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物流與智慧供應鏈
- 霍艷芳 齊二石
- 1673字
- 2021-12-10 16:55:05
前言 Preface
物流與供應鏈產業作為融合運輸、倉儲、貨代、信息的復合型服務業,不僅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智能制造的血液和發動機,將整個制造系統以及其他系統連為一體,為智能制造系統提供能量和動力。隨著制造業向智能制造和工業4.0的快速發展,作為制造服務的重要支撐的物流業面臨著新的需求與挑戰。新一代信息技術如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也在深刻地改變著物流業的運作模式,物流業的運行平臺和企業的經營環境已進入“互聯網+”時代。在這種大背景下,新興的智慧物流與物聯網技術正在重塑物流與供應鏈行業。面向全產業鏈整合的智慧化變革正在引領3.0智慧型降本增效新時代的來臨。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新的物流與供應鏈商務模式、全面提升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智慧化水平已是大勢所趨。
本書作為“智能制造系列叢書”的組成部分,主要站在管理視角探尋作為智能制造系統連接器的物流與供應鏈系統領域的最新進展與成果。在系統介紹物流與供應鏈理論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反映新興技術對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影響與應用。按照“智能制造系列叢書”的主題精神和具體要求,深入闡述智慧物流與供應鏈的體系架構,以及物聯網、云計算、感知技術、衛星定位跟蹤技術、網絡與通信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物流各主要職能領域的應用,通過理論和案例的結合為讀者全面了解智慧物流與智慧供應鏈提供參考。
本書具有以下特點。
(1)視角創新。現有智慧物流與供應鏈的著作更多關注智慧技術層面,強調工程技術與平臺的作用。本書力圖在重視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工程屬性的同時,強調其作為管理學科的經營、運作和控制等管理屬性,在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知識框架體系內,站在服務智能制造的角度上,探討新一代信息技術對物流與供應鏈領域帶來的新挑戰、新技術與新應用,系統說明這些新興技術如何重塑物流與供應鏈系統,共同支撐物流與供應鏈智慧化目標的實現,使讀者對智慧物流與供應鏈的原理、技術、方法與應用有一個系統、全面的認知,為智能制造和物流發展提供系統支持。
(2)內容完整。智慧物流與智慧供應鏈管理作為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高級形式,其管理對象仍舊是物流與供應鏈系統。本書在考慮新的智慧物流與供應鏈特征的基礎上,遵循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體系架構,從總體架構、智慧技術、功能應用、系統實施與評價等方面設計了相對完整的內容體系。在對智慧物流系統的原理、結構和新支撐技術等內容全面闡釋的基礎上,詳細論述了設施規劃與設計、運輸與配送管理、倉儲管理、庫存管理、供應鏈管理等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關鍵模塊的技術進展,尤其對新興技術帶來的影響與變化進行了重點介紹。之后站在物流與供應鏈整體系統運營管理的角度,從客戶服務管理、質量管理、成本管理、績效評估等方面為物流和供應鏈的管控提供全面支持,以此作為全書的總結。
(3)圖文并茂,實用性強。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學科具有極強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點。本書在內容體系的設計上注重強調實用性,通過大量的實例和案例幫助讀者了解業界實踐,加深其對理論的理解和思考,深化學習內容。
本書是作者與其同事及學生共同勞動的成果。劉亮、劉偉華、彭巖、高舉紅等多位老師對本書的編寫提供了大力支持,完成了其中多個章節的內容。天津大學物流工程系2017、2018屆的同學們全面參與了資料收集、案例編寫及企業調研等工作,為本書的編寫提供了大量的一手素材。特別感謝劉曉陽、張卓、張帆、竇夢頔、張曉彤、玉昊飛、張亞雯、甄紫嫣、王哲、劉備等同學付出的大量努力和得到的高水平成果。感謝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為我們提供的機會,讓我們能夠與眾多機械工程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智能制造的相關技術與問題,從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角度為制造強國的戰略推進提供支持。特別感謝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的郭英玲、清華大學出版社的馮昕、趙從棉兩位編輯在全書編寫過程中所做的大量組織、協調工作,這為本書的順利完成提供了全面細致的保障。
我國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發展非常迅速,智慧物流與智慧供應鏈更是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呈現出一種噴薄涌現的景象,各種創新活動層出不窮、快速更迭。由于作者水平有限,難免掛一漏萬,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
201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