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優質高產問答(第二版)
- 王迪軒 楊雄 王雅琴主編
- 7789字
- 2021-12-17 18:32:52
第二節 甜、糯玉米栽培
10.甜玉米的種植形式有哪些?
甜玉米(彩圖3)也稱蔬菜玉米、水果玉米,是玉米的一種胚乳變異類型,是近些年來特別是在發達國家發展較快的一種新型品種。在生產上的種植形式有以下幾種。

彩圖3 甜玉米
(1)清種 清種是最普通的栽培方式,一般為60cm等行距種植。特點是個體分布均勻,營養面積較大。缺點是通風透光性差,不便于采收。
(2)間作(彩圖4~彩圖8) 間種是指在同一塊地里成行或帶狀(若干行)間隔種植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物。甜玉米一般與矮棵菜類進行間作。特點是可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光氣熱資源。間作還可以同普通玉米一樣進行比空栽培,即播種若干行甜玉米空一行。間作和比空栽培較清種有以下優點:形成了良好的群體結構,做到稀中有密,密中有稀,既能滿足對肥水的需要,空行又使植株下部得到光照和改善了通風,為地上部分提供了良好的空間條件。另外,間作還為田間作業提供了便利條件。空行和矮棵作物為甜玉米和玉米筍采收提供了通道。

彩圖4 玉米間作韭蔥

彩圖5 玉米間作綠豆

彩圖6 玉米間作生菜

彩圖7 玉米間作萵筍

彩圖8 玉米間作小白菜
(3)套作 套作是指兩種生長季節不同的作物,在前茬作物收獲之前,播種后茬作物,在田間兩種作物既有構成復合群體共同生長的時期,又有某一作物單獨生長的時期。套作可以更充分發揮土地的利用效率,形成一地兩收或三收。甜玉米可與不同熟期的作物套作,如晚熟甜玉米與早熟豌豆、花椰菜、甘藍、菠菜、馬鈴薯套作;早熟甜玉米與晚熟甜玉米、菜豆、黃瓜等套作。
(4)復種 復種是甜玉米生產中的主要種植形式之一。早熟甜玉米可以與多種作物復種,最常見的復種模式是:早熟甜玉米-白菜(蘿卜等)、早熟甜玉米-下茬甜玉米、早熟甜玉米-晚茬黃瓜、早熟甜玉米-晚茬菜豆;早甜瓜-下茬甜玉米、早西瓜-下茬甜玉米、早茬蔬菜-下茬甜玉米。復種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5)周邊種(彩圖9) 也稱周邊種植,是指在花生、豆類、薯類及瓜菜等矮棵作物的地邊四周,甚至包括池塘、路旁、宅基地前后等向陽空閑地段種植甜玉米。這是一種見縫插針,充分利用土地資源,額外增產增收的玉米栽培模式。有利于發揮玉米邊行增產優勢,能充分利用零星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不存在與其他作物爭地的矛盾,基本上不影響或很少影響其共生的矮棵作物的產量。但必須精心做好人工授粉。

彩圖9 玉米周邊種植
11.甜玉米的保護地栽培方式有哪些?
裸地栽培種植成本低、省工省事,但效益相對也較低,適合大面積栽培和罐頭原料生產。除了早熟措施以外,其他栽培技術與普通玉米相似。為了提早上市,提高甜玉米的經濟效益,甜玉米的保護地栽培和育苗移栽等技術被廣泛應用。其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地膜覆蓋栽培(彩圖10) 地膜覆蓋栽培是最基本的保護地栽培方式。一般要求在秋季做壟,以便保證土壤墑情,待春天解凍時開始覆膜作業。地膜覆蓋可比裸地栽培提早收獲10天以上,產量提高20%以上,經濟效益提高1倍左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相對比較簡單,省工省時,適合大面積栽培。地膜覆蓋栽培主要應注意覆膜、除草、破膜三個技術環節:覆膜時要做到壟臺平整,地膜緊貼地面,壓膜嚴實,否則膜內有過大空隙時遇大風容易鼓開;甜玉米對除草劑反應比較敏感,使用時要注意用量和除草劑品種,避免劑量過大引起藥害,盡量做到噴霧均勻;當幼苗長到4~5片葉時選擇陰天或無大風天氣的下午或晚上破膜引苗。

彩圖10 甜玉米地膜覆蓋栽培
(2)小拱棚栽培 小拱棚栽培實際上等于在田間壟作條件下建造微型塑料棚。一般做法是:在播種后以兩壟為一棚,利用架條搭建拱架,以地膜為棚膜進行搭建。當氣溫達到25℃左右時開始逐漸放風煉苗,待玉米苗達到拱棚高度時將棚膜落至地面。小拱棚也可以采用雙拱方式,即在地膜基礎上再加蓋拱棚。小拱棚栽培在早春能作業時就開始搭棚,當膜內地溫穩定在10℃以上時就可播種。也可以播種時做棚。播種最好催芽播種,以提早出苗和保證苗數。為了減少作業,要選擇發育正常、健壯的種子,一般每穴播種1粒即可。
(3)育苗移栽 分裸地移栽和地膜移栽。裸地移栽是事先在溫室或大棚中育苗,晚霜過后再移栽到田間。這種栽培方式可以比一般大田種植方式提早10天以上;而地膜移栽是先育苗和覆膜,當玉米苗長到3~5片葉,膜下地溫也已升高,天氣變暖,晚霜過后再將小苗移栽到膜上。該法比地膜栽培還要提前一周左右。
(4)塑料大棚栽培(彩圖11) 塑料大棚分暖棚和冷棚兩種。適宜高度和寬度的棚架在冬季前建成。待棚內最低溫度達到10℃以上時就可以播種。溫度升高到30℃以上時開始適當放風,在棚外最低氣溫達到20℃以上時將棚膜去掉。該種植方式的收獲期比小拱棚栽培要早得多。暖棚即通常的蔬菜大棚。由于溫度常年保持在0℃以上,可以更早播種。

彩圖11 玉米大棚栽培
12.怎樣進行甜玉米地膜覆蓋栽培?
甜玉米地膜覆蓋栽培不僅具有保溫、節水、保肥、抑制雜草生長等優點,而且有利于提早播種、縮短青苞上市時間,從而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1)品種選擇 宜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甜玉米品種或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同意引種的甜玉米品種。一般情況下,以青嫩果穗作水果、蔬菜或速凍加工為主的應選用超甜玉米或加強甜玉米品種;以制作罐頭制品為主的,應選用普通甜玉米品種。地膜覆蓋栽培宜選用生育期短的品種。
(2)隔離種植 甜玉米栽培技術與普通玉米不同的是,不僅制種田需要隔離,生產田也需要隔離種植,同類型中不同胚乳顏色的品種之間也要隔離,如黃與白、黃與黑、白與黑等。甜玉米如果和普通玉米或其他玉米串粉,就會產生種子直感現象,生成的籽粒失去甜味。因此,要求隔離區達到400m以上。如有樹林、山崗、村莊、房屋等自然屏障,距離可適當縮短。如果與開花期不同的玉米相鄰種植,開花時間要錯開15天以上。
(3)精細整地,施足基肥 玉米地膜覆蓋栽培宜選擇地勢較平坦、土層深厚疏松、肥力較高、酸堿度適中、灌排方便的地塊種植。一般每畝施腐熟農家肥1500~2000kg(或商品有機肥150~200kg)、過磷酸鈣25~30kg、復合肥20~25kg作基肥,然后深翻(深耕30cm左右)、整地、起畦。整平土地后按畦面寬1.3m(包溝)、畦高20~25cm作畦。
(4)品種調節與播期調整 播種期的調整一是要根據用途,二要依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生產方式和品種特性。生產時間調節的原則是“短靠播期,長靠品種”。即短時間的調整采用提早或延遲播種即可,而更大幅度的時間調整需要進行不同生育期的品種調節。一般甜玉米的最適采收期為2~4天。春播時一般每個播期以7~10天為宜,夏播5~7天即可。當然,要根據溫度和水分情況靈活掌握,溫度高時可適當短些,反之長些。感溫感光性強的早熟品種,春播的調整幅度一般不超過30天。利用不同生育期的品種進行時間調節則可調幅度更大些,同時晚熟品種產量也會更高。
(5)播種蓋膜 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播種可比露地栽培提早10~15天,過早容易遭受低溫凍害。甜玉米要求地表溫度穩定在12℃以上時才可播種。播前浸種催芽,溫度30℃左右,胚根突破種皮時即可播種。
選擇無病蟲、無損傷、飽滿的種子進行穴播,種植密度應依據商品要求、經濟效益的大小來確定。每畝植株數為:春播2800~3000株,秋播3000~3200株。一般每畦種雙行,行距50~60cm、株距25~30cm,早熟、極早熟品種適當密植,晚熟品種適當稀植;以生產鮮粒為目的時可以適當密植,以收獲大穗為目標的則應適當稀植。每穴播2~3粒。由于甜玉米(特別是超甜玉米)籽粒中淀粉含量少而呈現不飽滿狀態,幼芽頂土能力較弱,因而播種不宜太深,一般覆土2~3cm厚。播后可用化學除草劑如丁草胺等均勻噴灑畦面,隨即將地膜鋪平緊貼地面,四周用細土蓋實,以達到保溫、保肥、滅草的效果。
在南方,種植甜玉米有育苗移栽的習慣,在技術上應掌握:苗床的土要肥,多施有機肥并適當添加氮磷復合肥;移栽時間,一般為3葉期,但各地也有差別;移栽后應及時澆水。育苗移栽不僅可提早生育期,并可節省1/3到1/2的播種量,還可保證栽培密度。
(6)田間管理
① 及時放苗出膜 當幼苗第一片葉展開時,即用小刀在幼苗處的地膜開1個5~7cm的方形小孔放苗出膜,然后用細土把膜口封實。
② 及時查苗補缺 齊苗后,應及時查苗補缺,發現缺苗,可將預先用營養缽或育苗袋育成的秧苗補栽,確保幼苗生長一致。栽后即澆水,最好在傍晚或陰天進行。
③ 適時間苗定苗 玉米栽培宜留單苗。間苗宜早,可在3葉期進行,每穴留2苗。定苗可在5葉期進行,采取去弱留強的方法,每穴留1苗。
④ 及時追肥 在拔節期前每畝施尿素10kg、氯化鉀15kg攻稈;大喇叭口期施尿素20kg、復合肥10kg攻大穗,可在行間破膜追肥,施肥后將膜口用細土覆蓋。同時可在雌穗吐絲時補施粒肥,補施粒肥最好采用根外追肥的方法進行,每畝每次用0.2%磷酸二氫鉀噴施葉面,連續噴2~3次。
⑤ 防旱排漬 苗期、拔節期保持土壤濕潤,切忌漬水,否則易發“水黃”而影響植株正常生長;抽雄、抽絲期間,是需水關鍵期,要防止土壤干旱缺水,保持土壤水分在持水量的70%,多雨時節要加強排水。在玉米整個生長期,注意做好防旱排澇漬工作。
⑥ 及時去蘗 甜玉米一般分蘗力較強,分蘗與主莖爭奪養分、水分,影響主莖的生長與果穗的長度,應及早掰除分蘗,每株留壯穗1個。為不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操作時盡量避免損傷主莖及葉片。甜玉米在苗期可發生若干小分蘗,應盡早去除。
⑦ 病蟲害防治 重點抓好玉米螟、蚜蟲、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等的防治。具體方法可參見本書病蟲害防治部分。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采收前15天應停止使用任何農藥。
(7)適時采收,回收殘膜 甜玉米采收過早,產量低,風味差;采收過晚,產量雖高,但風味也差。所以,應根據商品質量的要求及時采收。采收一是看花絲的顏色;二是用手摸果穗頂端苞葉,苞葉放松時即可采收;三是看籽粒,籽粒顏色呈正常的黃色,籽粒飽滿,擠破時流出乳狀或糊狀物質,即可采收。品種不同采收期也有差別,但一般授粉后18~25天為最適宜的采收期。玉米采收后,要及時回收殘膜。
13.甜玉米秋種栽培要點有哪些?
(1)選擇良種 可選擇適合當地的超甜或普甜玉米優良品種。
(2)精細整地 起畦種植,畦面寬80~85cm,溝寬25~30cm,溝深30cm。整地前5~7天每畝用68%草甘膦銨鹽可溶粒劑150g兌水30kg噴施于全田,如果氣溫較低,噴藥應再提前2~3天進行,如果氣溫較高,則可適當推遲1~2天,充分發揮藥效。
(3)適時播種
① 適播時間 甜玉米受氣溫影響較大,秋種時太早播種,則因前期氣溫過高全生育期縮短,產量降低;太遲播種,則在授粉期間易受低溫霜凍影響。因此,播種時間應選擇在7月下旬~8月中旬。
② 準備苗床 苗床寬1.2m(含溝寬30cm),整平后用糞水淋濕廂面,確保苗床濕度,然后每10m2均勻撒施1kg“水稻BB肥”作基肥。注意,苗床一定要平,使泥丸與苗床緊貼,以減少苗床水分散失,有利于幼苗扎根。
③ 精細播種 首先選用土質肥沃的沙壤土混少量草木灰(每100kg土混0.5kg草木灰)為原料制成泥丸(干濕合適)置于苗床。每畝大田用泥丸4000個左右,每個泥丸約半個橘子大,用食指按1.2cm左右深的種穴,稍干后每穴放1粒種子。泥丸離畦面邊要留5cm左右的空位,以防止覆土后泥丸露出。其次是做好覆土工作,將細土均勻撒于泥丸上,蓋住種穴并填滿泥丸間隙,用花灑或噴霧器淋濕畦面,然后按10m2表土施3%辛硫磷顆粒劑50g防治地下害蟲及鼠害。
④ 薄膜覆蓋 在覆土后用薄膜覆蓋,以防雨水沖刷,待幼苗出土后將薄膜揭去,并用1∶20淡尿水淋施幼苗,以促進幼苗生長。
(4)合理密植
① 噴施送嫁藥 移植前1天用90%殺蟲單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施幼苗。
② 適時移植 播種后幼苗2.5片葉(播種后8~10天)時,選陰天或晴天下午移植,定植前要做好分類選苗即大苗種一片,小苗種一片。采用雙行種植,行距55cm,株距30cm,每畝種植3800株左右。種植前挖好種植穴,并施入硫酸鉀復合肥15kg、腐熟農家肥500kg作基肥。種植前先淋濕種植穴,定植時不能種得太深,幼苗根部不能直接與基肥接觸,幼苗葉片向溝,邊種邊淋足定根水,有條件的應灌“跑馬水”。
(5)科學追肥
① 早施提苗肥 移栽后5天每畝施腐熟糞水1000~1250kg,或尿素4~5kg兌水1000kg淋施,以促進根系的生長。
② 巧施壯稈肥 玉米5~7片葉時,畝施硫酸鉀復合肥15kg、尿素5kg,肥料點施于離玉米莖稈8~10cm的畦面上并覆土,苗勢較弱的則在大喇叭口期(11片葉左右)增施復合肥8~10kg。
③ 重施壯粒肥 玉米抽穗后3~4天,畝施復合肥20~25kg,可顯著增加玉米單苞重。同時也可用磷酸二氫鉀、植寶素、核苷酸等進行根外追肥1~2次,提高結實率。
(6)科學用水 甜玉米既忌水又怕干旱,生長前期需水較少,特別是幼苗期受浸容易使根系受損,甚至造成植株死亡。在抽穗灌漿期間需水量較大,此時田間要保持濕潤,干旱田塊可灌水緩解旱情,但應做到速灌速排,以防漬水。
(7)適時培土 甜玉米5~7葉時結合施肥、松土、除草,進行第一次培土,即小培土,具體做法是將溝底泥土培到植株兩旁,但不能過多,以不壓傷莖葉為標準。進入大喇叭口期后,結合第三次施肥進行第二次培土,即大培土,確保根系不外露,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同時增加營養吸收面積。
(8)及時定苞 雌苞出現后,在吐絲以前,應及時定苞,一般只留最頂端的一苞,或留玉米苞小葉較多的頂端以下第二苞,杜絕一株多苞的現象,提高甜玉米的商品價值。
(9)防治病蟲鼠害 甜玉米種子及鮮苞籽粒含糖量高,容易受田鼠為害,因此在播種前10天及采收前10~15天用敵鼠鈉鹽與稻谷制成毒谷施放于田間用來毒鼠,減少損失。主要害蟲有地老虎、螻蛄、玉米螟、蚜蟲等,主要病害有紋枯病、大斑病、小斑病、銹病等,應及時防治。
14.怎樣進行糯玉米早熟栽培?
糯玉米,也稱黏玉米、蠟質玉米。籽粒呈硬粒型或半馬齒型。成熟籽粒干燥后胚乳呈角質不透明、無光澤的蠟質狀,因此被命名為蠟質玉米。蠟質玉米的胚乳淀粉幾乎全部為支鏈淀粉,遇碘呈紫色,黏質,所以又被稱為糯玉米或黏玉米。糯玉米品種類型越來越多,不但有純黃色、純白色,而且有黃白色、純紫色,還有黃、白、紫相間的彩色糯玉米(彩圖12、彩圖13)。

彩圖12 白色籽粒糯玉米

彩圖13 彩色籽粒糯玉米
(1)精選良種 糯玉米品種選用,除注意品種的豐產性和品質性狀外,還要注意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以及該品種對當地玉米已發生的主要流行病蟲害應有較高的抗性。早熟栽培應選用早熟、高產、雙穗率高、大穗的糯玉米品種。
(2)適時播種 種植糯玉米的季節安排,必須結合產品用途等因素綜合考慮:以直接采摘鮮果穗上市或用于加工罐裝食品為目的的,要首先預測市場的消費能力和工廠的加工能力,根據銷售量和加工量,科學安排糯玉米的生產季節和種植面積。因為,糯玉米的采收期很短,一般為授粉后的22~28天,故必須控制在采收期內采收上市或加工成糯玉米產品。如果想延長上市時間或加工時間,生產上應采用分期播種,搭配種植早、中、晚熟品種的方法。此外,還應注意青稈的合理利用,進一步提高其綜合經濟效益。以收獲成熟的籽粒為目的的,其生產季節的安排原則上與普通玉米相同。
糯玉米早熟栽培,無保護設施的最早播期,應當在土壤5~6cm深處的溫度穩定通過8℃、土壤含水量在20%以上時;若土壤含水量低于18%,可在土壤5cm深處溫度達6~7℃時,搶冷尾暖頭播種。平崗地可早播,但不能早過普通玉米的播種期,應在普通玉米開犁后的5~7天后播種。播種太早,對全苗、壯苗、齊苗不利,且易感染病害。糯玉米種子小、營養少,抗逆性相對不強。
(3)嚴格隔離 糯質玉米基因屬于胚乳性狀的隱性基因突變體,當糯玉米與其他類型的玉米雜交時,當代所結的籽粒就變成了普通玉米,失去了其菜用價值,所以,種植糯玉米時要與其他類型的玉米隔離。隔離有兩種方法:一是距離隔離,即其周圍200m以內的田塊不能種其他類型的玉米;二是時差隔離,要求花期相差30天以上,避免串粉雜交。
(4)塑盤育苗 早熟栽培的,可采用塑盤育苗。塑盤育苗與營養缽育苗相比,能節約4~5個工時;乳苗因在2葉1心期移栽,在斷乳前進行,基本上無緩苗期,能提早7天左右上市。與地膜直播相比,能一次性全苗,苗整齊無大小苗現象,能有效減少用種量。乳苗期如遇災害性天氣,便于管理,且能提前3~4天上市。如在大棚內播種期還可提前。具體方法是:
① 播種 床址應選擇光照充分,排水通暢的地方。每畝大田留足寬1.5m、長2.5m的苗床。最好是聯戶育苗或工廠化育苗。苗床澆透水后,把床面5~6cm的表土打成糊狀整平。每畝大田用468孔水稻拋秧盤(規格30cm×60cm)14片,2片一對,橫排向前,并把秧盤拼整齊貼實。秧盤每孔播籽1粒。播種后,用無雜草種子的熟肥細土蓋種,蓋土厚度以不見秧盤面為宜,然后在盤面平覆一層地膜。然后搭棚蓋棚膜,棚高40cm,棚架邊離塑盤10cm。
② 苗期管理 如2月下旬播種,溫度過低,應在拱棚上加蓋草苫保溫,早揭晚蓋。展葉前如清晨盤土發白或幼芽有頂土團現象,應噴霧補水或噴霧沖散泥坨,以防干漿縮芽。補水的水溫以25℃左右最佳(可用3份冷水兌1份開水進行)。下種后第5天開始檢查出苗情況,如發現有70%的幼芽出土應立即揭去盤面上的一層地膜。展葉后如棚內濕度大,可在溫差較小的清晨開窗通風散濕,并在下午4時封好薄膜,1葉1心逐步揭膜煉苗,煉苗3天即可移栽,移栽前1天用活力素兌水噴苗,以增強抗性。一般在2葉展開時移入大田。
(5)合理密植,雙膜栽培 采用寬窄行栽培,寬行0.8~0.9m,窄行0.4~0.5m,株距20~25cm。密度以5000株/畝最佳。3月上旬及早施足基肥,每畝需施豬糞2000kg,復合肥30~40kg。開溝深施后整畦。用玉米專用除草劑化學除草后,覆蓋地膜起棚,以加速養分分解,增加地溫。移栽時用直徑1.5cm,頂端削尖的小木棍或2cm寬的竹簽定距戳洞,再擺苗。戳洞深度以不超過2cm為宜,以免乳苗懸根或深栽。栽后隨即用活性促根劑兌水點苗噴霧,保證實土促根。然后蓋好棚膜,棚高50cm左右。
(6)田間管理
① 及時去除頂膜 苗高40cm左右時,要及時去除頂膜,以防影響生長。去頂膜前,要注意通風煉苗。原則上通風由小到大,先一頭后兩頭,直到最后全部去除。
② 重點追好拔節孕穗肥 追施時間要看長勢而定,每畝施糞肥1000~1200kg,碳酸氫銨40~50kg。
③ 水分管理 糯玉米的需水特性與普通玉米相似。苗期注意防漬,中后期注意防干旱。
④ 及時去蘗 糯玉米品種的分蘗較多,應在拔節期及時打杈拔除分蘗。糯玉米會出現分枝或分蘗現象,在田間管理中不能留分枝或分蘗,要及時去除,不留痕跡,而且要多次進行。在生產中,水肥條件好的地塊還會出現1葉1穗或一部位多穗的現象,也要及時掰除,只能長1~2穗,以防出現小穗,造成減產減收。
(7)病蟲害防治 與普通玉米相比,糯玉米的病蟲害防治有特殊要求。糯玉米的蟲害主要是苗期的地下害蟲和穗期的玉米螟。針對這些情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播種時可采用辛硫磷拌種,防治螻蛄、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的危害。對以采摘鮮玉米為目的的糯玉米生產田塊,防治玉米螟最好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即在大喇叭口期接種赤眼蜂卵來控制玉米螟的發生和危害。如果必須用化學農藥防治玉米螟,應選用低濃度農藥,在小喇叭口期防治,用藥量盡可能小,做到慎用、少用、早用農藥,既科學有效地控制地下害蟲,又不在乳熟期的果穗上留有農藥殘毒,以生產無公害的糯玉米產品。病害防治主要采用抗病品種解決。草害的防治主要通過結合追肥、中耕進行。
(8)適時采收 菜用玉米主要是食用嫩籽粒,采收期對菜用玉米青穗的產量、品質影響很大。采收過早,干物質和各種營養成分不足、產量低、效益低。收獲過晚,雖能提高產量,但易皮層硬厚,口味欠佳,失去菜用價值。據試驗,開花授粉后,25天左右即是玉米的乳熟期,是商品性最佳時期,應及時采收上市,提高效益。對于收獲籽粒的糯玉米,與普通玉米收獲的要求相同,即當籽粒出現黑粉層時即可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