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錄圖真經
- 意識上傳之史前遺物
- 有攸往夙吉
- 2841字
- 2021-12-04 10:17:11
《錄圖真經》是道家的一部重要經典,它是有來歷的。
崔浩安葬了家父,暫不多說。
他開始認真研究起了那本《錄圖經》。
開篇一首崔宏寫的古詩:
陰陽交合,奇偶分綱。
白玉皎皎,元示上蒼。
墨翠漆漆,符指四方。
三爻分野,天有八荒。
予我神翼,按圖歸往!
寰宇之上,位極仙榜。
崔浩本就是才智過人的人,把《錄圖經》看了一遍后,雖然有一大半內容還沒有看得太懂,但他基本是知道父親為什么當時對他說“不要怕”的含義了。
僅僅粗淺的看了看那書,他就真的心生恐懼了。
世界的真像就在那里。
一個從小確信“盤古開天地”的人,
一個深信“天圓地方”的儒生,
一個從小就相信眼前的世界就是宇宙的中心的人,
一下子知道了地球是圓的、地球繞太陽轉、宇宙特別大……
好在,當時人們的知識體系里,完全不會有引力、黑洞、時空彎曲、核聚變、巨引源、大爆炸……這些配套概念,只是看看最直觀的星空圖像。
要不然,一下子搞這么多顛覆三觀的認知,沒有人不會被搞瘋的。
他們那個時代的人,從那塊白色圓牌中看到“啟示”后,能理解的也僅僅是宇宙直觀圖像。
這也是為什么他父親把那本筆記,起名為《錄圖經》的緣故。
這可不是僅僅對一個人天文知識的顛覆。
對一個公元400年時期,在中華文明環境中,熏陶成長下的古人來說,受到的沖擊,估計不會比自己活了快四十多歲時,突然發現原來自己只是個“缸中之腦”,所帶來的震驚小。
自己確信的世界和真實存在的世界,結果完全是兩個樣子。
也許,說不定我們隨時也會遇到這種情況。
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北魏重臣崔浩,那年已經37歲了。
按理說已經快到不惑之年,一般小的思想沖擊都是扛得住的。不會輕易三觀盡毀、迷惑的一塌糊涂,但這次他是真遇上正經事兒了!
好在有他父親為他打了個基礎,讓他有了點思想準備,他開始慢慢接受所看到的內容。
在宦海當官,混了大半輩子,多年來練就的隱忍、克制這回暫時救了他一命。
他沒有無節制的去體驗白色圓牌的“啟示”,他非常有計劃的進行。
可以說十分謹慎,嚴格的按父親給他的《錄圖經》,一點一點的進行。
所以,他仍然能保持多年的正常人的理智。
每次按照父親傳授的方法,啟動神秘白玉,觀看其中內容,對他而言都是一次精神酷刑。
世界怎么會是這個樣子?
有時他也懷疑白玉所展示的內容一定就是真像么?
但是,每次當他隨便記取圖像中一片星圖,對照著望向夜空時。
精確程度,讓他找不出任何懷疑那塊白玉的理由。
而且,這塊真名叫“輿”的神器,所記錄的星圖是動態演化的。它是嚴格按照我們生活的這個宇宙中,設定好的物理定律,推算出近十億年的所有星體運行情況,變動更新的。
有了它,崔浩能比別人提前知道什么時候天像會有異樣。
史書記載,他在朝堂之上預言慧星出現,幾次被同僚和皇帝驚為天人的多個典故,都是真實事件,都得益于那塊白玉。
在研究白色圓牌內容,帶來不斷恐懼的同時,還有另一件事,同樣讓他恐懼。
就是怎么完成父親的遺愿——把真像告訴當今皇帝。
憑心而論,他認定皇帝的資質是不如他的。他很擔心拓跋嗣知道真像后,有沒有可能、會不會被嚇到。
拓跋嗣他父親拓跋硅,那樣雄才大略的人,都為此搞的精神失常、丟了性命。
如果,就這么直接告訴他,大概率拓跋嗣會更加無法接受,直接被嚇死也是有可能的。
起初,崔浩很自信,自己有能力把白玉的秘密徹底搞清楚后,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向皇帝正式解釋清楚,完成交接。
他甚至預想了幾十種皇帝的突然反映,心中推演了十幾種應對策略。以防止一個被驚的目瞪口呆的皇帝,做出任何不可預測的可怕舉動。
他也怕死,但他甚至也做好了死的準備?;实蹮o法接受或被過渡驚嚇時,什么事都可能做的出來。
但是,沒多久他就徹底沒了自信。
比自己聰明不止一倍的父親崔宏,用了近十年時間,也僅僅是窺探了白玉海量信息的冰山一角。
越是深入研究,他越清楚的認識到,父親寫的《錄圖經》不可謂不是嘔心瀝血,但是仍然只是皮毛,自己也曾日空一切,自認才高八斗,但在這塊白玉面前,全是百牛一毛。
他那時才對“神”,直正敬畏起來。
他本來是不信佛也不信道的。在那個時代,一個以“了確君王天下事”為己任的經典士大夫、知識分子,以前從各個角度來衡量,崔浩都可以配得上“杰出”二字。
但是自從由這塊白色圓牌中,窺見世界之大后,他開始真心相信道教了。
他沒有信佛,主要是因為釋迦牟尼本來是人,只后來覺悟了。他覺得這和他受“啟示”后大同小異,但是道教里的一眾神仙,是天生的。
在費盡心血研究了四年之后,他決定不再費勁了。在白玉所蘊含的巨量宇宙信息面前,他不是對手。
他打算鼓足勇氣先完成父親留給他的重要任務,把神秘白玉及其中的秘密,告訴當時的北魏皇帝——拓跋嗣。
公元423年,崔浩瞅準時機。
在皇帝北伐柔然大獲全勝、南伐劉宋又大獲全勝,正是意氣風發、自信滿滿、興致爆棚的大好時機。
一天崔浩以極大的勇氣,在凱旋的大軍班師回朝時。御駕親征的皇帝宿營在星空之下,一個崔浩選了好久的良辰吉日,他把全部真像告訴了北魏第二任皇帝——魏明帝拓跋嗣。
結果是,三天之后,一位北魏史上十分英明、承上啟下,史書稱其“隆基固本,內和外輯”“文武雙全,治國有方,內遷民眾,外衛邊疆”的好皇帝,32歲毫無證照的突然“英年早逝”了。
拓跋嗣,沒有扛得住他所突然看到的宇宙真像。
他是自殺的。
一臉懵逼加無辜的崔浩,原本預料到可能會有一萬種不良后果,但是真正面對這個結果時,還是一臉懵逼。
主要是他天資太高,以他的標準,他還是高估了魏明帝拓跋嗣。
吸取了拓跋嗣的教訓,他向新皇帝拓跋燾介紹那神秘白玉時,決定由淺入深的來、系統的來、科學的來,寧愿累死自己,也實在是不能再嚇死一個皇帝了。
他盤算了很多,處心積慮,甚至專門辭官賦閑一年有余。
正史上說,他是新皇帝上任后因失寵賦閑在家。這是不是事實,正常人從史料上查查拓跋燾之前和之后,對他的信任程度,自己去判定吧。
期間,他找來個幫手——寇謙之,就是后來在中國道教歷史上被奉為泰斗級的人物。
遇上崔浩是他的幸運。
崔浩讓寇謙之先將《錄圖經》中第一章,最簡單的部分,用比喻的方法,對應真實的星空方位,設計出天上不同的宮闕。
為了讓皇帝能初步接受“天”的神奇,還人性化的引入了各種神仙,讓他們也住進了天宮。
好讓皇帝思想能有個思想緩沖,其中講的“二儀之間有三十六天,中有三十六宮,宮有一主,最高者無極至尊,次曰大至真尊,次天覆載陰陽真尊,次洪正真尊……”都是根據崔宏在《錄圖經》第一卷中,對白玉牌中所看到的星圖的直觀描述改編的。
改寫的《錄圖經》雖然有了些比喻和擬人手法,與原書相差甚大。不過能讓皇帝不至于用力過猛、步子太大,再出問題,也只能用此下策了。
等皇帝能把這個世界觀接受了,再一步一步寫第二部、第三部……直至最后為他揭曉終極答案。
他倆一合計,這本用來引導皇帝的書,總不能叫“假錄圖經”或“錄圖假經”吧?
所以最后索性搞個徹底的,就為這本書起名——《錄圖真經》。
這本書后來陰差陽錯,影響了中國道教數千年,這是他們當時的確沒有料到的,不是他們的初衷。
崔浩當然也沒有把《錄圖經》的真像告訴寇謙之,只是讓他沖在前臺,聽令依計行事,做好引導皇帝的工作。
哪知,天下很多事,想得再好,也還是不可控,總有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