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輝煌教輔在各大媒體撲天蓋地的宣傳不同,關山登在日報上的尋人啟事顯得微不足道。
這是一條刊登在鵬城日報二版的報花廣告,內容很短,就幾個字,尋找差生,下面留的是個電話號碼。
廣告刊登的前四天沒有任何人咨詢,直到星期天晚上九點,關山接到一個電話,是一個中年人打來的,電話里他的聲音充滿著無奈與自責,他讀高二的兒子迷上了網絡游戲,學習成績已經下滑得特別厲害,他就是想了解一下如何挽救兒子的學習。
這也是刊登廣告在第一周時間里的唯一一個咨詢電話。
在恒勝網吧上網可以賺網費的消息只用了一頓午飯的工夫,就已經傳遍整個七中,很多學生按捺不住想要放學后去嘗試一下,特別是聽到周末活動依舊有效的說明,更是迫不及待,很快校園里就有第一批人勇于嘗試,他們也輕松獲得了一定時長的免費上網。
消息像插上翅膀的小鳥,從七中到四中,又從四中傳到北師附中…很快,幾乎全城的學生都知道了這件事,與此同時王建軍也利用自己手中工會企鵝群,不斷地發動著群成員去參加活動。
其實活動很簡單,就要發貼子,只要內容是關于今年高考理科狀元王少康的都算,于是在各個社區、論壇以及聊天室,關于王少康的話題和內容越來越多,但最后經過不斷的話題控制和引導,最后就不斷在兩個話題上進行引申和擴散。
王少康為什么能取得鵬城理科的高考第一?
王少康的成功秘訣是什么?
鵬城日報廣告又刊登出來了,上一次的廣告是通過陳記的關系打了折扣,一次500塊買的廣告位,但這次的半通欄廣告位,卻已經變成了報社免費提供使用,因為他們需要的資料只有關山能提供,那就是高考專題采訪的話題內容。
這一次的廣告文字就變得多了起來,三個三句,一串電話號碼。
你懷疑過自己的智商嗎?
你可曾因自己學而不得而苦惱?
別人能做到的,你也可以做到!
《高分秘笈》···
廣告依舊顯得有些無厘頭,更多的人也只是一瞥而過,但當鵬城日報刊登出關于王少康的半版專題采訪的時候,配圖上的少年腳下踩著一只足球,腋下夾著一疊資料,封面上也是《高考秘笈》的時候,很多人開始不淡定了···
鵬城電視臺的王牌欄目《訪談》又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這一期的主人翁是一位已經退休的老教師,她先后資助了三十多位山區的貧困學生,這些貧困學生大多數都已經身在各大知名學府,剩下的幾名還在讀書的也被寄予后望···
她的退休工資大部分用于補助學生,自己和孫女的生活開銷非常節儉。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她依然愿意幫助那些在大街上流浪的人···
當采訪記者紅著眼眶將話筒遞到她的跟前,這位老教師擺擺手,“···我不覺得自己多偉大或了不起,我也只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做了自己能做的···”
當記者最后問她是否有什么愿望的時候,老教師平靜地說道,“我帶過十多年的高三畢業班,我希望能為更多的學生提供一些幫助···”
本來這也算不上什么新聞,感動這座城市、這片土地的人和事每時每刻都在上演,但當王少康出現在老教師的院落的時候,就注定變成熱點新聞。
王少康是在節目播出后的第二天下午去找的老教師,距離志愿填報只就只剩下三天時間了。
他也有著幸福的苦惱,按照往年的錄取情況,肯定能被排名第一的華大錄取,但他卻并不想報考華大。
在王少康的腦海里,華大可能是排名最厲害的學校,但它的校足球隊一定不是排名最厲害的,而華理正好相反。
是誰說的只要考出好成績,志愿可以隨意報?
擺在王少康面前問題很復雜也很簡單,這個執拗的男孩有著自己的堅持,他這是幸福的煩惱嗎?
王少康和姓穆的第教師面對面坐在院子的石桌上,不大的院落里擠滿了不同媒體的記者,他們又架著各種攝像器材對著兩人。
雖然不是每一個考生會有像王少康這樣的煩惱,但他的這種情況也對所有要填志愿和未來要填志愿的學生家長都有參考意義,志愿報考究竟應該先考慮什么?
穆老太太只問了王少康一個問題,“你以后成為職業球員的機率有多大?”
王少康笑著回了一句,“機率為零。”
“既然成不了你的職業,那你就得考慮你未來的職業!”穆老太的聲音不輕不重。
王少康緩緩點頭。
其實類似的話,關山已經給他講過一次,包括今天來向穆老師請教,也是他聽了關山的建議,做為條件,關山將自己擅長的穿檔過人教給他,
但王少康實地練習后發現,關山并沒有什么特殊的動作技巧,而是他慣用腳是左腳,但他一直刻意使用右腳,導致在緊急情況下,他的左腳會變得主動起來···這其實也是引起他反思的一點。
王少康的困惑解除了,臨出門的時候,王少康問了一句,“穆奶奶,您是這本秘笈的編委吧?”他的手里揚了揚,仔細去看,正是一本《高分秘笈》。
穆老太太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否認,只是笑笑不說話,王少康純屬好奇一問,沒想到還果真是同一個人。
這下記者和媒體朋友們可算是找到素材了,穆老太太再一次又成了新聞焦點。
可穆老太太手里哪里還有《高分秘笈》?
就剛才王少康手里這一份資料,也是關山和馮書亮兩個人跑遍鵬城市區大小近四十家圖文復印店才弄齊的,馮書亮開始不能理解,可關山給他一解釋,他才恍然大悟,大拇指一伸,由衷地感嘆一句,“老板,果然有大智慧!”
“老板,我們接下來怎么做?”馮書亮問道。
“大干一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