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成功的八個支柱

敬畏之心

唯有依照規律行事,才能在人生的風暴和不確定中獲得終極的保障、安全與平和。

獲得成功需要以道德為根基,但很多人認為,成功的根基并非道德,而是詭計、卑鄙、欺騙和貪婪。即便是一個睿智的人,我們也經常會聽到他說,“在商場上,人太誠信就沒法成功”。于是在這個邏輯中,本是好好的“商業成功”,卻變成了不好的“不誠信”的結果。這顯然是未經思考的膚淺之言,同時也揭露了人們對于道德因果關系和生命真理的認識的匱乏。就好像是說,人們種下天仙子而收獲菠菜,或是在沼澤地上蓋起一棟磚房——按照自然因果關系,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也不會有人嘗試。精神或道德領域的因果關系與之相比,原理相同,形式有別。這一原理或現于有形,比如自然現象;或隱于無形,比如思想和行為。有形的,人們發現了其過程,按其行事;無形的,人們便以為它們不適用,因此也就不再遵守了。

但事實上,精神世界的過程同自然界的過程一樣簡單、明確,是同樣的自然模式在精神世界的呈現。各種寓言以及許多流傳的名言都是為了闡明這一事實。自然世界不過是外化了的心理世界,看得到的不過是看不到的世界的反映。一個圓的上半邊與下半邊并無不同,不過是弧形倒置。物質和精神不過是茫茫宇宙中兩個自成體系的弧,是一個完滿圓形的兩半。自然和精神并非永遠對立,在宇宙真正的秩序中,二者終究是合一的。在不自然的狀態下,即不和諧時,物質與精神的分歧出現,兩個弧形最終相互齟齬。

隨便拿一個東西,如果你仔細尋找的話,都能找到它精神層面的根本過程。舉個例子,種子發芽長成植物,開花,最后又結出種子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心理過程。思想是“種子”,落在頭腦的“土壤”里,發芽、成長,直至成熟、開花結出“果實”——果實或好或壞,思想或智或蠢。最后,思想的“種子”又播種進他人的頭腦中去。老師是“種子”的播種者,是精神世界的農學家。而對他本人而言,他就是自己的這片心靈土地的耕種人。心靈的成長就像是植物的成長,需要在合適的季節播種,要想收獲知識和智慧的花蕾,也必須等待一定的時日。

寫到這里我住筆停下,從書房的窗戶朝外望去。百米開外有一棵高高的樹,樹頂上,一只從不遠處的巢里飛來的白嘴鴉正在筑巢——這還是頭一次有鳥在這里安家。猛烈的東北風呼呼刮著,樹頂隨風搖來晃去,但是這個用樹枝和羽毛搭成的小窩沒什么危險,正在孵蛋的鳥媽媽也沒表現出對風暴的害怕。為什么?原因就是鳥兒在筑巢時已經本能地遵循了“最大限度確保穩定和安全性”的原則。首先,它選址在一個枝杈上而不是兩個樹枝之間,因此不論樹頂怎么晃動,鳥巢的相對位置都不會移動,結構也不會散;其次,鳥巢為圓形,能夠最大限度地抵御外力的影響,內部構造也會更緊實,符合棲息的目的。所以,不論風暴多么強烈,巢中的鳥兒自是舒適又安全。這么一個簡單而日常的東西卻也嚴格遵循了數學定律,因而在有心人的眼里,它就成了啟蒙式的寓言,教導人們唯有依照規律行事,才能在人生的風暴和不確定中獲得終極的保障、安全與平和。

建造一棟房屋或一座寺廟比搭一個鳥巢復雜得多,卻也嚴格遵循著這些自然定律,這說明人類在物質層面也須遵守普遍法則。人們不會嘗試建造一座違反幾何定律的建筑,因為我們都清楚這樣的建筑注定不安全,即便是勉強蓋起來了,沒有散架,也很可能隨便來一場風暴就會被夷為平地。人們小心翼翼地設計建筑,在鉛垂線、尺子、圓規的輔助下,計算著哪里該是圓形,哪里該是方形,哪里該是什么角度,最終,建造出一座能為自己遮蔽風雨的房子,抵擋得住哪怕是最大的風暴。

讀者可能會說,這道理太簡單了。是的,這些道理簡單是因為它們正確而完美,正確到容不得一絲一毫的妥協,完美到沒有人可以再對其做出改進。經過多年的生活實踐,人們已經了解了在物質世界里的這些定律,也明白了按照定律行事是明智的。因此我開始探尋,在我們的精神世界里是否也存在著同樣簡單、同樣永恒、同樣完美的定律?很可惜,現在的人們對自己的精神世界知之甚少,由于不了解定律的本質而不斷地違反定律行事,而且,根本沒有意識到一直以來違反定律給他們自身帶來了多少痛苦。

精神領域的法則

在物質領域,這一規律呈現為數學的形式;在精神世界,這一規律就是道德。

不論是物質還是精神、事物還是思想、自然過程還是人類行為,其中都存在著固定的規律,一旦人們忽視了它們,不管有心還是無意,都會面臨失敗或災難。實際上,正是因為人們無意中違反了這些規律,世界上才有這么多痛苦和悲傷。在物質領域,這一規律呈現為數學的形式;在精神世界,這一規律就是道德。但是,數學和道德不是分離或對立的,只是一個有機整體的兩個層面。將一切視為客觀的數學是“體”,道德為“靈”,道德的永恒規律,就是物質世界的真理在精神世界的表現。如果不遵循道德準則,人就不可能獲得成功,就如同不遵守物質世界的規律也不能成功一樣。就如同一幢建筑,人的性格也唯有建立在道德約束的基礎上才能穩固。性格的養成過程緩慢而艱辛,如果將這個過程比作搭建房子,那“行為”就是一塊塊的磚。所有的企業和商業活動也都逃不開規律的約束,唯有遵守,才能穩定繁榮。成功意味著穩定、持續,而要獲得成功必須有堅實的道德基礎,也要以純良的性格和價值觀作為支撐。如果試圖在商業活動中違背道德,災難總是不可避免的。不論在哪個社會中,能恒盛不衰的都不是騙子或投機取巧者,而是那些正直可信的人。比如,在英國社會中貴格派最以正直而著稱,盡管他們人數不多,卻是最成功的一群人;與之類似的是印度的耆那教徒,他們人數也不多,但他們價值觀積極正向,也是印度最成功的人。

成功的八個支柱

對于那些還沒有理解道德準則的重要性就下定論說道德不是成功的要素、反而是阻礙的人來說,這一事實向他們證明了他們的結論完全錯誤。否則按照他們的理論,越缺少道德,獲得的成功應該越大才對。

人們常說“構建事業”,確實,構建事業和用磚頭蓋房子或用石頭蓋教堂類似,只不過建造過程發生在概念層面。像房子能為人們遮風避雨一樣,成功也是人們頭頂的一方“屋檐”,為人們提供保護和舒適。屋檐代表著支撐,而支撐是需要基礎為前提的。因此,成功的屋檐需要有以下八根支柱來支撐,每一根都嵌在恪守恒常不變的道德這一根基之上:

能量,經濟,正直,條理,共情,真誠,公正,自立。

能完美踐行上述準則的人勢必在商場經久不衰,甚至可以說無敵,沒有什么能打擊到他,沒有什么能阻礙他的成功。只要一直堅持這些準則,事業就會獲得持續不斷的增長,繁盛常在。另一方面,如果在一家企業里上述準則全部缺席,那么它就絕對不會成功;更甚一步,這家企業就不可能存在,因為沒有準則的企業缺乏生命力,缺乏構成任何東西都必不可少的“纖維”和價值上的共識。想象一下這樣一個人,身上沒有任何一點上述準則約束的痕跡,即便我們對這些準則的理解再匱乏,也能明白他做什么也成功不了。我們能想象出一個過得窮困潦倒的流浪漢,卻難以想象他會領導一個企業、成為一個組織的核心,抑或在任何崗位上負責地、有力地工作——我們想象不出,因為我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對于那些還沒有理解這些準則的重要性就下定論說道德不是成功的要素、反而是阻礙的人來說,這一事實向他們證明了他們的結論完全錯誤。否則按照他們的理論,越缺少道德,應該獲得越大的成功才對。

誠然,只有極少數成功的人在一生中堅持了全部八條準則,但凡全都能堅持的人都成了領袖、導師、社會的支柱、人類進步道路上的先驅者。

盡管幾乎沒有人能完全踐行八條道德準則而獲得終極的成功,但遵守了其中一部分的人,也能獲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即便是你只做到了其中的兩三條,也足以確保一定的小成就,至少可以在一段時間頗具影響力;如果你能完全做到其中的兩三條,且余下的幾條做得還不錯,那么你所獲得的這部分成功和影響力便會更長遠——當然,隨著個性中良善的積累,以及你對這些道德準則理解程度和踐行的增加,成功和影響力的范圍也會相應擴大。

一個人的道德邊界決定了他的成功程度

一個人的道德邊界決定了他的成功程度。幾乎可以這么說,了解一個人的德行,就大概知道了他能達到多大的成就。

一個人的道德邊界決定了他的成功程度。幾乎可以這么說,了解一個人的德行,就大概知道了他能達到多大的成就。唯有支柱不倒,成功之殿才能穩立;一旦支柱被削弱,成功之殿便會動搖;而一旦支柱倒下,成功之殿將不復存在。

當道德性原則缺位時,失敗是避免不了的——因為凡世間之事,必有因果。就像是把石頭朝上拋,最終還是會回到地面一樣,每一個行為,不論好壞,最終還是會回到“始作俑者”身上。每一次對道德的違背,都會離我們想實現的愿景更遠一些;而另一方面,每一次對自身行為的規范,都是為建造成功之殿增磚添瓦,為自己增添力量,為成功的支柱雕琢美麗的花紋。

個人、家庭、國家,皆會因道德的提升和知識的積累而繁榮,同時,也會因道德的缺失而衰敗。

不論是精神世界還是物質世界,只有穩定、堅固的東西才能立得住,持續存在。沒有道德就沒有任何實質可言,從中自然也不能產生任何其他;沒有道德,精神世界隨之崩塌,里面充斥著混亂狂躁。沒有道德,就是對精神世界的蠶食。盡管精神世界被瓦解,但分崩離析的信條仍可以再次被智慧地重組,得以重建——這個智慧的重建者,就是道德。道德,即為物質、形式和構建合為一體。從本質而言,道德總是屹立在不道德的反面,不斷地增長、保持,不似對方會導致坍塌、毀滅。不論是對國家還是個人而言,道德都是“構建大師”。

道德具有不可戰勝的力量,因此凡能自始至終堅守道德陣地的人,必會立于不敗之地。唯有始終如一地堅守崇高的道德標準,人的力量才能經受得住考驗,正如萬物必須經過歷練一樣,這是自然界的定律。再舉例說,世界上最堅固的鋼條,在從鑄造廠出產之前,必須經過鐵匠的壓力測試,以考驗其質地和強度;那些沒有經受住高溫燒制的磚塊,會被制磚工人毫不猶豫地丟棄。因此,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并保持不敗,他必須戰勝困境的壓力和種種誘惑,保證自己的道德立場不僅不會妥協,反而更加堅定。他會像百煉鋼那樣,被全世界見證,發揮他的作用。

反之,道德低下處處都有弱點暴露,違反道德行事的人,結局只能是陷入失敗的沼澤,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勞。可能多行不義的人還在守著自己的不義之財沾沾自喜,但他的口袋上已經有了漏洞,最終他所有獲得的東西都會失去。而開始原本恪守道德的人,中途或許會為了一時利益拋棄它,就像是沒有經受住第一次淬火的磚塊一樣,于是,整個世界也像丟棄廢磚塊一樣拋棄了他。然而人終究是個生命體,他會學習、悔過,然后重頭再來。

道德是成功之本,是繁榮的支柱。但成功的定義是多樣的,如果一個人在某些方面獲得更輝煌的成功,那么另一些方面遭遇一些失敗也非常必要。比如說,當一個文學或藝術方面的天才開始以經營為生,那么他失敗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因為其稟賦不在此;而正因這方面無有建樹,他才會把才能投入真正的事業上獲得更大的成就。對許多百萬富翁來說,若舍盡家財能換來莎士比亞的文學造詣或者佛陀的精神境界,那也是一筆很劃算的生意。精神成就往往沒有財富相伴左右,當然,金錢也無法比擬其偉大與壯美。但在此書中,我無意探討哪位圣人或精神領袖的成功,而是世俗意義上的,飲食男女關于財富和幸福的成功。簡言之,我們在此討論的成功多多少少與錢相關,又絕不僅限于此,而是與各種各樣的人類活動相關,與人和所處環境的和諧度相關。這種和諧催生出的幸福和愉悅感,也包含在我們定義的“成功”范圍內。為了研究清楚這一點,讓我們來看看,道德的這八條準則如何發揮作用,成功的屋檐又是如何在這八根“支柱”的支撐下,為人類提供安身立命之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廉江市| 东山县| 九龙城区| 中阳县| 合江县| 日喀则市| 镇宁| 陕西省| 淮滨县| 五峰| 建宁县| 西安市| 温州市| 大方县| 澎湖县| 横峰县| 肃北| 青州市| 汕头市| 工布江达县| 手机| 万载县| 叶城县| 富裕县| 保康县| 恩平市| 庐江县| 怀远县| 青冈县| 普陀区| 北川| 乌鲁木齐县| 顺义区| 黄陵县| 通渭县| 赤城县| 八宿县| 贺兰县| 临潭县| 南丹县| 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