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皇帝的媽媽病了,他會怎么做呢?
經典原文

字詞解析
疾:疾病。晝:白天。夜:夜間。床:病床。
古文今譯
當父母生病的時候,做兒女的一定要先嘗嘗熬的湯藥,涼不涼啊,燙不燙啊,然后再讓父母去喝。當父母的病情比較嚴重臥床不起時,做子女的就要日日夜夜護理,不要離開父母身邊。
趣味鏈接
《增廣賢文》:“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釋義:孝順父母的人所生的孩子也會孝順自己;而不孝敬父母的所謂忤逆之人,他生下的孩子一定也會忤逆,不孝敬自己。

五更叔叔說
父母生病的時候,做子女的為什么要先嘗藥呢?爸爸媽媽感冒了,買了一盒感冒膠囊,你先摳兩粒嘗嘗,是這個意思嗎?顯然不是啊,如果你真這樣做啊,非把爸爸媽媽嚇壞不可。是藥三分毒,你可不能這樣伺候爸爸媽媽,否則他們的身體非但不會康復,反而會加重病情呢!為什么呢?因為擔心你出問題啊!要知道,吃錯藥的結果,那是相當嚴重。
可《弟子規》為什么說“親有疾,藥先嘗”呢?因為古人吃的藥是中藥,這些中草藥都是采摘得來的,采的都是植物的根、葉、花、莖、皮等等,所以要進行熬制。這個藥熬得是不是合適,溫度是不是適中,做子女的就要先嘗一口,然后再讓父母喝。因為只是嘗了一小點點,所以不會對自己造成傷害。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如果父母病重臥床時間太久,很孝順的子女也可能厭煩抱怨,做得比較過分的還可能會溜之大吉。所以說,“晝夜侍,不離床”是非常難做到的。
但在西漢時期,就有這么一個人,他母親生病了,而且一病就是三年。一千多天,這個人就“目不交睫,衣不解帶”,守護在母親的床前,日夜服侍自己的母親。藥熬好了,自己先嘗一口,再給母親喝,生怕燙著母親。就這樣堅持了三年,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這個人是誰呢?他的名字叫劉恒,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漢文帝。大家想想,貴為一國之君,金銀財寶無數,仆人眾多,而且國家還有那么多重要的事情去處理,漢文帝劉恒卻要親自侍奉生病的母親。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都可以替代,唯獨孝心不能替代。早在兩千多年前,漢文帝劉恒就為我們做出了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當然了,同學們都在上學,既不需要你去替爸爸媽媽嘗藥,也不需要你在床前侍奉爸媽。我們只要心里裝著爸爸媽媽,為他們做一些簡單的事情,他們就已經很高興了。具體怎么做呢?有一首歌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我的好媽媽,下班回到家,勞動了一天多么辛苦呀!媽媽媽媽快坐下,媽媽媽媽快坐下,請喝一杯茶,讓我親親你吧,讓我親親你吧,我的好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