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家的思維導圖:捕捉十年十倍的投資機會
- 姜昧軍
- 1511字
- 2021-12-01 13:55:48
格雷厄姆式投資:“便宜就是硬道理”的時代過去了
早在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時期,估值就成為價值投資的一個代名詞和最重要的投資標準。
價值投資作為一種投資理念,成為個人及機構投資普遍接受并廣泛運用的主流投資理念,始于本杰明·格雷厄姆。巴菲特的老師本杰明·格雷厄姆1934年年底出版的《有價證券分析》開創了以價值投資作為投資理論的全新的時代,該書和其后出版的《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解讀》以及1942年出版的《聰明的投資者》,奠定了格雷厄姆作為證券投資業一代宗師的地位。
巴菲特作為格雷厄姆的弟子,取得了比老師更為輝煌的成就,也讓價值投資的理念發揚光大。現代投資機構,尤其是以股票多頭策略為核心業務的機構投資人,通過財務報表分析、估值等一系列的專業化分工,讓證券投資像“生物學家解剖青蛙”那樣成為一門科學,管理上千億、萬億美元大規模資金的投資機構應運而生,可以說價值投資是現代投資機構的理論基石。
仔細觀察以價值投資為核心理念的證券投資機構,我們會發現其具體的投資策略差異顯著,價值投資的創始人格雷厄姆和其弟子巴菲特的投資方式也大相徑庭。不同時代、不同資本市場的宏觀和企業微觀環境,或者說同一時期不同投資者所采取的投資策略完全不同,雖然這些機構都把價值投資作為公司主要的投資理念。
價值投資理念在具體運用時可以細分為格雷厄姆價值投資、巴菲特價值投資,雖然二者都同樣關注公司經營和財務數據,但是由于關注的焦點不同,其本質已經大相徑庭,投資的標的公司也千差萬別。
格雷厄姆價值投資核心理念是尋找便宜貨,核心的指標是安全邊際。格雷厄姆寫作《有價證券分析》的時期,正是美國資本市場低潮,在經歷了1929~1933年的經濟大衰退和股票市場崩盤之后,投資人對資本市場的信心遠沒有恢復,大蕭條給很多投資人留下了一生的陰影。始于1929年10月25日的這場股災被后來的人們形容為“屠殺百萬富翁的日子”,并且“把未來都吃掉了”,股指最大跌幅達到創紀錄的89.38%。在危機發生后的4年內,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了30%,投資減少了80%,1500萬人失業。1934年,股指雖有所上升,但距離高點跌幅仍然高達75%,一直到14年后的1942年資本市場才重新進入持續的牛市行情,危機發生26年后的1955年美國股市才爬回1928年的高點(見圖4-1)。毫不夸張地說,大蕭條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投資理念。

圖4-1 格雷厄姆時代的道瓊斯指數
1934年格雷厄姆提出的價值投資受到當時市場環境避險情緒的極大影響。當時美國資本市場1/3的美國工業企業都在以低于清算價值的價格出售,許多公司的股價比它們銀行賬戶上的現金價值還低。關注公司重置成本,尋找便宜又有安全邊際的股票是格雷厄姆價值投資的核心理念,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格雷厄姆價值投資理念所聚焦的這類股票在股市低迷時比較常見,投資者很容易根據格雷厄姆價值投資標準,即低于公司凈資產2/3的價格買入股票,而這種機會在行情平穩或者上漲時投資機會很少見。
格雷厄姆作為一代投資大師,揭示了價值投資核心理念,即公司是有價值的,股票價格只是公司價值的一種表現方式,相對于股票價格,內在價值屬于另一個價值體系,這兩個價值有時候相同,有時候又存在巨大差異,“遛狗理論”對這種關系有精辟的分析。
遛狗理論是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先生提出的,“有一個男子帶著狗在街上散步,這狗先跑到前面,再回到主人身邊。接著,又跑到前面,看到自己跑得太遠,又折回來。整個過程,狗就這樣反反復復。最后,他倆同時抵達終點,男子悠閑地走了一公里,而狗走了四公里。男子就是公司的內在價值,狗則是股票二級市場交易價格”。
根據格雷厄姆價值投資理論,既然公司資產是有其獨立于股票二級市場的“內在價值”的,那么通過仔細研判公司財務數據,精準衡量該價值,二級市場交易價格這只“狗”終會回到主人的身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