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農業面源氮磷遷移轉化過程及其污染特征
- 來雪慧
- 6字
- 2022-01-13 14:52:40
2.1 研究區概況
2.1.1 自然環境狀況
2.1.1.1 地理位置
三江平原地理坐標位置為45°01'05″N~48°27'56″N,130°13'10″E~135°05'26″E,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北起黑龍江、南抵興凱湖、西鄰小興安嶺、東至烏蘇里江。三江平原總面積10.89×104km2,占黑龍江省土地總面積的22.6%。三江平原的地貌類型復雜多樣,地勢由西南向東北逐步傾斜,其地貌特征以廣闊的沖積低平原、階地、沼澤和沼澤化草甸為主(表2-1)。
表2-1 三江平原地貌類型及面積(曾建平等,1998)

2.1.1.2 氣候狀況
三江平原屬溫帶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4℃,10℃以上活動積溫為2300~2500℃。年平均降水量550~650mm,80%以上降水量集中在6~10月。凍結期長達7~8個月,凍土深度為1.5~2.1m。三江平原年平均氣溫呈上升趨勢,在1955~2000年上升1.2~2.3℃,而降水量呈減少趨勢(閆敏華等,2001;來雪慧等,2014)。
圖2-1為三江平原1954~2010年的氣溫和降水量變化情況。

圖2-1 1954~2010年三江平原年平均氣溫和年降水量變化趨勢
由圖2-1可以看出,近50年來三江平原的年平均氣溫在波動中呈現顯著上升趨勢,無論是年變化過程線或5年滑動平均曲線均顯示了這一上升態勢,其線性擬合的氣候傾向率為0.29℃/10a。在四季中,以春季氣溫的升高趨勢最為顯著,冬季和夏季次之,秋季最小(圖2-2)。通過滑動T檢驗法檢驗(林振山,1996),發現三江平原在1999年和2000年年平均氣溫由低向高發生了突變,這說明20世紀90年代后期是三江平原氣溫明顯由冷向暖轉變的分界點。另外,降水量年際波動性較大,年降水量的氣候傾向率為-2.60mm/10a[圖2-1(b)],這與中國年降水量以-2.66mm/10a(Lin et al.,1990)的速度減少結論相一致。并且通過滑動T檢驗法發現,近50年來三江平原的年降水量沒有顯著的變化。

圖2-2 1964~2010年三江平原氣溫季節變化趨勢
2.1.1.3 水文概況
三江平原區內流域總面積為94524km2,年平均入境水資源量2634.26×108m3,不僅增加了區域地表水量,而且為提水灌溉提供充足的水源。但是隨著水資源需求量的增加,其水資源壓力也正日益凸顯。八五九農場水資源總量為2.67×108m3,農場內河流屬烏蘇里江水系,主要有3條支流,分別為阿布膠河、撓力河和別拉洪河,自西向東橫貫場區注入烏蘇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