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物細胞培養技術
- 史利軍 李英俊 孫立旦主編
- 1424字
- 2021-12-24 12:38:53
第一節 培養基的基本性質
體外培養細胞時,培養基是細胞賴以生存的環境,不僅要提供充足的營養,還要具備細胞生存和分裂增殖所需的物理化學特性,包括合適的滲透壓、pH值等。
一、營養成分
維持細胞生長的營養條件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氨基酸
氨基酸是細胞合成蛋白質的原料。幾乎所有細胞都需要12種氨基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賴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組氨酸、酪氨酸、精氨酸和胱氨酸。此外還需要谷氨酰胺,它在細胞代謝過程中有重要作用,所含的氮是核酸中嘌呤和嘧啶合成的來源,同樣也是合成三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一磷酸腺苷所需要的基本物質。
(二)單糖
培養中的細胞可以進行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六碳糖是主要能源。此外六碳糖也是合成某些氨基酸、脂肪、核酸的原料。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能力最高,半乳糖最低。
體外培養動物細胞時,幾乎所有的培養基或培養液中都以葡萄糖作為主要的能源物質。
(三)維生素
維生素是輔酶、輔基不可缺少的組成成分。生物素、葉酸、煙酰胺、泛酸、吡哆醇、核黃素、硫胺素、維生素B12都是培養基常有的成分。
(四)無機離子與微量元素
細胞生長除需要鈉、鉀、鈣、鎂、氮和磷等基本元素,還需要微量元素,如鐵、鋅、硒、銅、錳、鉬、釩等。
二、pH值
大多數細胞適宜的pH值在7.2~7.8之間,pH值低于6.8或高于7.6都可能對細胞有害,甚至退變或死亡;但一些正常的成纖維細胞系在pH7.4~7.7生長良好。為了使培養基的pH值保持穩定,多在培養基中加入緩沖劑。并常在細胞培養液中加入酚紅作為pH指示劑,pH值為7.0時呈橘紅色,pH值為7.4時呈紅色,pH值為7.6時呈桃紅色,但這種通過指示劑判斷培養基pH值的方法存在著較大的主觀性。而無血清培養基和個性化培養基可能不含有或含有很少量的酚紅,需要通過pH計等儀器檢測pH值,結果更加準確可靠。
三、滲透壓
大多數體外培養的細胞對滲透壓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適宜的滲透壓根據細胞類型和種族而異。人血漿滲透壓約為290mmol/L,被視為體外培養人體細胞的最適滲透壓;而鼠細胞滲透壓在320mmol/L左右,雞成纖維細胞在275~325mmol/L之間。據研究顯示,大多數的哺乳動物細胞的滲透壓在260~320mmol/L之間。
四、緩沖能力
在細胞培養的過程中,細胞代謝會產生大量的廢物,尤其是CO2,它會和水結合產生碳酸,從而導致細胞培養液pH下降,所以細胞培養基必須具備一定的緩沖能力。細胞培養基最常用的緩沖劑為NaHCO3。
除此之外,培養基中還常使用磷酸鹽作為緩沖劑,與NaHCO3相比,其緩沖能力較低,但對細胞毒性小、成本低,故在細胞培養中的應用更加廣泛;HEPES(4-羥乙基哌嗪乙磺酸)液也是一種常用緩沖液,它是一種氫離子緩沖劑,細胞培養時的添加濃度一般為10~25mmol/L,在此范圍內HEPES對細胞無毒害作用。
五、促生長因子及激素
相關報道證明,各種激素、生長因子對于維持細胞的功能、保持細胞的狀態(分化或未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激素對許多細胞生長有促生長作用,如胰島素,它能促進細胞利用葡萄糖和氨基酸。有些激素對某一類細胞有明顯促進作用,如氫化可的松可促進表皮細胞的生長,泌乳素有促進乳腺上皮細胞生長作用等。
六、無毒、無污染
體外生長的細胞對微生物及一些有害有毒物質沒有抵抗能力,因此培養基應達到無化學物質污染、無微生物污染(如細菌、真菌、支原體、病毒等)、無其它對細胞產生損傷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質污染(如抗體、補體)。對于天然培養基,污染主要來源于取材過程及生物材料本身,應當嚴格選材,嚴格操作。對于合成培養基,污染主要來源于配制過程,配制所用的水和器皿應十分潔凈,配制后應嚴格過濾除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