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心三不:不生氣 不計較 不抱怨
- 馮濤編著
- 717字
- 2021-11-18 16:54:05
前言
人生在世,都想獲得他人的認可、尊重,打從心底里都想證明自己的價值,追求更好的自己和更高的生活質量。有時,我們會郁悶地發現,同樣的條件和水平,機會卻落在了別家;相近的辦事能力,領導卻更青睞別人。長此以往,我們必將落后別人一大截,更不要說成功了。這種情況不僅讓人心生焦慮,而最讓人苦悶的是不知道原因。
其實,每個人的言行舉止看在大家眼里,也就有了不同的結論。你是個積極樂觀、寬容真誠的人,還是斤斤計較、處處抱怨的人?你在點滴間流露出來的情緒,已經決定了你的起點和高度。
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可以說,在反復比較自己和別人差距的時候,在糾結于利害得失的時候,你的心態決定了你的高度。
我們為什么要講修心?修心是不與自己斗,更不與人斗,通過調節情緒,來達到自然平和的狀態。修心也是一種修身養性,在種種負面情緒涌上心頭時緊急叫停,將怒火熄滅,不讓其噴發傷人。憤怒傷人傷己,愛發怒的人讓人感覺捉摸不定、脾氣暴躁。
憤怒會沖垮一個人的理智,讓他思考和判斷處于感情用事的狀態;憤怒還會損傷身體,你發泄出來的怒火,同樣也在反噬自己的神經和器官;最嚴重的是,憤怒還會破壞你的人際關系,讓你苦心經營的人脈毀于一旦,讓關心你的家人和朋友傷心。
科學研究發現,情緒是可以“傳染”的。不論正面情緒還是負面情緒,都能由一個人傳給另一個人。這就是我們為什么總說要傳播“正能量”,因為這種積極健康的心態可以帶動周圍人的心情都變得陽光、快樂。而負面情緒則可以讓心情一般的人也染上焦慮、抑郁、嫉妒、怨恨等情緒,導致一個人心態失衡。
修心不止修的是內心的心態,更是修養自我、重新認識自我、面對自我的一個過程。本書將圍繞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系統地講解如何修心持身,助你邁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