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上)
- 大明,我藩王不用造反當皇帝
- 咸魚日光浴
- 2038字
- 2021-12-18 07:00:00
只是從一句話,朱祁銳就想到了好幾重的意思。
對于這個曾經的郕王府總管太監王誠,朱祁銳也不由得心生警惕。
這個太監,不簡單!
“王誠今日所說,出你口、入我耳,話不傳三人!”
對著安寧,朱祁銳一字一句的交代。
看著安寧似懂非懂,朱祁銳只好來一個好為人師。
“有些事情,現在還不到時候!”
……
在想著朱祁鈺討要了差事過后的第二天,朱祁銳并沒有馬上成行。
因為此去土木堡祭拜,除了要提前寫好祭文以外,還需要準備祭拜所用的器具。
所以禮部需要一天的時間來住準備,故而需要晚一天才能出發。
就在朱祁命人準備出行用品的時候,突然宮中前來了一個小內官。
這個內官拿著朱祁鈺的圣旨,就交到了朱祁銳的手中。
……
介于軍情緊急,朱祁鈺又一次召集重臣們,舉行了御前會議。
這一次的廷議,不止是重臣們,連其他六部九卿的主官們也都受命參加。
“太上皇御駕親征瓦剌,宮中舊人不少隨駕前往。然而經土木堡一戰,生還者寥寥。”
“朕初進皇宮,郕王府舊人用得順手一些。所以朕決定升王誠入司禮監。不知道各位卿家,可有異議?”
王誠作為朱祁鈺最寵愛的太監,他自然是眼巴巴的看著各位大臣。
王誠可不希望,這個時候有人出來壞了他的大事。
百官之首吏部尚書王直,站了出來。
“內廷二十四監,皆為天子立。司禮監雖然貴為二十四監之首,不過仍是皇家家奴。”
“王誠入司禮監,此乃天子家事,無需問計于外人?”
王直的這個說法,算的上是中肯的。
群臣聞言后,都用沉默作答。這個時候的不反對,就是同意了。
群臣也都知道,內廷升遷非是外臣所能干涉的,全靠皇帝個人恩寵。
而且司禮監,其實已經參與到國家大事之中。
太監們更是掌握了奏章披紅的權利,用以協助明朝皇帝處理政務。
誰要是在這個時候出來反對,恐怕會被王誠所記恨,對于將來之事頗為不利。
當然,重臣們也不想落下一個巴結太監的罵名。所以他們采用沉默,來替代明面上的同意。
如今朱祁鈺在決定任用王誠入司禮監一事上,已然問起了外臣們,這已經是給足了他們面子。
群臣不糊涂,他們知道如果自己再出言反對,那就未免就是真的太不識趣了。
作為百官之首的老臣王直都發話了,其他官員自然也是不好反對。
朱祁鈺笑了,他達成了自己的目的。
“如今瓦剌入侵近在眼前,各處關隘還需要朝廷派出文武官員前去駐守。”
“各位愛卿,你們有什么想法,盡可以暢所欲言。”
朱祁鈺這是投桃報李。
他是為了回報大臣們不對內廷的指手畫腳,所以特意把人事任命的建議權給了出來。
當然,朱祁鈺對于朝中大臣的品行和才能,其實知道得并不多,僅僅只是限于幾個重臣而已。
正是鑒于這種君臣不相知的情況,朱祁鈺所以才發揮了他善于納諫的風格,來一個群策群力。
“瓦剌入寇京師,所經過的雄關,可能性最大的不過兩處而已。”
“一處就是宣府和京師之間的居庸關,另外一處就是太行山的紫荊關。”
“此兩處雄關若是不守衛,則瓦剌進出如入無人之地!”
既然是軍事會議,作為兵部尚書的于謙,當然是責無旁貸。
“于尚書之言,微臣附議。”
軍方第一人的石亨,也是站了出來。
石亨在大同多年,對于宣府到大同一線的地形,他十分的了解。
而作為一員宿將,乃至京軍統帥之人,對于山川河洛了解,也是石亨所必須掌握的。
朱祁鈺如今在軍事上,最倚重的就是于謙和石亨。看見他們意見一致,朱祁鈺頓時點頭。
石亨在得了節制京師眾將的差事后,他一點都不敢大意。
所以對于布防之事,他也是早早就開始謀劃。
“天子車駕蒙塵,大明萬民痛惜。為今之計,當以充實關隘為上策。”
“京畿附近的關隘,如紫荊關、居庸關、白羊關等地,均為京師之腹心,所用守將必為果敢剛毅之人。”
“鑒于各處關隘的本地守軍,因為熟悉當地地形,還需重用才是。”
“只是我軍承平日久,還需對邊關守軍嚴加操練。”
朱祁鈺聽了石亨的話,目光掃過在場群臣。
“石亨對奏,乃是老成謀國之言!”
“這各關隘鎮守的人選,眾卿不妨今日就在這里商討定下。”
于謙對于朝中大臣,早就在暗地考察。他這般謀劃,就是為了今日向朱祁鈺舉薦人才。
“按察使曹泰,可為紫荊關主將。”
“指揮同知韓青勇武善戰,可協同曹泰同往紫荊關。”
“參議楊信民,前往白羊口駐防。”
于謙說出的人選,一眾大臣都是同意,或者說他們沒有更合適的人選來。
于謙又說:“臣請陛下,起復羅通為兵部員外郎,讓他前往居庸關主持防務。”
于謙此言一出,王直搖了搖頭,然后走了出來。
“對于這個羅通,下官以為不妥。”
王直這句話一說出口,其他大臣都是靜默不語。
王直素來處事穩重,對于謙他也是全力支持。
像今天這樣,王直公然表示和于謙意見不同,這還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老臣以為,曹泰、楊信民都是精明干練之士,足可勝任守關之職。”
“至于曹泰,永樂朝時從太宗北征為先鋒,立有戰功。此人,也是值得信賴”
“唯有這個羅通,老臣并不認可于尚書的舉薦。”
看著朱祁鈺和于謙疑惑的表情,王直說出了他的理由。
“羅通此人雖然也是一個文武全才,奈何他人品敗壞。一個品行不端的人,怎么可堪大用?”
“還望陛下明鑒,還請于尚書三思!”
王直說完后,先是對著朱祁鈺彎腰,然后又是對著于謙拱手。
聽了王直一番話,朱祁鈺更是好奇了。
“羅通人品敗壞?此話怎么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