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媽媽不打不罵養育男孩
- 王彩虹編著
- 1502字
- 2021-11-18 16:54:52
放手給男孩成長的機會
作為一個好媽媽,要明白的道理是:每代人都要經歷世事變幻的滄桑,每個孩子都要擁抱屬于自己的風雨。孩子的痛苦與孩子的快樂,媽媽都無法阻擋,也無法承擔。過度的保護,只會帶來孩子的無能。松開雙手,讓孩子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才能讓他成長起來。
現在,許多媽媽把愛變成了過度的保護,對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攬,恨不得替他們穿衣、吃飯、上學。總之,生怕他們磕著、碰著或累著,最終使孩子變成了生活的低能兒。這并不是真正的愛,反而是一種害。
小鋒已經是上六年級的孩子了,可是他除了學習之外,一切他這個年齡的孩子能夠做的事情他卻什么都不會做。比如,班上很多同學都已經學會自己做飯了,他卻從來都不知道如何動手做飯。有時候媽媽不在家,他實在餓急了,就見什么能吃的隨便往嘴里塞;如果不幸遇到家中沒有現成可吃的東西,他就只會掏出零花錢出去買。
小鋒從小就習慣了媽媽的照顧,有時候媽媽在出門前把做好的飯菜放在鍋里了,他卻沒想過要去打開鍋蓋瞧一瞧,結果只胡亂地吃了些零食充饑。媽媽回來看到鍋里的飯菜一動沒動,只有無奈地搖頭。從此,每次媽媽出門,必定要把飯菜給他準備好,盛在碗盤中,并放在最顯眼的地方,讓他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看得見。
最近學校開展了一次表孝心活動,要求學生每人回家為父母做一件事,以表達自己的孝心。小鋒想來想去也不知哪些事情自己做得來的,最后他想那就煮一次飯吧。因為煮飯是最簡單的,只要將米洗了放在電飯煲里,然后插上插頭就OK了。想到就做,小鋒一回到家就跑進廚房,盛上一小碗米放進鍋里淘洗。正淘著米,小鋒想,光煮飯好像不能表達孝心啊,平時聽媽媽說黑米很有營養,吃了可以美容保健。何不加點黑米放在里面呢?于是,他又往鍋里加了點黑米。正得意自己做了一鍋營養米飯時,小鋒發現問題來了,怎么這黑米不像大米那樣沉在鍋底,反倒都漂在了水面上呢?正在鍋前發呆,媽媽回來了,看著水面上漂著一層黑東西,連忙問他:“你在做什么?怎么把黑芝麻放進飯鍋里???”
“不是黑米嗎?怎么是黑芝麻了?”看到小鋒居然連黑米和黑芝麻都分不清楚,媽媽真是又氣又惱。
其實,在生活中像小鋒這樣的生活低能兒真的不在少數。好媽媽要明白:每代人都要經歷世事變幻的滄桑,每個孩子都要學會擁抱屬于自己的風雨。孩子的痛苦與孩子的快樂,媽媽都無法阻擋,也無法承擔。過度的保護,只會帶來孩子的無能。松開雙手,讓孩子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才能讓他成長起來。
教子良方
第1招: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
三四歲的孩子可以做一些如整理報紙、給下班的爸爸媽媽拿拖鞋等簡單的勞動;四五歲的孩子可做一些較為固定的家務,如打掃房間時讓他抹桌椅、吃飯時讓他收放餐具等;五六歲的孩子勞動技能有較大提高,可讓他們獨立完成一些家務活,如洗碗筷、洗手絹等。媽媽可以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身體狀況,給孩子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第2招:在家務勞動中讓孩子掌握生活技能
在參加家務勞動中,讓孩子逐步學會穿衣服、系鞋帶、洗手洗臉洗腳、洗手絹襪子、疊被褥、掃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圖書和玩具等。孩子稍大后,可教孩子逐步學會洗小件衣物、收拾屋子、倒垃圾、摘菜、洗菜等這些家務勞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還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3招:給孩子“做”的機會
在生活中,疊衣服、整理書包、吃飯、穿衣,這些小事都是孩子有能力自己完成的,而且他們也會樂意去做。只要我們給他們機會,他們一定能做好。
第4招: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讓孩子學會生活自理的能力,是每個媽媽的責任,我們不要讓過度的保護措施,影響了孩子的正常成長。不要等到孩子長大成人,再去責怪他們缺乏獨立性。須知,孩子的獨立性源于媽媽從小對他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