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際溝通心理學:好人脈是處出來的
- 冠誠
- 1933字
- 2021-11-18 16:47:45
識時務的人脈才是好人脈
人們總是說:“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逼鋵嵡袄酥韵人?,是因為其同河流和風向的關系沒有處理好,這些前浪要是跟風向的關系好了,風向忽然一轉,那先死的不就是后浪了嗎?在一個社會組織中做人同樣是這個道理。
我們看史書和一些歷史劇,往往會發現有一些做臣下的,無論換了哪個皇帝依然是大紅大紫,官位一樣穩固,這就是所謂的幾朝老臣。他們不僅僅是因為活得久而掛個空職位的幾朝老臣,其實很多人都一直掌握著實權,并且在不當政后還能全身而退留下一個好名聲。究其原因,關鍵在于無論換了哪個皇帝,他們都能很好地揣摩上意,都能和皇帝搞好關系。
張廷玉,字衡臣,清朝安徽桐城人,康熙年中進士,在康熙王朝登上了內閣學士的高官位置;在雍正王朝,更是大得雍正青睞,先后當過禮部尚書、戶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職同宰相。雍正王朝是個短命王朝,只有短短的十三年。于是張廷玉又在乾隆王朝當上內閣大學士,仍是位同宰相這樣級別的官職……他前后居官五十年,居首屈一指的宰相席位達二十四年,是真正的三朝宰相……張廷玉卒年八十四歲,富貴壽考,為清代之最。他又是怎樣適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巨大變化的呢?
歸根結底一句話:“改變自我,適應君王?!蔽覀冎恍杩纯磸埻⒂袷窃鯓舆m應君王的不同愛好就知道了。
在整個清王朝中,康熙可算得上是一個英主,他在位六十年,文治武功,開創盛世。從康熙十三年起至康熙四十六年??滴跚扒昂蠛罅窝残医?。但他的巡幸勤于公事,不講排場,主要是為了考察河道的整修情況,以及江南的吏治民情??滴跹残医纤弥_銷,所需費用及供應物品,大多數出自內務府。而每次巡幸所帶的隨從人員,也只有二三百人而已。
張廷玉參加了康熙六次巡幸中的后三次,幾乎每次都由張廷玉起草有關文告,原因很簡單,張廷玉從生活習慣上差不多與康熙一致??滴跤X得“衡臣對心思”,所以總是命他起草相關文告……他也就不遺余力,完全按照康熙的生活準則,嚴格規定拒絕地方官員布置豪華供應,要求地方長官以勤政愛民的具體政績來接受康熙的考核與檢查。
康熙一看,總是大加贊賞地說:“就要這樣,衡臣懂朕的心思?!?/p>
這樣一來,康熙自然就把張廷玉當作心腹近臣來看待了。
康熙一死,兒子雍正繼位,雍正是一個十分古怪的人,脾氣暴躁,手段狠辣,不茍言笑,甚至連聲色之娛都盡量回避。許多臣子對雍正的這一套作風不習慣,張廷玉卻說:“天子就是天子,你不能要求天子去學臣下,而只能要求臣子去適應天子?!?/p>
在這方面,張廷玉費了不少心思,分析雍正的特殊愛好,然后投其所好。
雍正嗜好鼻煙,欽定鼻煙壺式樣;欣賞眼鏡,用于獎勵臣子;玩狗成癡,頻制狗衣;事必躬親,工而不厭,等等。
張廷玉幾乎是按照雍正的各個個人喜好,各有貢獻,比如雍正喜好鼻煙,張廷玉就搜集各種煙壺獻給雍正定奪……雍正喜好用眼鏡獎賞給臣工中的近視眼,張廷玉就給他準備各式各樣的眼鏡,供雍正選來獎賞臣工……總之,雍正愛好什么,張廷玉就搜集和貢獻什么,當然大得雍正的青睞。
到了乾隆王朝,皇上的興趣愛好又變了。乾隆也學他祖父康熙的樣子,在他在位的六十年內,多次巡游江南,但是乾隆巡游江南的主要目的不是出于勤政,而是為了尋歡作樂。
乾隆與康熙不大相同,他最愛鋪張,講究豪華,沿途官府勒索,百姓怨聲載道。他的隨從人員,不是康熙巡幸時的二三百人,而是兩三千人。地方官接待圣駕,更是怠慢不得半點。張廷玉看出了乾隆崇尚奢華的弱點,于是以“年老”為由,拒絕與乾隆同去江南巡游。
乾隆六下江南巡游,總花銷二千多萬兩銀子,這無疑給朝廷財政增加了極大負擔,更給沿途百姓造成了極大危害。
張廷玉趕上了乾隆六次游江南的前三次,但他一次也不參加,與其他許多大臣千方百計想跟乾隆游一次江南不同,張廷玉只是口頭上叫好,贊同乾隆對江南的巡視,但是以自己年邁體弱為由,從來沒有跟隨乾隆去過江南。張廷玉很聰明,這樣做既不會讓乾隆討厭自己,又能保住自己的晚節,不至于被后人唾罵。作為“三朝元老”,張廷玉迅速改變自己的愛好以適應新君王的興趣,有所為有所不為實在是太重要了。
當今也是一樣,公司領導、政府領導換了又換,公司大老板走馬觀花,今天這個注資,明天那個退出是常有的事。一朝天子一朝臣,要把握領導的喜好,順著他的意思來做,這當個幾朝元老就絕對沒有問題了。很多領導都有個毛病,喜歡把前任的政策推倒重來,他想推倒就讓他推去,你反對也沒用,還會成為他的眼中釘。即使領導的做法是錯的,自有有實力的人去反對,自己就算了吧,還是躲在幕后穩定地握著實權的好。
人脈箴言
能做“幾朝老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做了幾朝老臣還能全身而退就更不容易了。關系越發展長久,越要淡定從容,作為“老臣”,不要想著自己資歷老,就可以撈上一筆,就可以居高臨下,這最容易導致晚節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