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陌上花開君子香 最奇不過呂碧城
- 程悅
- 958字
- 2021-11-18 16:46:43
5
呂碧城9歲那年,曾應父母之命,與同邑汪姓鄉紳之子訂婚。
那時,呂家家底殷實,富甲鄉里,與這樣的人家締結姻緣,旁人自然趨之若鶩,求之不得。
然而,聽聞呂家遭受如此變故,汪家不但沒有出手相助,反而提出了退婚。理由是嚴氏被擄幽禁是件不光彩,有失名譽的事情。而且,呂碧城小小年紀便能“呼風喚雨”,竟使喚得江寧布政使、兩江總督出面,將土匪拿住,解救了母親,這也令“夫家”起了戒心。此女年幼便有此能耐,倘若入得家門,豈不上房掀瓦?斷斷留不得。無論怎樣冠冕堂皇的理由,都不過是一個搪塞的借口。呂家落敗,財產盡失,怕才是退婚的終極理由。
且不說那時女子訂婚身不由己,退婚更被視為奇恥大辱。按照當時的風俗,女孩一旦訂婚,便相當于許了人家。被退婚,你便是再好,恐怕也難覓得婆家。
面對汪家的薄情寡義,落井下石,嚴氏卻只能打落牙齒咽肚默默承受。而呂碧城彼時心思誰人能曉!無盡的委屈,無數的酸甜苦辣,唯有自知,唯有自飲!
少年失怙,家產被奪、夫家退婚,對這段不堪回首的家庭變故,呂碧城在后來寄居天津塘沽舅家時,曾賦《感懷詩》二首:
荊枝椿樹兩凋傷,回首家園總斷腸。剩有幽蘭霜雪里,不因清苦減芬芳。
燕子飄零桂棟摧,烏衣門巷劇堪哀。登臨試望鄉關道,一片斜陽慘不開。
前一首暗指家中兩兄弟不幸早夭,道出了當初家境之悲慘,但同時也表達了自己不為困境屈服的決心;后一首寫到寡母孤女棲身之所被族人強占,被逼離開故土寄居娘家的情形。少女時代的呂碧城,過早地經歷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也過早地看透了世態炎涼。
應該感謝苦難,在苦難中,呂碧城鍛煉了自己應對困境的能力,也通過鍛煉,讓自己的心智變得更加堅強。她的心中自此埋下了一顆渴望自由的種子。她以為,女人若要在風雨塵世立足,必得自強自立。不依賴父母,不依賴婆家,不依賴男人,可依賴的,唯有自己。呂碧城日后在各個階段、各個領域的成功,無不打上了這一時期思想特征的烙印,體現出她凡事自立自主、特立獨行的鮮明個性。
退婚事件讓呂碧城變得堅強,但無可否認的是,這一變故同樣扭曲了她對婚姻的看法。退婚陰影始終在她心中無法抹去,小小的心房很難再接納男人進來,進駐屬于她的世界。好在苦難的經歷給呂碧城抒寫詩詞以太多現實的素材,促使她“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并逐漸蛻變成為更加成熟、詩詞蘊含更加深厚的女詞人,在300年來的詞界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