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與情感的天平
只要是人,吃的是五谷雜糧,就逃不開一個“情”字。親者如父母兄弟,友者如同學死黨,這一切都是我們應該去信任去愛護的。所以當感情出現在認知事物的途中時,我們的思緒便會很紛亂,腦子里一片兵荒馬亂。心的天平總是左搖右擺,眼也看不分明。
出于天性我們總會偏袒一點和我們有深厚感情的人,然而也不盡然。抗日戰爭時期,一戶耕讀傳家的人家,母親早年守寡,是村里的小學教師。兄弟兩個,都知書識禮,只落得一表人材。成年后,哥哥加入了共產黨,最后埋骨于青山。而弟弟因為留過學,精通日文,竟成了日本人的“翻譯”。日寇掃蕩村莊的前夕,那弟弟深夜返家,要接母親去享福。做母親的什么都知道了,但他不露聲色,只是做了兒子最愛吃的菜。席間母親言語溫柔,神情歡愉地夸兒子有出息。當兒子喝下最后一口酒,母親的淚落進了酒里,那酒里她放了妣霜。然后她收斂尸體,去村口敲響警鐘。在這兒,理智戰勝了情感,母子深情沒有左右她的認知。人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人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有些事必須這樣做,哪怕心里滴血,痛得點點滴滴。
同樣一則關于父母與子女親情的故事里情感卻恰恰戰勝了理智。某大學物理系的講師,精通工程力學。有一次他講到如果從樓上掉下東西來,千萬不可去接,因為由于重力加速度,承接者耐受很大的壓力,這種壓力甚至是致命的。這時,他聽到一聲驚呼,他六歲的兒子正站在三樓的欄桿上,搖搖欲墜。兒子一失足開始下落,他一個箭步趕上去將兒子穩穩接住,然而正如他自己所說,在巨大壓力下,他雙腿著地成為粉碎性骨折。后來學生去探望他,問他為何明知會受傷,還要去接,他說:“在愛里,沒有力學。”
同樣是摯深摯愛,一個因為良知因為愛國忘了親情,一個卻因為親情而忘卻了自己所學的基本知識。我想情感親疏對認知是有影響的,因為有心有愛就會有偏袒愛護,然而情感究竟讓我們看得更分明還是蒙住我們的眼睛,我無法定論。
也許是更分明吧,堅忍的母親。
也許是沖動糊涂吧,勇敢的父親。
也許,也許,這架天平它平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