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古詩文情景式背誦默寫題集:新課標必背64篇
- 謝明波編著
- 1951字
- 2022-01-28 15:04:36
8.蜀道難——李白
蜀 道 難
李 白
[全國新課標卷考頻] 10年·3考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啊!多么險峻,多么高!蜀道難走,比上天還要難。蠶叢和魚鳧兩個古蜀國的先王,開國的事跡多么渺茫久遠。從那以后經過四萬八千年,蜀道和秦地的人未有往來。西邊擋著的太白山,只有鳥道,高飛的鳥才可以飛過峨眉山頂。直到地崩山塌五位壯士都被壓死,然后才有了天梯與石棧相互連接。上面有迫使太陽神的車子掉頭的高峻的山峰,下面有波濤滾滾的回旋的急流。高飛的黃鶴尚且飛不過去,猿猴想過去,發愁沒有地方可以攀援。青泥嶺迂回曲折,很短的路程內要轉很多彎,盤繞著山峰。屏住呼吸伸手可以摸到星星,用手摸著胸口空嘆息。
問你西游什么時候回來?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巖難以攀登。只見鳥兒叫聲凄厲,在古樹上悲鳴,雌的和雄的在林間環繞飛翔。又聽見杜鵑在月夜里啼叫,哀愁充滿空山。蜀道難走啊,比上天還要難,聽了這話讓人嚇得臉色驟變。連綿的山峰離天不到一尺,枯松靠著陡直的絕壁倒掛著。急流瀑布爭著喧囂而下,撞擊山崖使石頭翻滾發出雷鳴般的聲響。就是這么危險,你這遠方的人,為什么來到這里呢?
劍閣高峻崎嶇而突兀不平,一個人守住關口,萬人也打不開。守關的如果不可靠,就會變成當道的豺狼。早晨要躲避猛虎,晚上要提防長蛇,磨著牙齒吸人血,殺的人數不清。錦官城雖然是個安樂的地方,還是回家好。蜀道難走啊,比上天還要難,側過身向西望著,長長地嘆息。
「真題鏈接」
【2019全國新課標Ⅰ卷】李白《蜀道難》中“ , ”兩句,回顧了“五丁開山”的傳說。
【2016全國新課標Ⅱ卷】李白《蜀道難》中“ , ”兩句,以感嘆的方式收束對蜀道兇險的描寫,轉入后文對人事的關注。
【2014全國新課標Ⅰ卷】李白《蜀道難》中“ , ”兩句寫山勢高險,即便是善飛的黃鶴、輕捷的猿猴都很難越過。
「好題精練」
1.李白在《蜀道難》中多次發出“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感嘆,其中兩處接著用“ ”的表情變化和“ ”的動作情態,凸顯了蜀道之“難”。
2.李白在《蜀道難》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有奇險的風光。詩人用“ , ”兩句寫出水石激蕩、山谷空鳴的場景。
3.李白的《蜀道難》中,“ ”一句用夸張手法極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連聳入云霄,而“ ”一句則寫出了瀑布飛瀉、爭相喧鬧的場景。
4.李白的《蜀道難》中化用晉人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兩句的詩句是“ , ”。
5.《蜀道難》中李白從聽覺角度生動描寫蜀道中水流湍急勢猛的詩句是“ , ”。
6.李白在《蜀道難》中描寫急流奔涌、瀑布飛瀉,發出巨大轟鳴聲的句子是“ , ”。
7.《蜀道難》中描繪水流激蕩山石,山谷發出空鳴場景的句子是“ , ”。
8.李白的《蜀道難》中“ , ”兩句通過寫鳥之飛越,突出秦蜀之間山嶺之高峻。
9.昔日行走于高峻險拔的蜀道,人們步履艱難、神情惶恐,誠如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摹寫的“ , ”,現在這種狼狽已被技術的巨大進步解除。
10.李白在《蜀道難》中,摹寫山高入天,仿佛可以觸摸到星星,行人行走艱難而撫胸嘆息的句子是“ , ”。
11.李白的《蜀道難》中的“ , ”兩句,化用了五丁開山的傳說,寫出了古代勞動人民開辟蜀道的艱難。
12.李白在《蜀道難》中借黃鶴、猿猴很難過蜀道來虛寫,從側面烘托了蜀道的雄奇險峻的兩句是“ , ”。
13.李白在《蜀道難》中用“ , ”說明了黃鶴、猿猴這樣會飛能爬的動物都難以越過蜀道,從而突出了蜀道的高峻。
14.李白在《蜀道難》中用“ , ”兩句寫出了山之高、水之曲的特點。
15.李白在《蜀道難》中表達自古以來秦蜀之間沒有交往的兩句是“ , ”。
16.李白在《蜀道難》中,用“ , , ”三句,以雄健的筆力寫出了劍閣易守難攻的險要地勢,表現了詩人深深的憂慮。
17.李白的《蜀道難》中的“ , , ”三句寫出了劍閣的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18.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句子是“ , ”,從而表達了他對國事的憂慮和關切。
19.《蜀道難》中說明在很久以前蜀地就有人建立國家的句子是“ , ”。
20.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運用夸張、襯托的手法來寫蜀山之高險的句子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