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手學納稅申報與稅務處理從入門到精通
- 何正坤 周明桂編著
- 1687字
- 2022-01-21 14:35:24
序
2016年5月,“金稅三期”正式出臺,全面實行“營改增”,之后稅法每年每月都在或多或少地發生變化。為了適應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需要,稅務部門率先從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增值稅發票管理、開票系統、認證系統到網上納稅申報不斷地改變和完善。這是一次天翻地覆的變化,會計人員已不能再保持慣有的思維進行賬務處理了,而是必須嚴陣以待,不斷地學習新稅法,參加各種職業培訓,以補工作之需。
在稅務業務中,首先掌握的是納稅申報。納稅申報是企業計算稅收、繳納稅款的重要流程,也是稅務機關稽查企業稅收、評定納稅信用等級、監測企業稅務異常的重要依據。企業大量的經營信息及基礎信息,都在納稅申報中得到翔實、具體的體現。稅務部門通過大數據對企業申報數據進行比對、篩選、交流、整理和分析,便能對企業進行一次“體檢”,發現企業可能存在的稅務風險。所以會計人員進行納稅申報時,必須做到真實、精準、可靠,謹慎操作,精打細算。若稍有不慎,給企業帶來的或許不只是經濟和信用方面的損失,還可能導致企業面臨巨大風險,甚至瀕臨破產。
納稅申報在2016年5月后有過多次調整,特別是國地稅合并后,納稅申報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都發生了細微變化。會計人員只有不斷學習,仔細觀察,準確編制納稅申報表,才能把握和應對納稅申報中的多種變化,客觀真實地體現企業的經營狀況。
稅收的另一個重要變化是各項優惠政策。首先是稅率一降再降,17%的稅率先降至16%,再降至13%,11%的稅率先降至10%,再降至9%,幾乎給所有的企業都帶去了稅收紅利。其次是小規模企業免增值稅的優惠稅收,從原先的季度營業收入不超過9萬元,一下提高到季度營業收入不超過30萬元,小規模企業稅負得到了大幅度減輕。再者是小、微企業的稅收福音,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以上優惠政策具有普遍性,覆蓋面廣,只要符合條件的企業,都能享受到這種實實在在的優惠。還有一些特殊的優惠政策,比如“財稅〔2018〕99號”規定,為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在所得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所得稅前攤銷。又如“財稅〔2018〕54號”規定,企業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新購進的設備、器具,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
以上種種稅收優惠政策,會計人員可以通過培訓、公眾號等渠道去學習。會計人員只有掌握了這些優惠政策,才能合理有效地進行賬務處理,使企業享受稅收優惠,減輕企業稅負。反之,會計人員若不能及時充電,不斷補給知識營養,他(她)就算不上一個稱職的會計,終將被競爭日趨激烈的會計崗位所淘汰。
稅收的變化不僅影響了會計人員,事實上自“營改增”后,很多企業家也在不自覺中提高了稅法意識,主動去了解和掌握稅務知識。也只有這樣,有了企業家們的理解和支持,會計人員才能將納稅工作做好,甚至一起努力,為企業精準納稅、降低稅負共同謀劃。
在眾多的稅收條例和優惠政策的引導下,稅收籌劃應運而生。相比于偷稅、漏稅、逃稅、避稅等不良手段,稅收籌劃是得到認可的。稅收籌劃是“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經營和投資活動提供符合稅收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的納稅計劃、納稅方案”(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13號)。這為企業減輕稅負提供了謀劃空間,也是國家通過不同稅率、不同政策來調節和引導地區經濟平衡發展的策略之一。
納稅籌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不僅要求會計人員或專業人士具備全面、及時、廣博的稅收知識,還要求其掌握籌劃能力和技巧,能巧妙利用稅收政策的差異以及稅率的不同,來為企業謀求最少的應納稅額。大中型企業往往配有專職的稅務師,專職為企業納稅進行科學指導。小型微利企業則通過聘請第三方機構為企業的稅負把脈,以期實現稅負的最小化。
劉麗
江蘇海洋大學財務處副處長
高級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