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臭水體太陽能曝氣-反應墻-穩定底泥組合治理技術
- 朱慧杰
- 1197字
- 2022-01-14 21:57:20
1.5 黑臭水體危害
水中有機污染物通過物理、生物、化學等一系列作用的產物致使河道黑臭,不僅影響生態環境,對于建立美麗城市也有了一定的局限性,甚至危害民眾健康。
1.5.1 生態環境危害
截至2016年,我國約300個地級以上城市黑臭水體總認定數為2014個,大多數城市水體受污染嚴重,其中城市內河黑臭水體日益嚴峻,水質不僅受污染,且發黑發臭。微生物導致黑臭水體周邊空氣污染,并且影響水體中魚類及其他水生生物的正常發育和生長,嚴重的可造成水生物滅絕,破壞河流生態系統。
1.5.2 城市景觀危害
河水的黑臭不僅限制了城市自身的發展,也破壞了城市的美觀。黑臭水體不僅給人類帶來了極差的感官體驗,也直接影響水環境問題。國務院“水十條”的發布,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已經高度發展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廣大群眾的重心。
1.5.3 人體健康危害
1.5.3.1 長居人口健康風險
人群暴露參數,男性細菌、真菌、微生物總數日均允許暴露量分別為53350、16005、106700cfu·d-1;女性細菌、真菌、微生物總數允許暴露量為37600、11280、75200cfu·d-1,兒童細菌、真菌、微生物總數允許暴露量為25000、7500、50000cfu·d-1。在離岸距離小于100m情況下,各采樣點都存在著健康風險系數大于1情況,說明居住在離岸100m范圍內的人群日均暴露劑量長期超過日允許暴露劑量,存在微生物健康風險,且以細菌污染健康風險指數最大,細菌污染為長居人口健康風險主要來源。在離岸距離小于100m情況下,都存在著安全暴露時間小于24h的情況,同樣表明在城市黑臭水體100m范圍內居住存在長期健康風險。隨著離岸距離增加,細菌、真菌、微生物總數引發的潛在健康風險系數呈不斷減少趨勢,安全暴露時間不斷增加,表明長居人口離岸距離越近,健康風險越大;安全暴露時間、健康風險指數結果也表明,在不考慮男性、女性和兒童體質差異條件下,長期居住人口處于同樣的離岸距離時,男性、女性和兒童的健康風險指數和安全暴露時間值相同,不存在健康風險差異。
1.5.3.2 短期暴露健康風險
短期暴露健康風險主要分析微生物污染對短期暴露于黑臭水體附近人群健康影響,短期暴露活動類型設定為重度活動,采用上午時段細菌、真菌、總微生物濃度計算男性、女性、兒童短期安全暴露時間。在5~100m范圍內,男性、女性、兒童細菌短期安全暴露時間最小,表明此范圍細菌引起的健康風險最大;當距離達到200m時,男性、女性、兒童真菌短期安全暴露時間最小,此時真菌污染健康風險較大。由此可見,短期暴露以細菌或真菌引發的健康風險為主。在離岸距離相同點,男性細菌、真菌及總微生物安全暴露時間均大于女性,女性安全暴露時間均大于兒童,表明短期暴露時間相等情況下,兒童健康風險最大,女性次之,男性短期暴露健康風險最小。
1.5.3.3 小結
(1)城市黑臭水體周圍長居人口潛在健康風險隨著離岸距離增加,健康風險指數逐漸降低,長居人群微生物污染健康風險主要集中在離岸100m范圍內,以細菌污染健康風險為主要風險來源。
(2)城市黑臭水體短期暴露健康風險以細菌或真菌污染風險為主,短期暴露兒童健康風險最大,女性次之,男性短期暴露健康風險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