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1 蛭石熱膨脹

Marcos等[2]以不同地區(qū)的商品蛭石為樣本,研究蛭石在1000℃下突然加熱1min后膨脹的原因。為了確認影響蛭石膨脹行為的具體陽離子的類型,他們用微探針和M?ssbauer譜對其化學成分進行了具體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在商用蛭石中的四面體和八面體中,其Fe3+和Fe2+含量是不同的。根據(jù)層間陽離子組成,商用蛭石被分為兩種類型[5],其中2型蛭石Fe2+含量較高,K+作為主要層間陽離子可以提高膨脹率,F(xiàn)e2+可以促進K+的固定[6],故在1000℃突然加熱1min后2型蛭石膨脹比1型蛭石大。經(jīng)檢測發(fā)現(xiàn),SantaOlalla、Benahavis、Piaui、Goias地區(qū)的蛭石屬于1型;中國東西部和帕拉博拉地區(qū)的蛭石屬于2型。我國的2型蛭石種類多,非常有利于我國蛭石礦產(chǎn)的開發(fā)和利用。

Yang等[7]采用蒙特卡羅(Monte Carlo)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對層間水含量、膨脹性能關系和溶脹行為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蛭石在水中的溶脹特性是一種不尋常的現(xiàn)象,對溫度極為敏感,他們研究了蛭石在室溫(300K)下基底間距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3-1所示,在300K下進行模擬時得到的三層含水蛭石構型作為初始構型,將該黏土從脫水狀態(tài)到三層水化狀態(tài)的基底間距值收集在一起。研究表明,如圖3-2(a)所示,隨著水化程度的增加,蛭石吸附的水分子越多,基底間距越大;如圖3-2(b)所示,從一層、二層和三層含水蛭石的基底間距隨溫度的變化記錄可知,隨著溫度的變化,三層蛭石的基底間距比一層和二層蛭石的基底間距變化更大。由于沒有關于蛭石膨脹的實驗數(shù)據(jù),將模擬結果與Fu等[8]提出的鈉蒙脫石的實驗以及使用相同TIP4P水模型的鈉蒙脫石的模擬結果進行了比較[9]。結果表明,蛭石膨脹和蒙脫石的溶脹行為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在低水化狀態(tài)下,當含水率為0~6%時,蛭石的基底間距變化不大,此后,黏土礦物開始膨脹,在相同的水化狀態(tài)下,膨脹率總是小于蒙脫石,由此發(fā)現(xiàn)蛭石的溶脹比蒙脫石的溶脹困難,這可能是由于其結構不同所致。

圖3-1 蛭石層間含水量與層間距的關系圖

圖3-2 蛭石基底間距隨含水量的變化圖(a)以及一層、二層和三層含水蛭石基底間距隨溫度的變化圖(b)

(1?=0.1nm,下同)

Feng等[10]利用Na+改性蛭石研究在400~700℃內(nèi)不同加熱時間對蛭石膨脹倍數(shù)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Na-VMT熱膨脹性的實質(zhì)是結合水含量和水合離子結合能的變化,Na+與蛭石層間Ca2+進行陽離子交換進入蛭石層間,Na-VMT經(jīng)水化反應提高層間水含量,達到較高的膨脹率。如圖3-3所示,因Na+改性后層間水含量和層間離子與水分子結合能的變化,在相同的條件下,Na-VMT比R-VMT有更大的膨脹倍數(shù)。在400℃、500℃、600℃和700℃的加熱溫度下,Na-VMT在平衡階段的膨脹倍數(shù)比R-VMT分別提高了22.5%、26.5%、22.3%和10.9%。此外,與R-VMT相比,Na-VMT用更少的能量就能達到相同的膨脹倍數(shù),Na-VMT能明顯縮短平衡時間。如圖3-4所示,結合能和脫水焓變化的計算結果表明,鈉離子與水分子的結合能弱于鈣離子與水分子的結合能,水合鈉離子的脫水反應所需的能量比水合鈣離子的小,模擬計算與實驗一致,Na+改性更有益于蛭石的膨脹。該研究為制備高性能膨脹蛭石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圖3-3 400℃(a)、500℃(b)、600℃(c)和700℃(d)下加熱時間對膨脹倍數(shù)的影響

圖3-4 配位數(shù)對結合能(a)和脫水焓變化(b)的影響

Feng等[11]利用Mg2+對原礦蛭石(R-VMT)進行改性來改善蛭石的膨脹性能,蛭石在加熱過程中,由于層間水的存在,發(fā)生明顯膨脹。為提高蛭石的膨脹倍數(shù),他們提出了一種Mg2+改性的新方法,通過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X射線衍射光譜、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熱重差示掃描量熱儀和SEM對改性蛭石進行表征,并對其進行熱膨脹實驗,研究R-VMT和Mg-VMT樣品在不同溫度下的膨脹行為。結果表明,蛭石具有陽離子交換性能,Mg2+的引入會引起化學成分、分子結構和熱性能的變化,Mg2+可以通過陽離子交換作用插入蛭石層間,同時通過水化作用與水分子結合,提高蛭石的含水量,因而在不同加熱溫度下Mg2+的引入對蛭石膨脹倍數(shù)也有影響。如圖3-5所示,膨脹倍數(shù)隨加熱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當加熱溫度為300℃時,兩個樣品膨脹倍數(shù)相當,當加熱溫度為300~560℃時,R-VMT樣品的膨脹倍數(shù)高于Mg-VMT樣品。這表明在低于300℃的溫度下,氣體壓力不足以使蛭石剝離,改性后,在900℃的加熱溫度下,膨脹倍數(shù)可提高13.7%,所以加熱溫度是影響蛭石膨脹行為的主要因素,同時也證明了Mg2+改性是提高蛭石膨脹性能的有效方法,此研究結果可為蛭石膨脹工業(yè)化生產(chǎn)提供新的視角和理論指導。

圖3-5 加熱溫度對R-VMT和Mg-VMT樣品膨脹倍數(shù)的影響

錢玉鵬等[12]采用一種新型的化學-熱處理方法來制備具有高膨脹率的膨脹蛭石,并研究其制備出的膨脹蛭石的性能。他們利用不同濃度的過氧化氫處理蛭石樣品,在一定的時間和溫度下使蛭石發(fā)生膨脹,并用XRD和DSC對其進行表征,結果表明,過氧化氫分子進入蛭石層間,經(jīng)過高溫加熱分解產(chǎn)生氧氣導致蛭石層間壓力增大,進而使蛭石結構層發(fā)生解離膨脹,所以過氧化氫的濃度越高分解產(chǎn)生的氧氣就越多,進而蛭石的膨脹性能就越好。同樣,作用時間越久膨脹性能也就越好。隨著固液比(蛭石/過氧化氫)增加,膨脹率也增加,到飽和之后趨于穩(wěn)定。從XRD圖[圖3-6(a)]看出經(jīng)過過氧化氫處理后的膨脹蛭石和原礦蛭石的XRD圖的主要的峰是一致的,表明經(jīng)過處理后的蛭石結構沒有被破壞,依舊保持原始的結構強度。如圖3-6(b)所示,對比原礦蛭石樣品和經(jīng)熱處理過的蛭石的DSC曲線,發(fā)現(xiàn)兩者吸熱峰的位置基本一致,表明經(jīng)過化學-熱處理制備出的膨脹蛭石的高溫熱性能并沒有受到影響;原礦蛭石在1163.9℃的放熱峰可能是蛭石轉(zhuǎn)變形成新物相所致,而化學-熱處理的膨脹蛭石在1100℃以后沒有吸熱和放熱峰,這說明隨溫度升高,經(jīng)雙氧水浸泡的蛭石層間陽離子析出,導致無法形成新的物相,化學-熱處理法具有節(jié)能、環(huán)保高效等優(yōu)點,對制備高質(zhì)量膨脹蛭石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圖3-6 膨脹蛭石的XRD圖(a)和膨脹蛭石的DSC曲線(b)

蛭石的本質(zhì)特征是膨脹性,大部分經(jīng)熱膨脹后的蛭石可直接應用,如何提高剝離度和獲得高膨脹率的蛭石是蛭石工業(yè)應用的基石[13]。為研究蛭石的膨脹機理,田維亮等[14]采用不同目數(shù)的蛭石進行膨脹實驗,膨脹后量取體積并稱質(zhì)量,計算其膨脹率和堆積密度,研究蛭石顆粒粒度、時間和溫度等對蛭石膨脹率、堆積密度的影響。如圖3-7所示,由原礦蛭石獲得膨脹蛭石,其膨脹倍數(shù)在5~20之間,顏色由亮綠色變?yōu)殂y白色。在相同加熱時間和加熱溫度下,膨脹率隨著蛭石顆粒粒度的減小而逐漸減小。在90s時間內(nèi)蛭石層間水全部汽化逸出,蛭石膨脹率迅速增加,當超過100s時膨脹率幾乎保持不變,且伴隨時間增加,膨脹率逐漸增大,堆積密度減小。在低溫下,水分汽化速率低,難以把蛭石撐開,當達到700℃時,蛭石層間水迅速汽化,快速實現(xiàn)蛭石的剝離,膨脹率可達到550%,且溫度升高,膨脹率迅速增大,堆積密度相應減小。熱重分析表明,蛭石在400℃以下加熱只是層間水的脫出,蛭石膨脹率很小;當加熱到700℃時,層間水和結構水同時脫出,足以把層板撐開,實現(xiàn)蛭石的膨脹;當溫度繼續(xù)升高時,層板結構開始分解,導致結構破壞,致使膨脹蛭石脆性大。

圖3-7 原礦蛭石(左)與膨脹蛭石(右)圖(a)、蛭石TG-DSC熱重分析圖(b)、熱剝離法粒徑對膨脹率的影響(c)和熱剝離法粒徑對膨脹前后堆積密度的影響(d)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台县| 东城区| 石狮市| 新余市| 尉氏县| 灵璧县| 安庆市| 五台县| 黔西| 陆良县| 巴南区| 松滋市| 公主岭市| 紫阳县| 商水县| 泽普县| 海安县| 荥经县| 星座| 奉化市| 江阴市| 天峻县| 苍南县| 五寨县| 台中县| 永宁县| 嵩明县| 荔波县| 萨迦县| 乐安县| 尚志市| 新源县| 云南省| 昭通市| 惠东县| 九寨沟县| 闽侯县| 彭山县| 湖州市| 马公市| 依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