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類基礎化學實驗
- 劉志雄主編 伍建華 向延鴻副主編
- 864字
- 2021-12-24 13:40:13
實驗十一 氯化鉛的溶度積和溶解熱測定
一、實驗目的
① 掌握有關難溶電解質的溶度積原理及測定方法。
② 熟悉鹽類溶解熱測定的一種方法。
二、實驗原理
在飽和溶液中,難溶電解質在固相和液相之間存在著動態平衡。
例如:PbCl2(s)Pb2+(aq)+2Cl- (aq)
在一定溫度下,難溶電解質的飽和溶液中離子濃度(確切地說應是離子活度)的乘積為一常數,稱為溶度積(Ksp)。例如氯化鉛在25℃時的溶度積為
= [Pb2+][Cl-] = 1.7×10-5(1)
式中,[Pb2+]、[Cl-]分別為平衡時Pb2+離子濃度和Cl-離子的濃度(mol·L-1)。
在不同溫度下,難溶電解質的Ksp是不同的。按
ΔrG=ΔrGo+RT?lnKsp(2)
可推導出Ksp與絕對溫度T的關系式為
lgKsp =-ΔrHo/ 2.303R·1/T+ΔrSo/2.303R(3)
式中,ΔrHo為標準焓變化(單位:kJ· mol-1);R為氣體常數(8.314J· mol-1 ·K-1);ΔrSo為標準熵變化(單位:J· mol-1)。
由于在室溫~100℃的溫度范圍內,ΔrHo和ΔrSo隨溫度變化而改變不大,可以把它們視為常數。
因此,在式(3)中lgKsp對1/T作圖,應為一條直線,所得直線斜率為(-ΔrHo/2.303R)。由斜率可求得ΔrHo。
三、實驗儀器與試劑
1.儀器
移液管10mL、吸量管2mL、大試管、雙孔軟木塞、溫度計、攪拌棒、水浴鍋。
2.試劑
1.0mol·L-1 KCl、0.10mol·L-1 Pb(NO3)2。
四、實驗步驟
1.測定室溫時PbCl2的溶度積
用移液管向一個干燥的大試管中加入0.70mL 1.0mol·L-1的KCl溶液,再加入10.00mL 0.10mol·L-1的Pb(NO3)2溶液。充分振蕩,觀察有無沉淀生成。若無沉淀,繼續向試管中加入0.10mL 1.0mol·L-1的KCl溶液,充分振蕩,觀察有無沉淀,依次試驗下去(即若無沉淀,再加0.10mL 1.0mol·L-1的KCl溶液),直至產生的沉淀不再消失。在實驗報告上做好各次實驗記錄。
2.溶度積與溫度的關系
向干燥的大試管中加入10.00mL 0.10mol·L-1的Pb(NO3)2溶液和1.50mL 1.0mol·L-1的KCl溶液。將大試管上端用鐵夾固定,大試管下端的溶液部位浸在用燒杯作的水浴中。大試管口裝一個雙孔軟木塞,中間孔插溫度計,邊緣孔插入帶環攪拌棒。
開始加熱水浴,同時小心攪拌溶液。當沉淀接近溶解完時,溶液溫度的上升速度要慢一些,記下沉淀剛好完全溶解時的溫度。也可以先加熱使沉淀全部溶解,再緩慢冷卻,觀察并記錄剛出現結晶時的溫度。
繼續向大試管中加入0.50mL 1.0mol·L-1的KCl溶液,重復上述操作,完成第2號試驗。同樣,依次完成第3號、第4號試驗,分別把這次沉淀剛溶解的溫度記錄在實驗報告上。
五、思考題
本實驗中測定PbCl2溶度積的原理如何?
- 王浦劬《政治學基礎》(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西安外國語大學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貨幣金融學
- 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考試輔導教材
- 2019年執業藥師資格考試(藥學專業知識二)考點精講與歷年真題詳解
- After Effects CS6影視后期制作標準教程(微課版)
- 機械制造基礎
- 財務報表解讀與分析
- 獨立學院理論與實踐研究
- 高校法學專業核心課程配套測試:環境資源法(第九版)
- 高等數學(上冊)學習指導
- 2020年黑龍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數量關系【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研究
- 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Altium Designer 18電路設計從入門到精通(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