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與理智
情感與理智的話題,總是很吸引人。不過,大概很少有人認真地思考過,二者之中究竟該如何選擇?情感耶?理智耶?抑或是兩者兼而有之?
大雨把富人家的墻淋壞了,他兒子和鄰居家的一位老人都勸他修墻以防偷盜。偷盜發生后,同樣的勸說,為何會引起富人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仔細想來,無非是“情感”在作怪。富人覺得兒子終究是親人,可信;而老人終究是外人,可疑。
往往,人就是那么奇怪,只愿相信自己熟悉的人和物,而去懷疑相對陌生的世界。有時,感情上的親疏遠近,的確會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知,從而使人們作出不理智的判斷。這樣的失誤,在故事中或許只會留給讀者一點思考和回味,而發生在歷史的長河中則會釀成千古遺憾的悲劇。
試想,從古至今,有多少帝王因為選賢授能,“兼聽”,而開創了一個個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劉備三顧茅廬求賢才,終有三國鼎立;蕭何月下追韓信,方有后來劉邦的強兵壯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為輕信讒言,“偏聽”,而使國家走向衰落、滅亡。楚懷王親小人遠賢能,怒疏屈原,楚國不久就走上了亡國之途。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
情感,是一種感性的東西。有時,它如同洪水猛獸,勢不可擋,一旦泛濫,就會沖蝕理智的大橋,留下破敗的痕跡。理智,則是一種有節的思考。生活中,太需要理性的束縛了。小則針砭時弊、以法治國;大則評判古今,以史為鑒,在類似這樣的很多事物上,都不能摻雜情感的因素。
同時我們也很難想象,世界的一切由理智主宰的情狀,那時,也許窗外將不再有雨打芭蕉的美妙旋律,紛繁復雜變得簡單,家庭的爭紛,情感的糾合,一切將不復存在。人們只是理智地處理今天,盤算明天。這樣的世界可愛嗎?答案是否定的,世界需要一點愛、一份情感、些許滋潤、幾多點綴。
“存在即合理?!奔热蝗耸篱g的情感本是如此豐富多彩,必定有其存在的道理吧。有時,“憑感覺”不一定會做錯事,人們常在直覺中發現智慧、浪漫和無邪。
正如林語堂先生在寫《蘇東坡傳》時所說:蘇東坡一直受到太后們的恩寵,“她們具有單純的女性本能,會判斷好人和壞人。批評家和歷史家迷戀優美的文辭和抽象的特征,善于研究某一時期深奧的問題和政策,卻忘記我們看人最后總逃不過好壞兩個詞。”皇后也好,蘇夫人也好,她們都是憑感覺,認定蘇東坡是“好人”,而人們卻是在許多事之后,才從理性出發判斷蘇東坡是好人。
如此說來,理智必不可少,情感終不可缺。世上沒有太多真正屬于“情理之中”的事情,面對問題,“于情”、“于理”,需要我們不斷權衡。兩者的和諧共存,才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