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十、豬傳染性胃腸炎

豬傳染性胃腸炎(TGE)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胃腸道傳染病,以腹瀉、嘔吐和脫水為特征。

【病原】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屬于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病毒粒子形態多呈球形、橢圓形,有囊膜,為單股正鏈RNA病毒。

【流行特點】本病只感染豬,各種年齡的豬均易感,10日齡以內的乳豬發病率、死亡率最高。主要發生在秋冬和早春季節,發病急、傳播快。病豬和帶毒豬是傳染源,糞便、乳汁和鼻液帶毒,經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害易感豬。

【臨床癥狀】

1.哺乳豬

7~14日齡以內哺乳仔豬嘔吐、劇烈水樣腹瀉(圖1?105),精神沉郁,消瘦,發病后2~7d死亡。耐過仔豬生長發育受阻,甚至成為僵豬。

圖1?105 仔豬腹瀉(王小波供圖)

2.育肥豬

發病率接近100%,突然發生粥樣或水樣腹瀉,食欲不振,運動無力,病情輕的豬擁擠在一起,病情較重的豬散在、肌肉顫抖,病程約7d,腹瀉停止而康復,很少死亡,但增重遲緩。

3.成豬

感染后常不發病。部分豬表現輕度水樣腹瀉或一時的軟便,對體重無明顯影響。

4.母豬

妊娠母豬癥狀不明顯。哺乳母豬發熱,泌乳停止,嘔吐,食欲不振,嚴重腹瀉。

【病理特征】特征病變是輕重不一的卡他性胃腸炎。剖檢見病死仔豬明顯脫水(圖1?106),胃常膨滿,胃內充滿未消化的凝乳塊(圖1?107);胃底黏膜輕度充血、出血(圖1?108);小腸充血,腸管擴張,腸內充滿泡沫狀灰白色至黃綠色液體(圖1?109),腸壁變薄、發亮,呈透明或半透明狀態(圖1?110)。鏡檢可見空腸絨毛縮短,腸黏膜上皮呈扁平或立方上皮(圖1?111)。

圖1?106 仔豬眼窩下陷,明顯脫水(王小波供圖)

圖1?107 胃內充滿凝乳塊(王小波供圖)

圖1?108 胃黏膜出血、潰瘍(王小波供圖)

圖1?109 小腸內充滿泡沫狀黃色液體(王小波供圖)

圖1?110 腸壁變薄,幾乎透明(王小波供圖)

圖1?111 空腸絨毛顯著縮短,腸絨毛上皮變為立方形,并伴發空泡變性和壞死。HE×400(王小波供圖)

【診斷要點】根據流行病學特點、典型癥狀和剖檢變化,可初步診斷。確診需要采集腸內容物和腸系膜淋巴結。待檢活豬,取排泄物于離心管中,2~8℃保存,送實驗室采用實時熒光定量RT?PCR、RT?PCR等方法檢測。也可以采用實時熒光定量RT?PCR的方法同時檢測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豬流行性腹瀉病毒、豬輪狀病毒(要求送檢病料新鮮,嚴禁反復凍融)。

【類癥鑒別】本病應與豬流行性腹瀉、豬輪狀病毒病、仔豬黃痢、仔豬白痢、仔豬紅痢、豬副傷寒、豬痢疾等腹瀉性疾病相鑒別。

豬流行性腹瀉發病日齡較早,出生3d就可能出現腹瀉癥狀,日齡越小死亡率越高。臨床癥狀與傳染性胃腸炎很難區分,需要做病原學診斷。

輪狀病毒性腹瀉發病嚴重程度較傳染性胃腸炎輕,寒冷潮濕季節多發,發病率高,但是死亡率較低。確診需要進行病原學實驗室診斷。

仔豬白痢常發于10~30日齡仔豬,排白色糊狀稀便。病變特點是小腸卡他性炎癥。腸壁變薄現象不明顯。敏感抗生素治療有效。

仔豬黃痢多發于1周齡以內的仔豬,排黃色稀便,小腸急性卡他性炎癥,敏感抗生素治療有效。

仔豬紅痢多見于3日齡以內的仔豬,排紅色黏糞。剖檢可見小腸出血、壞死,腸道內容物紅染,壞死段腸道漿膜下有小氣泡出現。

仔豬副傷寒多發于斷奶后仔豬,一月齡以內的豬很少發病。急性副傷寒時,開始便秘,之后腹瀉,排出惡臭血便。耳朵和腹下以及四肢皮膚深紅色,之后變為青紫色。慢性病豬,便秘與腹瀉反復交替,糞便灰白色、淺黃色或暗綠色。皮膚出現濕疹。剖檢可見盲腸、結腸有潰瘍灶和偽膜,肝臟、淋巴結和肺臟出現灰白色壞死點。

豬痢疾多發于2~3月齡的豬,排出混有血液的糞便或水樣血便,剖檢可見大腸出血性腸炎或纖維素壞死性腸炎。

【防治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對豬舍進行嚴格消毒,保持適當的飼養密度,確保豬舍干燥、通風。

2.應用弱毒疫苗或滅活疫苗接種懷孕母豬可產生較高的抗體水平,不僅對母豬產生保護力,且其母源抗體對哺乳仔豬保護力也較高。生產中,一般與流行性腹瀉聯合免疫。

3.病豬應立即隔離,并對豬舍、用具等進行徹底消毒。

4.治療本病無特效藥物,但是,可以考慮使用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黃抗體進行早期治療,能夠降低死亡率。補充葡萄糖氯化鈉溶液,供給清潔飲水和易消化的飼料,可使月齡較大的病豬加速恢復。應用口服補液鹽供豬自飲,也有一定療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善县| 闻喜县| 怀集县| 阳新县| 灌云县| 特克斯县| 瓮安县| 句容市| 黎平县| 保亭| 大同市| 大关县| 阜平县| 乐清市| 蕲春县| 濮阳市| 甘肃省| 桃园市| 耿马| 邮箱| 宝应县| 枣强县| 阳高县| 哈巴河县| 涪陵区| 山丹县| 叙永县| 亳州市| 黔西| 吴旗县| 红原县| 绥芬河市| 汉沽区| 上林县| 绥滨县| 大理市| 饶河县| 潢川县| 收藏| 德钦县| 龙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