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來自山野和星空的童話
宮澤賢治其人其作
在日本,大多數人從小就在繪本和教科書里讀過宮澤賢治的童話,根據這些童話改編的影視作品更是不計其數。雖然是童話,但其多彩而又深厚的內容不但讓孩子為之著迷,也吸引著成年人,許多學者甚至將其作為終身的研究課題。可以說宮澤賢治的作品就像一座寶藏,其豐富程度在日本文學史乃至在世界文學史上都是罕見的。
1896年,宮澤賢治出生在日本東北部巖手縣的一個富商家庭。他從中學時代就開始寫詩。當上農學教師后,他一邊教書,一邊創作詩歌和童話。28歲那年,在父親的資助下,他先后出版了詩集《春天與阿修羅》和童話集《要求繁多的餐館》。也許因為宮澤賢治的詩和童話在當時顯得太過前衛,所以兩本書都沒有給他帶來名聲和收入,直到37歲那年因病去世,他的家里還堆積著許多無人問津的書冊。
宮澤賢治去世以后,他的全部作品得到發掘整理,人們這才發現,這位生前遭受過許多誤解的“怪人”,留下的是瑰寶一般的作品。
宮澤賢治擁有天才詩人和藝術家的豐富感性,同時他也熱愛科學,直到去世前夕還在如饑似渴地學習。他在信仰佛教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生來同情弱者,一直以救助貧困農民為己任。宮澤賢治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他對科學藝術與宗教信仰的獨立思考,而大膽新奇的故事情節和詩一般的語言也讓宮澤賢治的作品在百年后依然擁有引人入勝的魅力。
宮澤賢治童話創作的三個關鍵詞
其一,山野。
宮澤賢治在生前出版的唯一一部童話集《要求繁多的餐館》的序言中寫道:
宮澤賢治創作的靈感,都是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產生的。他熱愛自然科學,也愛好登山,工作學習之余,時常在山野間漫步,每當有了靈感就用隨身攜帶的紙筆記錄下來。他的童話和詩歌不是書房中冥思苦想的結果,而是來自“樹林、原野、鐵道線路、彩虹和月光”的賦予,所見所聞所感都是親身體驗而來,因此關于大自然的描寫總是格外鮮活生動。
宮澤賢治將自己筆下的童話國度命名為“伊哈特卜”,這個名稱源于故鄉巖手(IWATE)的世界語發音。“伊哈特卜”是只存在于宮澤賢治童話中的理想世界,發生在伊哈特卜的故事沒有地域、國籍、時間的限制,超凡的想象力在百年后的今天依然令人驚嘆。同時“伊哈特卜”的山川草木以及人物的基本構想又都來自巖手縣的山野,所以在宮澤賢治的生活經歷中大多有跡可循,今天那些在作品中出現過的地名大都被后人在實地一一印證,成為熱心讀者和研究者們競相前往的圣地。
其二,星空。
1918年初夏,剛從農林學校畢業的宮澤賢治給弟弟妹妹們朗讀了自己新寫的童話《雙子星》。這首名為《巡星歌》的小詩也在作品中登場。
《巡星歌》描寫天蝎、天鷹、小犬、巨蛇、獵戶、仙女(安朵墨達)和大熊等八個星座圍繞北極星(小熊星座最亮的星)轉動的景象。短短十二個句子,將一年四季中所能觀測到的主要星座名稱串聯成詩,吟唱時仿佛在體驗一趟遨游星空的旅程。后來,在農校擔任教師的宮澤賢治又為這首小詩譜了曲,親自教學生們演唱。《巡星歌》的旋律簡單而優美,雖是兒歌,卻深受音樂家和歌唱家喜愛。從影視作品的配樂、合唱曲到交響樂,各類音樂作品中如今依然能時常聽到根據它改編的旋律。
在被稱為宮澤賢治童話最高成就的《銀河鐵道之夜》中,孩子們用口哨吹奏《巡星歌》的場面也一再出現。可見這首詩對宮澤賢治具有非常特別的意義。
簡單來說,《銀河鐵道之夜》就是一個關于少年喬班尼在夢中乘坐銀河鐵道列車遨游星空的故事。孤獨而貧窮的少年喬班尼在夢中搭乘了銀河鐵道列車,他在車中遇見好友康帕內拉,兩人一起乘車沿銀河鐵道從北十字星前往終點站南十字星,一路上他們目睹了銀河兩岸的星空美景,也結識了形形色色的乘客。旅途中,喬班尼心里漸漸產生一個疑問: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呢?當喬班尼從夢中醒來,等待他的是一個悲傷的消息……而經歷了銀河鐵道之旅的他已經不再是原先那個茫然無助的孩子了。
在宮澤賢治筆下,星空是一處可以跨越生死、穿越時間的真空地帶。這片星空給喬班尼帶來希望,也照亮了每一位讀者的心。
“正確而強大的生存就是要將銀河系置于自身的意識之中,并順其而行。”宮澤賢治曾這樣教導學生。向往星空,胸懷著整個銀河系,也許正因如此,宮澤賢治的童話才擁有了非同一般的高遠格調。
其三,幸福。
《銀河鐵道之夜》的主人公喬班尼一次次追問“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直到最后作者也沒有做出明確的解答。
宮澤賢治人生最后約十年的時間里,對《銀河鐵道之夜》的手稿做了四次較大的改動,直到去世時也沒能定稿。我們目前讀到的是后人根據他的四次改稿整理編輯而成的版本。也許宮澤賢治直到生命的最后時刻,依然在思索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這個問題。
宮澤賢治雖然家境富裕,卻生活在天災頻發、經濟大蕭條的時代。他自幼親眼目睹當時底層農民飽受天災之苦的悲慘生活。因為全家都是虔誠的佛教徒,他自己也從少年時代就開始信奉佛教。
妹妹敏子也對宮澤賢治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們的年齡只相差兩歲,兄妹倆一同成長,又都熱愛文學和音樂,在家中,敏子是賢治在精神上最大的支持者和理解者。不幸的是敏子24歲那年因肺病去世,宮澤賢治失去了唯一的知音,長久的悲痛之中,他寫下大量哀悼妹妹的詩歌和童話。《銀河鐵道之夜》也可說是其中之一。“真正的幸福是什么”這個主題的另一面,其實也是對死亡的思考。對宮澤賢治來說,只有不斷追問這個問題,才能抗拒死亡帶來的恐懼和悲哀。
那么,宮澤賢治最后找到答案了嗎?
宮澤賢治去世后不久,人們在他的記事本里發現了一則寫于1931年11月3日的手記。
為了他人的利益不惜身命地東奔西走,被誤解被嘲笑也在所不惜。這樣的人,才是宮澤賢治心目中擁有真正幸福的人。“我愿/成為這樣的人”,懷抱著如此平和又堅定的信念去努力生活,這不正是宮澤賢治在山野和星空之間上下求索得到的答案嗎?這個樸素真摯的愿望,是對自己的期許,也是對同道之人的激勵。
童話集《要求繁多的餐館》的序言結尾寫道:“我多么希望,這些小故事中的些許片段,到最后能成為你通透的真正的食糧。”
宮澤賢治的童話也許有晦澀難懂的一面,但這些來自山野和星空,寄托著作者對幸福的畢生思考的童話,一定能為我們提供豐富的心靈食糧。
宮澤賢治的童話寫給孩子,也寫給那些依然懷著赤子之心的大人。哪怕年齡不同,境遇不同,只要我們向往著真正的幸福,還愿意仰望星空,還愿意去往自然的山野,這些童話就是值得再三閱讀的。
2020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