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圓滑處世:幽默可以幫你擺脫尷尬
用幽默的心態(tài)應(yīng)對尷尬
生活中經(jīng)常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有人在很多人面前說出你不想讓他人知道的秘密或揭你的傷疤,從而讓你窘迫萬分,甚至大發(fā)雷霆。
遇到這種情況,怎樣才能不失風度地維護自己的面子呢?
美國前總統(tǒng)林肯長相很普通。有一次,在一個公開場合,有人對林肯說:“你長成這個樣子,還出來干什么?還不如躲在家里別出來。”
毫無疑問,這話是非常不禮貌的。但林肯只是淡淡一笑,回答說:“非常抱歉,我這是身不由己的。”
其實,“身不由己”這個詞是就他的長相來說的,天生這樣,他也沒有辦法。大家聽了之后,都笑了起來,難堪局面也就此化解。
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被動地扮演這種尷尬角色。讓你感到難堪的,可能是你的朋友、同事或者愛人。當著很多人的面,他們?nèi)⌒δ悖蛘吒嬖V別人你不愿提及的往事,讓你心里感到很不舒服。假如你因此而發(fā)飆,對方就會說他只不過是跟你“開個玩笑”而已,還會說你一點幽默感都沒有。
社交專家表示,如果跟這種人打交道,有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
一種是消極的抵抗。要么被羞得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要么情緒爆發(fā)大吵一架。當然,這會讓你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另一種是積極的應(yīng)對。你可以巧妙地利用這些信息,把不利變?yōu)橛欣@樣不但可以有效地抵御“尋釁者”,還能讓自己更受歡迎。
一位著名的社會學家曾經(jīng)對這種窘迫調(diào)查研究了20多年。他指出,遭到公開的羞辱,當然沒人會高興,并且這也不是件可以輕易忽視的小事。當受到公開羞辱而情感受到傷害時,大多數(shù)人會失態(tài)、發(fā)火,或者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不過,你還有另一種選擇——保持理智,控制交往情緒。
你不要花很多時間去琢磨:“為什么這個人要這么對我?”有些人是故意這么做的,也許是因為他們感到了你對他們的潛在威脅,也許是為了報復(fù)在他看來你曾做過對他不利的一些事。另有一些人則僅是心里憋不住事,試圖一吐為快,卻沒有想到自己不經(jīng)意的做法會給別人帶來那么大的傷害。
去琢磨這些人的動機是非常不明智的。對方很可能不知道你會介意這個事情。當你向?qū)Ψ街赋銎溲孕惺ФY時,那些出于好意卻拙于表達的人通常都會馬上向你致歉。
不過,當時應(yīng)采取什么樣的辦法去應(yīng)對,還得看具體情況。你的老板或上司在同事們面前指責你,并且今后還有可能出現(xiàn)這種情況時,你可以這樣回復(fù)上級:“這個問題我待會兒能否單獨向你請教一下?”這樣做既不失風度,又維護了你的自尊。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曾被家人或朋友這樣傷害過,與其采取他們對你的方式回敬,倒不如直截了當?shù)叵蛩麄冋f明,他們的做法已經(jīng)使你受到了傷害。如果他們還這樣做的話,你可以進一步表示自己將不再信賴他們。
當然,不管你采用的是什么辦法,最重要的是一定不要失態(tài)發(fā)火,否則只能使“尋釁者”占優(yōu)勢,而且會招致更深的敵意。
不過,經(jīng)過實踐證明,應(yīng)對這種尷尬的最好方法,就是運用自己的機智和幽默感來化解。下面這兩位女作家之間交往的故事,值得大家借鑒。
一位作家寫了一部書,反響很不錯。出于妒忌,另一位作家走到她面前,不懷好意地說:“你這本書寫得不錯。不過,不知道是誰為你代筆的呢?”
這位作家立即反駁說:“很高興你能夸獎我這本書。不知是誰念給你聽的呢?”
對方嘲諷這個作家不會寫,而作家則回敬對方不會讀,既在情理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用一個玩笑化解了尷尬。
事實上,每個人都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尷尬事。當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一定不能大發(fā)脾氣,那樣只能使結(jié)局更糟糕,而是需要用智慧去解決,用幽默的心態(tài)去對待,用幽默的語言去回敬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