物質的閃點、燃點、引燃溫度、爆炸極限、最小點燃電流比、最小引燃能量、最大試驗安全間隙等。如腐蝕性物質、易爆物質、放射性物質、致癌物質、誘變物質、致畸物質或危害生態環境的物質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原市| 广安市| 眉山市| 星子县| 镇江市| 民乐县| 内乡县| 西昌市| 富裕县| 邛崃市| 南投市| 宁都县| 缙云县| 海口市| 英吉沙县| 香河县| 盐山县| 抚松县| 鸡东县| 东丰县| 扎兰屯市| 黑水县| 广南县| 沿河| 涞源县| 邳州市| 肥西县| 孟州市| 满洲里市| 临夏市| 兴宁市| 建湖县| 施甸县| 古丈县| 南通市| 来宾市| 富裕县| 水富县| 喀喇沁旗| 芒康县| 南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