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能說會道,也就是好好說話,把話說好,這是我們的終極目標。如果要給能說會道設立一個標準的話,那這個標準就應該同時滿足兩個非常重要的條件:要能充分且準確表達說話者的意愿;要能充分考慮且照顧聽話者的感受。說得明白一點,能說會道就是要讓說的人暢快,聽的人舒坦。前一個跟技巧有關,后一個受情商控制。按照先說后聽的邏輯,我們把情商放在了“后一個”。其實,情商除了掌控聽眾的感受之外,還深入到了技巧的細節。比如怎么才能打破說話者心中的壁壘,讓他有話說,這就是情商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我們有“所謂的高情商就是會說話”的說法,事實證明,此言非虛。甚至我們完全可以這么說:要想讓大家有話說,還能好好說,就必須要實現技巧和情商的提升和更新。其中,情商的提升尤為重要。
情商和能說會道的關系,我們可以用“四維溝通術”來闡述。“四維溝通術”是“四象限溝通術”的一個升級版。“四象限溝通術”把人說話這件事用一個坐標的四個象限來表示,這樣能夠讓大家直觀地看到究竟是哪些問題造成了我們不能好好說話的惡果。“四維溝通術”告訴我們,要想能說會道,需要具備四個技能:有話可說,有話敢說,說得清晰,聽得舒服。在這當中,情商直接決定著“有話可說、有話敢說、聽得舒服”三項技能的狀況。這就是情商和能說會道的關系。要解決說話的問題,就必須先提升情商。這是本書暗含的內在邏輯,也是書中的一條暗線。
接下來,我們深入探討了人們在說話時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六大領域:聊天、說服、恭維、拒絕、安慰和談判。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能說會道的六大“痛點”,然后根據這些痛點,針對性地給出了一些具體的表達技巧。這些技巧都暗合“四維溝通術”的內在邏輯。我們在分享針對每個痛點的表達技巧之前,都先用一節的內容來解決怎么才能拆掉自己思維或者認知里的墻的問題,讓說話者有話可說、有話敢說,讓聽者聽得舒服,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情商提升。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能說會道的最終目的。
另外,本書在分享說話技巧的同時,用了較多的反面例子來展示我們平時說話當中的一些不足之處,以便我們能一邊學習說話的技巧,一邊反思自己平時說話時存在的不足。除此之外,本書在撰寫過程中盡可能少地使用那些年代久遠、動輒舉世聞名的“經典”案例,而盡可能多地講我們平時都能看得見、聽得著、遇得上的一些比較接地氣的故事,而且對每個故事的展開都比較充分,為的是帶給您更為真切、細膩的感受,使您對故事背后蘊含的深意有一個更好的體悟。
書中分享的說話技巧未為全面,謹以拋磚引玉之心,摯盼諸位能有所獲益、有所領悟、有所反思,最好是能舉一反三,更好地成就自己的說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