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十論
- 石建勛
- 3258字
- 2021-12-10 16:56:22
前言 載入史冊的三年:高質量發展艱難起步
離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上一本個人文集《新常態 新金融 新未來》已經過去整整三年時間,三年在人類社會的歷史長河中只是彈指一瞬間,但這三年里發生了幾件可以載入史冊、改變歷史的大事件,可以用“前所未有”這四個字來為之定性。有幸和大家一起見證歷史,也作為一名普通“戰士”,深入研究思考,資政建言,搖旗吶喊,和大家一起團結奮斗、砥礪前行。本書匯集了2017年6月末至2020年6月末,自己所思所想的大部分文章,以及部分記者專訪文章,有部分文章是首次公開發表。
一般為自己的文集寫前言或序,有約定俗成的規定,但如果仍然用“前言”為題來談感想,恐難有新意,還是有個主題好些。想來想去,這個前言主題躍然紙上,那就是“載入史冊的三年:高質量發展艱難起步”。
三年前的今天,我和大家一樣滿懷期盼,積極參與到迎接黨的十九大召開的各項宣傳和思想理論創新的準備工作中。從2017年初開始,陸續研究撰寫了多篇有關黨的十九大理論創新的內部決策咨詢建議,某些建議被采納和重視,在黨的十九大報告和修改黨章中得到體現,為黨的理論創新作出了一個普通學者的微薄貢獻。研究成果獲得了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國智庫索引最佳研究報告特等獎等。本人也榮獲中國智庫創新人才“先鋒人物”獎等。公開發表了多篇研究闡釋新思想、新理論、新戰略的文章,大部分文章在本書中收入。
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應該是這三年載入史冊的第一件大事情。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歷史性、開創性和政治性論斷,中國進入新時代,開啟了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新征程,經濟社會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些都具有載入史冊的里程碑意義。
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后不久,正當全國人民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沉浸在中國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喜悅之中,滿懷豪情憧憬未來美好生活,充滿信心、意氣風發地投入建設現代化強國、實現中國夢各項事業中的時候,一場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遏制中國發展的貿易戰正在美國醞釀和發酵。2018年年初,美國發起了對中國的全面貿易戰,貿易戰的規模和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前所未有。中美貿易戰升級,導致了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也降到了1992年以來的最低點。中美貿易戰打了22個月,雙方打打談談、談談打打,中國以時間換空間,以小的讓步換取發展的戰略空間,中國經濟發展經受住了前所未有的貿易戰考驗。因此,中美貿易戰,是這三年應該載入史冊的第二件大事情。
在應對中美貿易戰的過程中,筆者作為一名普通學者,積極參與其中,研究撰寫多篇決策咨詢專報,為應對中美貿易戰建言獻策,某些建議被批示和重視,在實踐中得到體現。公開發表文章多篇,其中《警惕中美經貿摩擦中的奇談怪論》一文被全網轉發,學習強國轉載,閱讀量超過千萬。參加各類研討會多場,接受記者專訪多次。代表性文章和記者專訪報道內容在書中都有收錄。
中美貿易戰剛剛有所緩和,幾乎在雙方簽署第一階段協議的同時,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簡稱“新冠疫情”)在武漢發現。這場疫情有三個“前所未有”:一是繼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之后,100多年來人類社會遇到最嚴重的傳染病侵襲;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來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安全事件;三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面臨最嚴重的內外挑戰和壓力。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團結奮斗,艱苦努力,在疫情防控方面中國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績。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與此同時,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擴散,中國也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和壓力。某些西方國家領導人為推卸自己抗疫不利的責任、為大選連任、為遏制中國發展,造謠、抹黑中國,追責索賠的“政治病毒”肆虐,大有黑云壓頂之勢。中國面臨的考驗、挑戰和壓力前所未有,因此,突發新冠疫情,是這三年應該載入史冊的第三件大事情。在應對疫情的過程中,筆者研究撰寫十多篇決策咨詢專報,某些建議被批示和重視,在實踐中迅速得到應用,體現黨中央民主決策、科學決策,以人民為中心,人的生命健康至上的初心和使命擔當。筆者疫情防控期間公開發表的多篇代表性文章和記者專訪報道內容在書中都有收錄。
總結回顧黨的十九大召開、中美貿易戰和新冠疫情這三件應該載入史冊的大事,有這樣三方面的感想和思考。
一是需要客觀冷靜地認識和把握中國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三次偉大飛躍。目前臺灣尚未回到祖國懷抱,中國尚未實現完全統一,在這個意義上看,中國還未完全“站起來”;中國“富起來”還在路上,雖然中國經濟總量排名世界第二多年,但人均經濟總量仍然排在60名之外,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還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 000元,共同富裕和共享發展之路還很漫長;中國“強起來”剛剛起步,相比鮮花和掌聲,伴隨著中國“強起來”之路的,更多的是障礙、困難、遏制、挑戰和壓力,切不可盲目樂觀,掉以輕心,沉浸在對“強起來”的熱切期盼、偏樂觀和亢奮的情緒狀態,以為敲鑼打鼓、輕輕松松就能實現“強起來”的中國夢。
二是需要客觀冷靜地認識和把握世界的發展變化。進入新時代,中國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復雜深刻的變化。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對日益“強起來”的中國更加焦慮、緊張、恐懼和不安,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比不過就搞垮、搞亂、搞臭對手是美國政府的一貫伎倆。目前,美國政治精英們已經達成遏制中國崛起的戰略共識,即便是美國總統換人,美國視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的共識也難以改變。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遏制中國的政策在美國國內獲得了廣泛支持,中美之間的戰略對決態勢已經初步形成。要清醒地認識到,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是處在嚴峻、復雜和越來越趨緊的國際環境,世界正在發生的大變局并不一定都對中國發展有利,中國“強起來”之路注定是一場艱難的持久戰或是一場馬拉松比賽,要面對守成大國美國的戰略遏制和一些國家的提防,要防止戰略誤判、戰略冒進、戰略透支和戰略失誤。
三是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任重而道遠。實現高質量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相反,可能比改革開放40多年經濟高速發展的歷史進程更加漫長、更加艱難,這是因為,相對于經濟高速發展的工業化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后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面臨的問題和任務更加復雜與艱巨。正如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的兩句話:一句“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另一句“少部分人獲得了那么多財富,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也曾指出:“不發展有不發展的問題,發展起來有發展起來的問題,而發展起來后出現的問題并不比發展起來前少,甚至更多更復雜了?!边@些精辟論述勾勒出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挑戰和新問題,同時也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必須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和任務,那就是,努力實現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還是那句話,新時代是個偉大的時代,是一個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好時代,也是一個需要更加勇敢、更加堅強、更加自信、更加努力奮斗的時代。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勠力同心,砥礪前行。為新時代偉大祖國繁榮昌盛、為實現“強起來”的中國夢,當好人民教師,努力學習、思考、鉆研、建言、吶喊,踐行立德樹人的根本職責,努力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設者,我將無我,不辱使命,履職盡責擔當,無論有沒有鮮花、掌聲和光環加持。
本書十論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多是應景之作,難免繁雜粗淺,敬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感謝同濟大學“國家創新發展”交叉學科領域一流學科建設資金、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資助本書出版;感謝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計劃人文社科重大項目支持;感謝各位編輯、記者的長期合作和互相支持。
作者
2020年6月于同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