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自然地理概況

1.1.1 地理位置

沙潁河位于淮河流域以北(111°55’28″~116°19’36″,32°36’36″~34°58’22″),河流源頭為伏牛山,伏牛山位于河南省境內(nèi)。沙潁河與渦河、伊洛河、黃河、洪汝河等河流相鄰接,流經(jīng)河南與安徽兩省合計40余個縣市后流入淮河。沙潁河流域地理位置見圖1?1。

%e5%9b%be%e5%83%8f1283.jpg

圖1?1 沙潁河流域概況圖

1.1.2 地形地貌特征

沙潁河流域地勢總趨勢是西高東低,其地形處于全國第二級階梯的前緣,大都屬于第三級階梯。流域西部為秦嶺山脈向東延伸的余脈。流域內(nèi)地貌具有類型復(fù)雜多樣、層次分明、平原地貌類型極為豐富的特點。地貌類型在空間分布上,西部是山地和丘陵;中部和東部以平原為主。地貌形態(tài)分為山地(中山、低山)、丘陵、臺地(崗地)和平原及洼地五種類型;地貌成因主要為流水地貌。低山海拔為300~1000m,丘陵一般海拔50~300m,相對高程在50m以下,多數(shù)分布在山地周圍或呈分散孤立的殘丘,主要由抬升地塊遭受流水侵蝕切割而成。臺地(崗地)一般相對高程20~30m,分布在丘陵與平原過渡地帶。沙潁河流域主要為平原和洼地,約占總流域面積的3/4;山區(qū)和丘陵區(qū)則主要分布在流域西部,約占總面積的1/4,流域最高海拔位于沙潁河上游的石人山,為2153m。

1.1.3 水文氣象特征

沙潁河流域的氣候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夏熱多雨、冬寒晴燥,春秋干旱且少雨,旱澇、冷暖轉(zhuǎn)變較快。流域地處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地帶,屬于北亞熱帶至暖溫帶半濕潤季風(fēng)氣候區(qū)。其中,東亞季風(fēng)是影響流域天氣的主要因素。春季西南季風(fēng)開始盛行,流域降水逐漸增多;夏季盛行的西南氣流攜帶大量的暖濕空氣,為沙潁河流域的雨季提供水汽,是降水最多的季節(jié);秋季西南季風(fēng)開始南退,降水迅速減少;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風(fēng)。季風(fēng)造成流域四季的差異。流域內(nèi)年平均風(fēng)速為2~3m/s,風(fēng)速年內(nèi)變化不大。流域內(nèi)四季分明,春暖夏熱,秋爽冬冷,春秋季節(jié)短,各約為2個月,冬夏季節(jié)長,各約為4個月。

1.1.4 植被與土壤特征

(1)植被 沙潁河流域地處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帶,植被分布由于受氣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的影響,具有明顯的過渡性特點。沙潁河流域主要植被類型及種類見表1?1。

表1?1 沙潁河流域主要植被類型及種類

3

4a

(2)土壤 沙潁河流域西部山區(qū)主要為棕壤和褐土;丘陵區(qū)主要為褐土,土層深厚,質(zhì)地疏松,易受侵蝕沖刷。中東部平原區(qū)主要為砂姜黑土,其次為黃潮土、棕潮土、棕壤和水稻土等。沙潁河流域主要土壤類型及面積見表1?2。

表1?2 沙潁河流域主要土壤類型及面積

4b

(3)河流水系 流域水系四通八達(dá),上游的支流較多,下游的支流較少,流域整體形狀類似于扇形。流域內(nèi)較大的支流有賈魯河、沙河、潁河等,其流域面積都在1000km2以上,流域內(nèi)面積介于100~1000km2的支流有近百條。以賈魯河與沙潁河交匯面和阜陽斷面為界,把流域分成了上、中、下游三段。流域上游區(qū)與中游區(qū)以河南省周口市為界,中游區(qū)與下游區(qū)以安徽省阜陽市為界。流域上游區(qū)為周口以上;中游區(qū)為周口以下、阜陽市以上;下游區(qū)為阜陽市以下。上游區(qū)有清潩河等主要河流,區(qū)域總面積約為25800km2,河長總計324km;中游區(qū)有黑茨河等河流,區(qū)域總面積約為5900km2,河長總計174km;下游區(qū)總面積約為4951km2,河長總計126km。主要支流類型及面積見表1?3。

表1?3 主要支流類型及面積

4c

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超| 河源市| 仙居县| 华池县| 石台县| 安康市| 大宁县| 富裕县| 苏尼特右旗| 花垣县| 石门县| 稻城县| 稻城县| 太湖县| 离岛区| 石屏县| 乌兰县| 桐梓县| 霞浦县| 宣城市| 佛教| 阿拉尔市| 陆河县| 兴海县| 谷城县| 吉木乃县| 长沙市| 囊谦县| 涞水县| 余姚市| 剑河县| 易门县| 轮台县| 肇州县| 师宗县| 永宁县| 顺平县| 长阳| 塘沽区| 嘉定区| 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