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國王渡海
- 意識上傳之史前遺物
- 有攸往夙吉
- 2344字
- 2021-12-06 20:13:16
蘇姍呡了一口紅喝,歪著頭,一只手抓著江星的胳膊,把他的耳朵拉到嘴邊:“今晚,你決心就把這段歷史研究深入么?”
江心用一只手接過蘇姍抓他胳膊的手,然后笑著說:“我們中國古語中,有一句‘朝聞道,夕死可矣!’,不知你能理解么?有時,我也不是不可以為真理獻身。”他放開她的手,輕輕拍了拍她的肩。
人很多時候去努力追求一個東西,拼命想成功,倒不是因為這個東西本身多好、多重要,而是自己不服輸,想戰勝內心的挫敗感。
蘇姍快速、直接地在視網屏上查了一下,然后對江星說:“人家孔子說的‘道’,好像指仁義之道,你不會現在還是滿腦子‘男女授受不親’這種封建思想糟粕吧?”
江星裝出很正經的樣子:“孔子,當時思想可一點不封建。他老人家說‘樂而不淫’!就是說男女之間可以在花前月下,像你我現在這樣,好好學習一下古埃及的歷史知識,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其它的,多半是孟子、朱熹后來的儒生給搞復雜的。孔子人家很早就講究個‘思無邪’,我得也向他學習,‘思無邪’!”
蘇姍泯嘴一笑,撩了撩頭發,理直氣壯地說:“我冷了!”
江星也是一笑:“這個我懂!”用一只臂膀摟住了她,但接著問:“不冷了的話,你是不是可以接著講了?”
……
蘇姍真是無話可說,就接著給他講。
反正躺在男人臂彎里挺舒服,坐著金字塔、看著千古月、吹著虛擬風,她不想這么快就結束,所以她就從古埃及文明的誕生開始講起。
約公元前3150年,南北埃及完成統一,并建立了世界上首個大一統國家,其朝代延續和更迭長達三千年之久。
古埃及王國先后歷經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國、第一中間期、中王國、第二中間期、新王國、第三中間期、晚王國、托勒密王朝,共10個時期。
據現代埃及古物學最新考古發掘,證明了埃及的第一次統一可能早在蝎王時期就已經完成了,其跨度約為200年左右,這段前王朝時期,又被現代埃及學家稱為“零王朝”,時間為公元前3300年—3100年。
埃及第一王朝,是公元前3150年—2850年,第二王朝,是公元前2850—2686年。這一時期農業生產力的發展是古王國時期建筑、藝術、科技取得驚人進步的基礎。到古王國后期,國王的權力下降了,地方統治者隨即開始挑戰國王的威嚴。
再加上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2150年的嚴重干旱,最終導致國家陷入被稱為“第一中間期”的長達140多年的饑餓和動蕩之中。
公元前2686—前2613年,是埃及第三王朝。這一時期強而有力的中央集權君主制,得以發展,君主坐于都城孟斐斯,分派各省總督統治全國。
公元前2613—前2494年,是埃及第四王朝。古埃及文明在這一時代達到空前的高度,例如,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就是這個時代的胡夫法老建造的。因此第四王朝被認為是古埃及的“榮譽時代”。
公元前2494—2345年,是埃及第五王朝。那段時間開鑿了連同地中海和紅海的運河,并建立了龐大的艦隊擴張疆域。埃及第六王朝,是公元前2345—前2181年。雖然第六王朝文治武攻顯赫一時,曾組織過遠至非洲南端的軍商遠征,但一些省督不斷膨脹的權力,使中央集權的孟斐斯備受威脅,而引發了內亂。
古王國后期中央政府崩潰后,政府已經無法維護經濟穩定,接著發生的食品短缺和政治辯論升級為饑荒和小規模內戰。
蘇姍提醒江星,從這兒開始,擁有“黑石”的文明要變了。埃及要掉裝備了!
從對國王的效忠中解脫后,地方統治者開始互相爭奪領土和權力。到公元前2160年,耶拉孔波利斯(Hierakonpolis)的統治者統一了下埃及,而底比斯的因提夫家族統一了上埃及。
因提夫家族不斷在北方擴張勢力,南北朝之間的沖突不可避免。約公元前2055年,底比斯軍在孟圖霍特普二世率領下擊敗了耶拉孔波利斯統治者。埃及的再次統一,開創了經濟和文化復興的新時期。
蘇姍這時說:“從此之后黑石就和埃及沒有關系了。”
江星:“怎么個沒關系法?被人偷偷的帶到埃及了?”
蘇姍喝了一口酒,接著講:“戰敗的耶拉孔波利斯統治者,應該只有幾十人,帶著黑石逃出了埃及。可能是由于如果從東方走陸路,敵對勢力太多,不好走。最終這幾十人坐船向西,到了中美洲。”
江星:“不可能吧!”
蘇姍:“可能的。從這之后,埃及人沒有再修建過一座金字塔,而是在深山里開鑿秘密地下陵墓——帝王谷。一般說法是,帝王們的追求變了,不喜歡在金字塔中放陵墓了。”
江星:“不是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風格。”
蘇姍:“你們中國帝王,從商朝到清朝,中間換了幾十代了,好像風格都沒大變過吧?該埋值錢東西的,都不是一直往里埋嗎?如果真像他們說的,風格一變,那還盜什么墓?還有什么摸金校尉?上世紀,還能有什么名著《鬼吹燈》?”
江星:“你說的好像是這么個理兒!”
蘇姍:“其實,真正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戰亂中,原有的科學記錄損毀了,受過啟示的核心國王或祭司群體死光了。加上黑石又離開了那片土地,核心科技跟不上了。”
江星:“那是可惜了。”
蘇姍接著說:“另一個有力證據是,從當時完成統一的孟圖霍特普二世之后,‘國王’這個在古埃及文明中,以前一直被視為神的角色,從那之后就不再被世人視為完全的神,而是先被視為半人半神的人,后來就逐漸被視為普通人了。其中,核心的原因就是,他不能再像以前的國王一樣,用‘黑石’得到超過凡人的啟示了。”
江星聽了后,笑呵呵得問:“這個,是你們猜得吧?”
蘇姍翻了個白眼,向江星臉上吹了口氣說:“是研究!是研究得出的結論!”
江星又問:“那國王和祭司,還有法老是什么關系?怎么一會兒受啟示的是祭司,一會兒又成國王了?”
蘇姍:“埃及十八王朝之后的統治者才被稱作‘法老’。之前的統治者一般叫‘國王’,‘祭司’原本是國王任命的工作人員,負責把國王這個‘神’的意志傳達給凡人。但是,正如中國的宦官一樣,有時權力也會大過國王,‘黑石’有些時候也會在他們祭司手上。但無論什么時候,知道秘密的只可能是幾個很小范圍的人。”
江星和蘇姍碰了一下杯,喝了一口酒后,看著她問:“說了這么多,你還是沒告訴我,他們是怎么在四千多年前,完成那個不可能的任務——從埃及到中美洲,橫渡大西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