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因果
- 心流奇探
- 凡瀅
- 3273字
- 2021-11-30 11:08:20
因果集團(KARMA COMPANY)是全球數一數二的高新科技巨頭企業。集團面向全球市場開發了各類高新尖端科技產品270余款,超過6,700項世界專利發明,造福了全球多項產業的發展,產業涉及健康、醫療、美容、娛樂、休閑等多個領域,全球注冊會員更是高達24.7億。
「心流」(FLOW)是因果集團研發并注冊的一項專利,它的完全功能目前并未向市場開放。它的“閹割版”目前搭載在一款入門級可穿戴健康手環上。手環的基礎功能是監管檢測使用者的各項健康指標,協助用戶實現更精準的健康管理。獲得它的途徑非常簡單,用戶只需在官網申請注冊,填寫個人真實信息,通過集團篩選驗證后,每個注冊ID可免費獲得這款可穿戴手環。這個策略,使得這款手環在全球范圍內的使用人數近20億。
阿一是因果集團里最年輕的科研人員之一,也是「心流」的發明人。這項發明初衷是一項可以讀懂人心的技術,即實驗對象的意識波頻一旦被「心流」捕捉,便直接出還原該對象的“內在現實”影像。還原的影像因來自不同的意識頻段,會呈現出不同的影像飽和度和清晰度,以此來判斷實驗對象所言所想的可信程度。
阿一將這項技術命名為「心流」。一個人的每天每時每刻,所聽所看所聞所感,哪怕是擦身而過的路人,腳邊的流浪貓,身邊人的一段語音,不小心瞥見的一段視頻,無意間閱讀的一段文字,甚至是身處一片漆黑鴉雀無聲的環境里,任何能被「心流」捕捉到的波頻,都有幾率被還原成虛擬現實影像。
隨著越來越多用戶的內在意識的疊加,會在云端復原出一個曾經真實存在過的世界,這個由眾人的內在意識而構成的虛擬現實世界,命名為“心流世界”,并在系統授權的前提下訪問,探索和調查。
然而,科學家的理想主義總是在現實世界中碰壁。「心流」的理念并未得到因果集團高層團隊的認可。出于多方利益的考量,因果高層們將「心流」的功能閹割,作為入門級的智能手環,免費贈送給注冊用戶,以達到快速提高基礎注冊用戶數的目的。
對于這樣的結果,阿一內心感到憤憤不平,但也無可奈何。那時的她自己都不確定,「心流」可以成為一個怎樣的存在,而這樣的存在,又能不能被世人所理解和接納。
就在阿一的科研生涯陷入低谷的時候,她與另一位科研人員結識——成泉。由于共同擁有一顆對科學研究較真的心,二人成為了科學事業上的合作伙伴。他們秘密成立了一個地下科研實驗室——F·D·I(FLOW DETECTIVE INVESTIGATION)。
成泉是阿一因果集團的同事,下屬,FDI的搭檔——「心流」數據分析師,他認可心流的價值。在FDI里他每天的任務是分析心流世界匯總的最新數據,并將較有價值的記錄還原成初級的可視化資料。二人配合,共同堅持完成「心流」的迭代研發工作。
「心流」的壯大成熟就像在盲盒里種樹,有人負責播種,有人負責澆水,但永遠無法控制它未來會長成什么樣子。隨著智能手環用戶的不斷增多,用戶們碎片化且無意識的巨量波頻被心流捕捉,心流世界不斷壯大下,“容積擴展”成了FDI最高的一項支出。為此,兩位科學家的生活簡樸到極致,深居簡出。
送走譚警官后,二人回到FDI辦公室。成泉坐在電腦前分析心流的數據。他面對著前方整面的多屏幕墻,上面不停刷新著實時還原的意識影像數據。
“真沒想到,我們居然可以發現殺人犯。”成泉將腦袋歪向一側,向坐在對面的阿一提問:“你發明「心流」的時候有預料到嗎?”
阿一似乎沒有聽到成泉的問話。此刻,她正將腦袋縮進一個圓球形狀的裝置里,不知道在搗鼓著什么。沒一會兒,她伸出腦袋問成泉:“關于那條夢境,你還有什么新的想法嗎?”
“噗嗤,你這樣是干啥?”成泉看到阿一的模樣忍俊不禁。現在的阿一活脫脫地像一個表情包,只見她的眼鏡上用馬克筆畫了兩個蚊香狀的螺旋圖案,雙頰還分別畫了三道胡子,鼻頭涂上了一塊黑色的倒三角。
“沒什么,我在做實驗。”阿一摘下眼鏡,再次發問:“你還沒回答我剛才的問題?”
“嗯。我想了一下,天氣預報那段值得深挖,因為天氣預告里提到了蒙州市和強降雪。假設案發就在冬季,而蒙州眾所周知是一個沿海城市,冬天里下雪是極其罕見的。異常降溫的年份在歷史上都有案可查,因此,這或許是個值得探索的切入點。”
“哦,可以。這樣至少時間范圍就縮小了。”阿一看著成泉,目光里投來鼓勵的能量。
“如果有集團支持的話,這個人姓甚名誰何許人也,興許現在早就知道了。”成泉突然就悲觀起來:“我們這樣仿佛空中蓋樓,會不會最后一切都是徒勞?”
“徒勞,不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嗎?你才入行幾年,應該習以為常。”接著,阿一表情突然嚴肅:“但你嘴巴要閉牢!不論如何也不能讓集團知道我們的這些操作。”
聽完阿一的話,成泉也認真了起來。他立刻坐在辦公椅滑動另外一邊,那里有一臺能接入外網的電腦。他開始網絡檢索蒙州市有異常降溫記錄的年份。
“查到了!最近的幾次分別是2008年,1995年,1984年,再早一點的年份應該可以排除了吧......。這幾年有一個共同點,異常溫度都是由于「拉尼娜現象」的影響導致的,那幾年全球氣候大面積出現了超級寒冬。”
“「拉尼娜現象」是什么現象?”阿一不解地發問。
“我也是剛學到。”成泉開始朗讀詞條:“「拉尼娜現象」,是一種大規模的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的現象。由于東太平洋表面海水水溫、水位較常年平均值下降,導致全球一系列非常態降雨及乾旱等天氣異常變化,給人類帶來一定程度的災害。也成為「反厄爾尼諾現象」、「圣女現象」等。還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將遭遇「拉尼娜現象」,氣象學家認證過了,今年冬天可能很冷很冷哦。”
“原來如此。你剛才提到的幾年是......2008年,1995年,1984年?”阿一回憶并復讀著成泉剛才的話:“對了,你不是本地人嗎?你能回憶起什么嗎?”
“嗯。夢境中出現的建筑看上去是個那種八九十年代常見的老房子,放到現在調查可能早就大面積拆遷查不到地址了,84年我沒出生。95年......我還在上小學。”成泉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手指迅速敲擊著鍵盤:“我有點印象了,我上小學的時候,有年冬天下過一場壯觀的鵝毛大雪,學校和單位全部停課,放假。有一周時間,看哪兒到處都是雪白雪白的。”
“95年,哇哦~,我也還沒出生呢……。”阿一調皮了一下。
“哎,你禮貌嗎?”成泉遲疑了一下:“不過這里……,1995年的記錄降雪量是9.6毫米,夢的天氣預告播報是11.5毫米,并不相符。”
“沒關系,這種細節很可能只是為了邏輯自洽而由大腦的主觀臆造出來的,放「心流數據」里等于是一段隨機的占位代碼。”阿一解釋完,接著問道:“你還能回憶起來些什么嗎?”
“嗯,我剛才沒說完就被你打斷了。”
“哦,請講!”阿一兩手交叉放在胸前。
“那年冬天特別冷,附近大學還發生了一起女學生失蹤案,沒想到后面成了兇殺案,還被碎了尸,就離我家兩條街的距離。傳聞里很恐怖,尸體的肉被規整切成均勻的幾千片,兇手分裝拋尸,小的用塑料袋,大的部件用行李袋,背包。警察動不動來敲門,挨家挨戶調查。這案子在當時挺轟動的,無人不知吧,每隔幾日就登報懸賞,沿街都貼著懸賞布告,出個門都能遇到便衣警察,有點可疑就會被攔下排查。”
“那案子后來呢,破了沒?”
“不知道,應該破了吧?后來沒印象了。案發后幾個月我整體提心吊膽,每天都繞開那一帶走,看到路邊放著一個塑料袋就害怕個半天。”成泉回憶著過去,雞皮疙瘩不由地豎了起來,表面還要故作鎮定:“嗯,我再查查。”成泉腦海里回憶起一些細節,好像與夢境片段有點關聯,一邊敲著鍵盤,一邊自言自語起來:“超級寒冬,尸塊,塑料袋,女性死者……如果就是……這起?也忒湊巧了吧!”
阿一啟動輪椅滑行到成泉旁邊,將一支造型獨特的眼鏡給成泉戴上:“是不是這起,調查下去就知道了。”
成泉一邊沉浸在回憶里,一邊在檢索著信息,不一會兒:“我查到了!這案子至今還是懸案耶!”他指著電腦屏幕上一條案發于上世紀的蒙州大學的碎尸案論壇分析貼映入眼簾:“咦,這案子是96年呢?”成泉原地自問自答起來。
阿一坐在輪椅上,一只手搭在成泉的辦公椅背上,另一只手指著屏幕:“嗯,案發在96年1月,雖然偏離了95年的低溫記錄,但年初寒冬應該沒走。”
“哎呦,那年那個戒嚴程度我以為案子肯定破了呢。這樣兇手也偽裝得太好了吧。”成泉邊看著帖子邊感慨道。
阿一與他一起閱讀完帖子,接著聽見一聲輕盈的提示音,從辦公室另一個角落響起。阿一抬頭一看:“嗯,你剛才產生的這段意識已經被心流復原進世界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