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史記(第七冊)
  • (西漢)司馬遷
  • 12816字
  • 2021-11-19 11:52:18

第五十九卷
魏公子列傳第十七

魏公子即信陵君,是“戰國四公子”之一。他名冠諸侯,聲震天下,其才德遠遠超過齊之孟嘗、趙之平原、楚之春申,《魏公子列傳》便是司馬遷傾注了高度熱情為信陵君所立的一篇專傳。

傳中詳細地敘述了信陵君從保存魏國的目的出發,屈尊求賢,不恥下交的一系列活動,如駕車虛左親自迎接門役侯嬴于大庭廣眾,多次卑身拜訪屠夫朱亥以及秘密結交賭徒毛公、賣漿者薛公等;著重記寫了他在這些“巖穴隱者”的鼎力相助下,不顧個人安危,不謀一己之利,挺身而出完成“竊符救趙”和“卻秦存魏”的歷史大業。這就歌頌了信陵君心系魏國、禮賢下士、救人于危難的思想品質。這也是本傳的主旨所在。誠如《太史公自序》所言,“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詘于不肖,唯信陵君為能行之”。值得注意的是,傳中以大量筆墨描寫了下層社會的幾個人物(也可以看作附傳)。特別是門役侯嬴,他身處市井心懷魏國,才智遠非那般王侯公卿所能比。如果說,信陵君在歷史舞臺上演出了一幕“竊符救趙”的壯舉而為人們所稱頌的話,那么,門役侯嬴則是這幕壯舉的總導演,他更令人敬佩、景仰。這反映了司馬遷重視人民群眾力量的進步歷史觀。信陵君的結局是不幸的,他才高遭嫉,竟被魏王廢黜,以致沉湎酒色,終因“病酒”而死。這既真實地揭示了信陵君思想性格的弱點,更重要的是揭露了最高統治者嫉賢妒能、打擊忠良的丑惡行徑,可以說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某種帶有規律性的東西。

通篇洋溢著作者對信陵君的敬慕、贊嘆和惋惜的感情,不獨篇名直呼“公子”,就是文中稱“公子”即有一百四十七次,所謂“無限唱嘆,無限低徊”。茅坤說:“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傳亦太史公得意文。”(《史記鈔》)可算是知言了。

【原文】

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1]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昭王薨[2],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3]。是時范雎亡[4]魏相秦,以怨魏齊故[5],秦兵圍大梁,破魏華陽下軍[6],走芒卯[7]。魏王及公子患之。

【注釋】

[1]魏昭王:魏遫(sù),戰國時魏國第五個國君,魏襄王的兒子。前295—前277年在位。

[2]薨(hōnɡ):周朝時諸侯死去叫薨,后來有封爵的大臣死去也叫薨。

[3]信陵君:封號,即封作信陵地方的領主。

[4]范雎(?—前255)字叔,魏國人。亡:逃亡。

[5]以……故:因……的緣故。

[6]大梁:魏國都城,在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華陽下軍:魏國駐扎華陽的軍隊。華陽,山名,在今河南省新密市境內。

[7]走:趕走。芒卯:魏軍主將。

【原文】

公子為人仁而下士[1],士無賢不肖[2]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千里爭往歸[3]之,致[4]食客三千人。當是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5]魏十余年。

【注釋】

[1]下士:尊重士人。

[2]不肖(xiào):不像樣;不賢。

[3]方數千里:見方幾千里以內的地區。歸:歸附。

[4]致:招徠,延攬。

[5]加兵:用兵侵犯。加,施。謀:作侵犯的打算。十余年:大致指魏安釐王十二年—三十年(前265—前247)的情形。

【原文】

公子與魏王博[1],而北境傳舉烽[2],言“趙寇[3]至,且入界[4]”。魏王釋[5]博,欲召大臣謀。公子止王曰:“趙王田獵[6]耳,非為寇也。”復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頃[7],復從北方來傳言曰:“趙王獵耳,非為寇也。”魏王大驚,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趙王陰事[8]者,趙王所為,客輒[9]以報臣,臣以此知之。”是[10]后魏王畏公子之賢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

【注釋】

[1]博:古代的一種棋。

[2]舉烽:發警報。

[3]寇:侵犯。

[4]且:將要,快要。界:魏國北方的邊界。

[5]釋:放下,中止。

[6]田獵:在野外打獵。

[7]居頃:過了不久。

[8]深得:據《索隱》引:譙周作“探得”,也通,而且比“深得”淺顯。陰事:隱秘的事情。

[9]輒:每每,經常。

[10]是:此,這。

【原文】

魏有隱士[1]曰侯嬴,年七十,家貧,為大梁夷門[2]監者。公子聞之,往請[3],欲厚遺[4]之。不肯受,曰:“臣[5]修身潔行數十年,終不以監門困故而受公子財。”公子于是乃置酒[6]大會賓客。坐定,公子從[7]車騎,虛左[8],自迎夷門侯生[9]。侯生攝敝[10]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11],不讓,欲以觀[12]公子。公子執轡[13]愈恭。侯生又謂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14]中,愿枉車騎過[15]之。”公子引車[16]入市,侯生下見其客朱亥,俾倪[17]故久立,與其客語,微察[18]公子。公子顏色愈和。當是時,魏將相宗室賓客滿堂,待公子舉酒[19]。市人皆觀公子執轡。從騎皆竊罵侯生。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20]。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贊賓客[21],賓客皆驚。酒酣,公子起,為壽[22]侯生前。侯生因謂公子曰:“今日嬴之為公子亦足矣[23]。嬴乃夷門抱關者[24]也,而公子親枉車騎,自迎嬴于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過[25],今公子故過之[26]。然嬴欲就[27]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車騎市中[28],過客以觀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為小人,而以公子為長者[29]能下士也。”于是罷酒,侯生遂為上客[30]

【注釋】

[1]隱士:古代指有學問、有政治才能,但隱居起來不愿參加政治活動的人。

[2]夷門:大梁城有十二個城門,東門叫夷門。

[3]請:問候,訪問。

[4]厚:重,多。遺(wèi):贈送。

[5]臣:侯嬴自稱。古人對人表示謙卑,自稱臣。

[6]置酒:辦酒席。

[7]從:使車騎相從,即帶著隨從的車馬。使動用法。

[8]虛左:空著左邊的座位。

[9]侯生:指侯嬴。生,先生的省稱。先秦時,“生”為士人的通稱。

[10]攝:整理,整頓。敝:破舊。

[11]載:乘坐。上坐:上首座位。

[12]觀:觀察;考驗;窺測。

[13]執轡(pèi):握著馭馬的韁繩。

[14]客:這里是朋友的意思。屠:屠宰牲畜的地方。

[15]枉:本作“曲”解,這里引申有“屈辱委屈”的意思。過:訪問。

[16]引車:按著路線趕車。引,領著;帶著。

[17]俾倪:通“睥睨”。

[18]微察:暗中觀察。

[19]舉酒:開宴。

[20]謝:辭謝;辭別。就車:登車。

[21]遍贊賓客:遍贊賓客于侯生,向侯生周遍地介紹賓客。

[22]為壽:向尊長者敬酒,致辭祝賀。

[23]為公子亦足矣:給公子盡力也夠了。

[24]抱關者:抱門閂的人。關,門閂。

[25]不宜有所過:不應當去訪問別人。另一種解釋是,不宜對我有太過分的表示。下句的“故過之”是“誠然是太過分了”的意思。“過”作“過分”解。

[26]今公子故過之:今,應作“令”,意思是我令公子特意陪我去訪問朋友。

[27]就:成就。

[28]立:使動用法。“市中”前面省介詞“于”,全句意思是,故意使您的車馬久久地停在市場上。

[29]長者:年長的人;有德行的人。

[30]上客:高級食客。

【原文】

侯生謂公子曰:“臣所過屠者[1]朱亥,此子賢者,世莫能知,故隱[2]屠間耳。”公子往數[3]請之,朱亥故不復謝[4],公子怪之。

【注釋】

[1]屠者:屠夫。

[2]隱:埋沒的意思。

[3]數:多次;屢次。

[4]復謝:答謝;回拜。

【原文】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1]已破趙長平軍,又進兵圍邯鄲。公子姊為趙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數遺魏王及公子書,請救于魏。魏王使將軍晉鄙將[2]十萬眾救趙。秦王使使者[3]告魏王曰:“吾攻趙旦暮[4]且下,而諸侯敢救者,已[5]拔趙,必移兵先擊之。”魏王恐,使人止晉鄙,留軍壁鄴[6],名為救趙,實持兩端[7]以觀望。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8]于魏,讓魏公子曰:“勝所以自附為婚姻[9]者,以公子之高義[10],為能急[11]人之困。今邯鄲旦暮降秦而魏救[12]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縱[13]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數請魏王,及賓客辯士說[14]王萬端。魏王畏秦,終不聽公子。公子自度[15]終不能得之于王,計[16]不獨生而令趙亡,乃請賓客,約[17]車騎百余乘,欲以客往赴[18]秦軍,與趙俱死。

【注釋】

[1]秦昭王(前324—前251):戰國時秦國國君,即秦昭襄王。前306—前251年在位。

[2]將(jiànɡ):領兵。

[3]使使者:派遣使臣。

[4]旦暮:早晨或晚上。形容時間短。

[5]已:在……以后。

[6]留軍:停止進軍。壁:原義是營壘,這里作動詞,駐扎的意思。鄴:魏國邑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

[7]持兩端:比喻左右搖擺,拿不定主意。兩端,兩頭,兩方面。

[8]冠蓋相屬(zhǔ):穿戴著禮服禮帽,坐著車子,連續地到來。冠,指使者穿戴的衣帽。蓋,指使者乘坐的車。

[9]自附為婚姻:有婚姻關系的一種謙詞,猶如說高攀結了親。自附,自愿地依附。

[10]高義:行為高尚,講義氣。另一種解釋是:高度的友誼。義,情誼。

[11]急:解救急難。動詞。

[12]救:救兵。

[13]縱:縱令;即使。

[14]說(shuì):勸說。端:理由。

[15]度(duó):估量;推斷。

[16]計:計劃;盤算。引申有“決定”的意思。

[17]約:湊集,預備。

[18]赴:投入。

【原文】

行過夷門,見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軍狀[1]。辭決[2]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3],老臣不能從。”公子行數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備[4]矣,天下莫不聞,今吾且死而侯生曾[5]無一言半辭送我,我豈有所失[6]哉?”復引車還,問侯生。侯生笑曰:“臣固[7]知公子之還也。”曰:“公子喜士,名聞天下。今有難[8],無他端[9]而欲赴秦軍,譬若以肉投餒虎[10],何功[11]之有哉?尚安事[12]客?然公子遇[13]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14],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公子再拜,因問。侯生乃屏人間語[15],曰:“嬴聞晉鄙之兵符[16]常在王臥內,而如姬最幸[17],出入王臥內,力能竊之。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如姬資之[18]三年,自王以下欲求報其父仇,莫能得。如姬為[19]公子泣,公子使客斬其仇頭,敬進[20]如姬。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21],顧未有路[22]耳。公子誠一開口請如姬,如姬必許諾,則得虎符奪晉鄙軍,北救趙而西卻[23]秦,此五霸之伐[24]也。”公子從其計,請如姬。如姬果盜晉鄙兵符與公子。

【注釋】

[1]具:通“俱”,都;全。狀:情況。

[2]辭決:辭別。決,通“訣”,長別。

[3]勉之矣:好好努力吧。

[4]備:周到;完備。

[5]曾(cénɡ):竟然。

[6]失:過失;錯誤。

[7]固:早已;本來就。

[8]難(nàn):危難;困難。

[9]他:其他;別的。端:頭緒;辦法。

[10]餒(něi)虎:餓虎。

[11]功:功用;用處。

[12]尚:還。事:用。

[13]遇:待。

[14]送:不僅指送行,也指贈言。

[15]屏(bǐnɡ)人:遣開左右的人。間(jiàn)語:密談;私語;悄悄地說。

[16]兵符:軍事上用的符。

[17]如姬:魏安釐王最寵愛的妃子。幸:指得到帝王寵愛。

[18]資:積蓄。這里指含恨。之:指殺父的仇恨。

[19]為(wèi):對。

[20]進:獻給。

[21]無所辭:沒有可推辭的。

[22]顧:但是。路:機會;方法。

[23]卻:打退。

[24]五霸:春秋時先后稱霸的五個諸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句踐。伐:功業。

【原文】

公子行,侯生曰:“將在外,主[1]令有所不受,以便[2]國家。公子即合符,而晉鄙不授公子兵而復請[3]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與俱[4],此人力士。晉鄙聽,大善;不聽,可使擊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晉鄙嚄唶宿將[5],往恐不聽,必當殺之,是以泣耳,豈畏死哉?”于是公子請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6]屠者,而公子親數存[7]之,所以不報謝者,以為小禮[8]無所用。今公子有急[9],此乃臣效命之秋[10]也。”遂與公子俱。公子過謝侯生。侯生曰:“臣宜從,老不能。請數[11]公子行日,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12]自剄,以送[13]公子。”公子遂行。

【注釋】

[1]主:國君。

[2]以便:以求便利于。

[3]而:通“如”,如果。請:請示,含有核對。

[4]俱:一同去。

[5]嚄唶(huò zé):原意是大笑大呼,這里形容有威風、有氣派的樣子。宿將:有資格、有經驗的老將。

[6]鼓刀:動刀宰殺。

[7]存:體恤慰問。

[8]小禮:指來往回拜一類的瑣碎禮節。

[9]急:急難之事。

[10]效命:獻出生命。秋:時機。

[11]數(shǔ):計算。動詞。

[12]北鄉(xiànɡ):面向北方。趙國在魏國的北方,所以這樣說。鄉,通“向”。

[13]送:這里是報答、報效的意思。

【原文】

至鄴,矯[1]魏王令代晉鄙。晉鄙合符,疑之,舉手視公子[2]曰:“今吾擁十萬之眾,屯[3]于境上,國之重任,今單車來代之[4],何如哉?”欲無聽。朱亥袖[5]四十斤鐵椎,椎[6]殺晉鄙,公子遂將晉鄙軍。勒[7]兵下令軍中曰:“父子俱在軍中,父歸;兄弟俱在軍中,兄歸;獨子無兄弟,歸養[8]。”得選兵[9]八萬人,進兵擊秦軍。秦軍解去[10],遂救邯鄲,存趙。趙王[11]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負alt矢為公子先引[12]。趙王再拜曰:“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也。”當此之時,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13]。公子與侯生決,至軍,侯生果北鄉自剄。

【注釋】

[1]矯(jiǎo):假托;假稱。

[2]舉手視公子:晉鄙表示對信陵君輕慢不信任的態度。

[3]屯:駐防;駐扎。

[4]單車:指信陵君只有少數隨從,沒有護衛的軍隊。之:指晉鄙自己。

[5]袖:藏在衣袖里。

[6]椎:用椎子打。動詞。

[7]勒:約束;統率;管轄。

[8]歸養:回家奉養父母。

[9]選兵:經過挑選的精兵。

[10]解去:解圍而去。

[11]趙王:指趙孝成王。

[12]alt矢為公子先引:這是一種極隆重的禮節,是自居于奴仆地位的一種表示。alt,盛弩箭的皮革袋子。先引,在前面引路。

[13]自比于人:把自己比他人(指信陵君)。

【原文】

魏王怒公子之盜其兵符,矯殺晉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卻秦存趙,使將將其軍[1]歸魏,而公子獨與客留趙。趙孝成王德[2]公子之矯奪晉鄙兵而存趙,乃與平原君計,以五城封公子。公子聞之,意驕矜[3]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說公子曰[4]:“物[5]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矯魏王令,奪晉鄙兵以救趙,于趙則有功矣,于魏則未為忠臣也。公子乃自驕而功之[6],竊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責,似若無所容者。趙王掃除[7]自迎,執主人之禮,引公子就西階[8]。公子側行辭讓[9],從東階上。自言罪過,以負[10]于魏,無功于趙。趙王侍酒[11]至暮,口不忍獻五城,以公子退讓也。公子竟留趙。趙王以鄗為公子湯沐邑[12],魏亦復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趙。

【注釋】

[1]使將將其軍:前一個“將”,將領,部將。

[2]德:感德,感激。

[3]驕矜(jīn):驕傲夸耀。

[4]客有說公子曰:這件事發生在前257年,以五城封公子之時。

[5]物:事情。

[6]功:意動用法。之:語尾助詞。

[7]掃除:打掃臺階。除,臺階。古代迎接遠道的貴賓,主人必須為客人灑掃道路。

[8]公子就西階:古代宮室坐北朝南,升堂禮節是,主人從東階上,客人從西階上。趙王執行主人之禮,所以“引公子就西階”。

[9]側行辭讓:側著身子前進,表示謙退禮讓。

[10]以:因為。負:違背;辜負。

[11]侍酒:陪著飲酒。

[12]鄗:趙國邑名。在今河北省柏鄉縣北。湯沐邑:春秋以前是天子賜給諸侯來朝時齋戒自潔的地方;戰國以后,湯沐邑的名義還存在,實際上已成為國君賜給大臣的臨時封邑。

【原文】

公子聞趙有處士[1]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賣漿[2]家,公子欲見兩人,兩人自匿[3]不肯見公子。公子聞所在,乃間步往從此兩人游[4],甚歡。平原君聞之,謂其夫人曰:“始[5]吾聞夫人弟公子天下無雙,今吾聞之,乃妄[6]從博徒賣漿者游,公子妄人[7]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謝夫人去,曰:“始吾聞平原君賢,故負魏王而救趙,以稱[8]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舉[9]耳,不求士也。無忌自在大梁時,常聞此兩人賢,至趙,恐不得見。以無忌從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10],今平原君乃以為羞,其[11]不足從游。”乃裝為去[12]。夫人具以語[13]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謝[14],固[15]留公子。平原君門下聞之,半去平原君歸公子,天下士復往歸公子,公子傾[16]平原君客。

【注釋】

[1]處(chǔ)士:古代稱有才德而隱居不做官的人。

[2]漿:酒的一種,略帶酸味。

[3]自匿:主動地隱藏起來。

[4]間(jiàn)步:秘密地步行。游:來往;交游。

[5]始:當初;從前。

[6]妄:胡亂。

[7]妄人:荒唐的人。

[8]稱(chèn):順遂;滿足。

[9]豪舉:氣魄很大的舉動。

[10]不我欲也:即“不欲我也”。否定句中的賓語前置。

[11]其:大概是、恐怕是的意思。

[12]裝:整理行裝。為去:準備動身離去。

[13]語(yù):告訴。

[14]免冠謝:摘去帽子謝罪。古人脫帽露頂是賠禮認罪的表示。

[15]固:堅決。

[16]傾:超過;勝過。

【原文】

公子留趙十年[1]不歸。秦聞公子在趙,日夜出兵東伐魏。魏王患之,使使[2]往請公子。公子恐其[3]怒之,乃誡[4]門下:“有敢為魏王使通[5]者,死。”賓客皆背魏之[6]趙,莫敢勸公子歸。毛公、薛公兩人往見公子曰:“公子所以重[7]于趙,名聞諸侯者,徒[8]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9],使秦破大梁而夷[10]先王之宗廟,公子當[11]何面目立天下乎?”語未及卒,公子立變色,告車趣駕[12]歸救魏。

【注釋】

[1]留趙十年:自趙孝成王九年—十九年(前257—前247)。

[2]使使:前面的“使”:派遣,命令。動詞。后面的使:使者。名詞。

[3]其:指魏王。代詞。

[4]誡:警告;叮囑。

[5]通:通報;傳達。

[6]背:離開。之:到。

[7]重:尊重。

[8]徒:只;但。

[9]恤(xù):顧惜;體恤。

[10]夷:平毀。

[11]當:將。

[12]告:吩咐。車:管車的人。趣(cù):趕快;急促。駕:把馬套上車。

【原文】

魏王見公子,相與泣,而以上將軍[1]印授公子,公子遂將。魏安釐王三十年[2],公子使使遍告諸侯。諸侯聞公子將,各遣將將兵救魏。公子率五國[3]之兵破秦軍于河外,走蒙驁[4]。遂乘勝逐秦軍至函谷關,抑[5]秦兵,秦兵不敢出。當是時,公子威振[6]天下,諸侯之客進兵法,公子皆名[7]之,故世俗稱《魏公子兵法》[8]

【注釋】

[1]上將軍:官名,統率軍隊的最高將領。

[2]魏安釐王三十年:前247年。

[3]五國:指趙、韓、齊、楚和燕。

[4]蒙驁(ào):秦國的上卿,后為將。

[5]抑:壓制;控制。

[6]振:通“震”。

[7]名:命名;署名。動詞。稱占田為“名田”。

[8]世俗:指社會上一般人。魏公子兵法:《漢書·藝文志》載有《魏公子》二十一篇、圖十卷。已失傳。

【原文】

秦王患之,乃行[1]金萬斤于魏,求[2]晉鄙客,令毀[3]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4]在外十年矣,今為魏將,諸侯將皆屬,諸侯徒聞魏公子,不聞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時定南面而王[5],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數使反間[6],偽賀公子得立為魏王未也。魏王日聞其毀,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將。公子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7]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8],多近婦女。日夜為樂飲者四歲,竟病酒[9]而卒。其歲[10],魏安釐王亦薨。

【注釋】

[1]行:運送;使用。

[2]求:尋找;訪求。

[3]毀:詆毀。

[4]亡:逃亡。

[5]南面而王:坐北面南,自立為王。

[6]反間(jiàn):利用敵人的間諜使敵人獲得虛假的情報。

[7]謝病:推說有病。

[8]醇(chún)酒:濃烈的酒。

[9]病酒:飲酒過多而害病。

[10]其歲:魏安釐王三十四年(前243)。

【原文】

秦聞公子死,使蒙驁攻魏,拔二十城[1],初置東郡[2]。其后秦稍蠶食魏[3],十八歲而虜魏王[4],屠大梁[5]

【注釋】

[1]拔二十城:事在魏無忌死后一年,即魏景湣王(安釐王的兒子,前242—前228年在位)元年。

[2]東郡:在今河北省東南端和山東省西部一帶,治所在濮陽(今河南省濮陽縣西南)。

[3]稍蠶食魏:據《魏世家》記載:“二年(指魏景湣王二年,即公元前241年),秦拔我朝歌……三年,秦拔我汲。五年,秦拔我垣、蒲陽、衍。”就是秦國“稍蠶食魏”的具體事實。

[4]十八歲:指魏無忌死后十八年。魏王:名假。景湣王的兒子。前227—前225年在位。

[5]屠大梁:指秦國引河水淹大梁的事。屠,即毀壞城池,屠殺城中的軍民。

【原文】

高祖始微少[1]時,數聞公子賢。及即天子位,每過大梁,常祠[2]公子。高祖十二年[3],從擊黥布[4]還,為公子置守冢[5]五家,世世歲以四時[6]奉祠公子。

【注釋】

[1]高祖:漢高祖劉邦。始:當初。微少:貧賤。指沒有當皇帝的時候。

[2]祠:祭祀。

[3]高祖十二年:前195年。

[4]黥(qínɡ)布(?—前195):英布。

[5]冢(zhǒnɡ):墳墓。

[6]四時:四季。

【原文】

太史公曰:吾過大梁之墟[1],求問其所謂夷門。夷門者,城之東門也。天下諸公子[2]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巖穴隱者[3],不恥下交[4],有以[5]也。名冠[6]諸侯,不虛[7]耳。高祖每過之而令民奉祠不絕也。

【注釋】

[1]墟(xū):廢址;遺址。

[2]諸公子:指孟嘗君、平原君、春申君等。

[3]巖穴隱者:指居住山野的隱士。

[4]不恥下交:不以與學問較差或地位較低的人交朋友為可恥。

[5]以:道理;緣故。

[6]冠(ɡuàn):居第一位;在前面。

[7]虛:虛假。

【譯文】

魏公子無忌,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釐王的同父異母弟弟。魏昭王逝世后,魏安釐王即位,賜封公子為信陵君。這時候,范雎逃離魏國,做了秦國的宰相。因為怨恨魏齊的緣故,秦軍圍攻魏國,打敗了魏國在華陽城下的軍隊,趕走了魏將芒卯。魏昭王和公子無忌都為這件事憂慮。

魏公子無忌為人仁厚,而又能禮賢下士,凡是士人,不論才能高低,都能謙虛地對他們以禮相待,不敢因為自己富貴怠慢士人。因此,縱橫幾千里地方的士人都爭相前往歸順他。他招徠的食客有三千人。在這個時期,各諸侯國因為公子賢能,門客又多,十多年來不敢進軍侵犯魏國。

有一次,魏公子跟魏王下棋時,從北方邊境傳來了烽火警報,說“趙國侵略軍來了,快要進入邊界”。魏王停止下棋,想要召集大臣來商議。魏公子勸止魏王說:“趙王打獵而已,不是進行入侵。”兩人仍然下棋。魏王害怕,心不在下棋上。過了一會兒,又從北方傳來消息說:“趙王打獵而已,不是進行入侵。”魏王非常吃驚,說:“公子為什么知道這回事呢?”魏公子說:“我的門客有人能夠打聽到趙王的秘密行動,趙王的所作所為,門客總是把它報告我,所以我知道。”從此以后,魏王害怕魏公子的賢能,不敢把國家的政治大事委任魏公子。

魏國有個隱士名叫侯嬴,七十歲了,家里貧困,擔任大梁夷門的看門人。魏公子聽說有這樣一個人,前往訪問,要豐厚地送他財物。侯嬴不肯接受,說:“我修身養性幾十年,總不能由于看門貧困的原因而接受公子的財物。”魏公子當時就擺設酒席,大請賓客。客人坐定之后,魏公子讓車馬隨從,并空著車子左邊的座位,親自到夷門迎接侯先生。侯先生整理了破舊的衣帽,直接登上魏公子乘坐的車的上位,毫不謙讓,想以此來觀察公子。魏公子握著馬韁繩,顯得更加恭敬。侯先生又對魏公子說:“我有個客人在市場的屠宰坊中,希望委屈您的車馬,讓我去訪問他。”魏公子駕車到市場里,侯先生下車去會見他的客人朱亥,眼睛瞟看魏公子,故意久久地站著跟他的客人說話,暗中觀察魏公子。魏公子臉色更加溫和。正當這時候,魏國的將相、王族、賓客濟濟一堂,等待魏公子舉杯祝酒。市場里的人都看到魏公子拿著馬韁繩,隨從人員都暗地里咒罵侯先生。侯先生看到魏公子的臉色始終不變,才辭別客人,登上車子。回到家里,魏公子領著侯先生就坐上位,并一一地介紹賓客,賓客都非常吃驚。正當酒喝得酣暢的時候,魏公子起立,來到侯先生面前敬酒祝福。侯先生便對魏公子說:“今天我侯嬴難為公子的也夠多了。我只是夷門的看門人,公子卻親自委屈駕著車馬,親自在大庭廣眾之中迎接我。我本不該去訪問客人,卻故意委屈公子的車馬去訪問他。然而,我侯嬴想成全公子的名聲,故意讓公子的車馬久久地站立在市場里,去訪問客人,以此觀察公子,公子更加恭敬。市民都以為我侯嬴是小人,而把公子看作能禮賢下士的長者。”酒席至此結束,侯先生于是成為魏公子的上賓。

侯先生對魏公子說:“我所訪問的屠夫朱亥,這個人是個有才能的人,世人沒有誰能了解他,所以隱在屠宰坊里罷了。”魏公子多次前往訪問他,朱亥故意不回訪致謝,魏公子對此感到奇怪。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經打破趙國在長平的駐軍,又進軍圍攻邯鄲。魏公子的姐姐是趙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她數次送信給魏王和魏公子,向魏國求援。魏王派將軍晉鄙帶領十萬軍隊去援救趙國。秦王派使者警告魏王說:“我進攻趙國,早晚就要拿下來。假如各諸侯國有敢援救趙國的,在我攻下趙國以后,一定要轉移軍隊先進攻它。”魏王害怕起來,派人讓晉鄙停止前進,把軍隊停留駐防在鄴縣,名義上是救援趙國,其實是抱著猶豫不決而觀望的態度。平原君的使者冠蓋相望,接踵而來魏國,責備魏公子說:“我趙勝之所以要高攀您,締結婚姻關系,是由于您重義氣,又能以別人的困難為急。現在,趙國早晚就要投降秦國,而魏國的救兵不來,您能以別人的困難為急的義氣在哪里呢?況且您即使輕視我趙勝,拋棄我,讓我去投降秦國,難道也不愛惜您的姐姐嗎?”魏公子為此而憂愁,多次請求魏王,并請自己的賓客、辯士千方百計游說魏王。魏王害怕秦國,始終不肯聽從魏公子。魏公子自己預計終究不能得到魏王的幫助,又想不能只讓自己生存而使趙國滅亡,就請賓客準備一百多輛車馬,想帶領賓客去沖入秦軍陣地,跟趙國共生死。

魏公子的隊伍經過夷門,見到了侯先生,就把要同秦軍決死的情況都告訴了他。告別以后,隊伍就出發了。侯先生說:“公子努力吧,老臣我不能跟隨了。”魏公子走了幾里路,心里不愉快,心想:“我對待侯先生夠周到的了,天下沒有誰不曾聽說。現在我將要死命,而侯先生竟然沒有一言半語送給我,我難道有過失的地方嗎?”魏公子又把車馬掉轉回頭,追問侯先生。侯先生笑著說:“我本來就知道您會回來的。”他又說:“您喜愛士人,名聲傳聞天下。現在有了急難,沒有別的辦法而想沖入秦軍陣地,這好比把肉投給餓虎,有什么功效呢?又何必供養門客?然而,您待我情深,您要往秦國而我不送行,因此知道您恨我而又回返。”魏公子拜了兩拜,趁勢請教侯先生。侯先生就屏退旁人秘密交談。他說:“我聽說晉鄙的兵符經常放在魏王的臥室里,而如姬最受寵幸,在魏王的臥室里進進出出,有辦法可以偷到兵符。我還聽說如姬的父親被人謀殺,如姬懷恨三年,從魏王以下,都想尋找機會替她報殺父之仇,沒有人能找到。如姬對魏公子哭訴,魏公子派人斬了她仇人的頭,恭敬地獻給如姬。如姬要替您效死而不會有推辭的時候,只因還沒有找到機會罷了。您如果一開口請求如姬幫忙,如姬一定會答應,那么您就能得到虎符奪取晉鄙的軍隊,然后往北救援趙國,向西擊退秦軍,這是五霸一樣的功業啊!”魏公子聽從侯嬴的計謀,請求如姬幫忙。如姬果真偷了晉鄙的兵符給魏公子。

魏公子出發時,侯先生說:“將軍在外,君命有時可以不接受,為的是有利于國家。公子如果合了兵符,但晉鄙把軍隊交給您,還要請示魏王,事情一定危險了。我的客人屠夫朱亥可跟您一起去,這人是個大力士。晉鄙如能聽從,就太好了;如不能聽從,就可以讓朱亥擊殺他。”這時候,魏公子哭了。侯先生說:“公子怕死嗎?為什么哭呢?”魏公子說:“晉鄙是一位叱咤風云的老將,我去恐怕他不肯聽從,必定要殺他。我因而哭泣罷了,難道是害怕死嗎?”這時,魏公子請求朱亥同行,朱亥笑著說:“我只是市場里操刀的屠夫,公子卻多次親自問候。我之所以不回訪致謝,是由于我認為那是小禮節,沒什么實際意義。如今您有急難,這是我為您效命的時機啊!”朱亥就跟魏公子一起出發了。魏公子去向侯先生告別,侯先生說:“我本當隨從您,可是我年老不行了。請讓我計算您的行程,當您到了晉鄙軍營的那一天,我面向北方割脖子自殺,來報答公子。”魏公子于是出發了。

魏公子到了鄴縣,假托魏王的命令取代晉鄙。晉鄙合了兵符,懷疑這件事,舉起手來看了看魏公子,說:“現在我擁有十萬大軍,駐扎國境,這是國家的重任。現在,您獨自駕車來接替我,這是怎么一回事呢?”晉鄙正想不服從,朱亥衣袖里藏著四十斤重的鐵椎,用鐵椎殺死了晉鄙。魏公子于是統率晉鄙的軍隊。他又整編隊伍,向全軍發布命令說:“父子都在軍營里的,父親回家;兄弟都在軍營里的,為兄的回家;獨生兒子沒有兄弟的,回家養親。”魏公子得到精兵八萬人,進軍擊殺秦軍。秦軍解除包圍撤離了,魏公子于是救了邯鄲,保留了趙國。趙王和平原君親自到邊界迎接魏公子,平原君背著箭袋在前面給魏公子引路。趙王拜了兩拜說:“自古以來,賢人沒有趕得上公子的。”在這個時候,平原君不敢把自己和信陵君相比。魏公子和侯先生分別以后,到達軍營時,侯先生果然面向北方引頸自殺了。

魏王怨恨魏公子偷他的兵符并假托命令殺死晉鄙,魏公子也自知有違君命。在擊退秦軍保存趙國以后,魏公子派了一個將領統率他們的軍隊回到魏國,而獨自和賓客留在趙國。趙孝成王感激魏公子假托命令、奪取晉鄙的軍隊而保存了趙國,就跟平原君商議,要把五個縣城賜封給魏公子。魏公子聽說這件事后,內心驕傲自矜,并流露自以為有功勞的神色。賓客有人勸說公子道:“事物有的不可以忘記,有的不可以不忘記。別人對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記;公子對別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記它。況且公子假托魏王的命令奪取晉鄙的軍隊去救援趙國,對趙國來說就是有功勞了,但對于魏國來說公子就不是忠臣了。公子卻驕傲地把它當作自己的功勞,我私下認為公子不應采取這樣的態度。”這時,魏公子立即責備自己,似乎無地自容。趙王打掃臺階,親自迎接,執行主人的禮節,指引魏公子走上西邊的臺階。魏公子謙讓地側著身走,從東邊的臺階上去。自己陳述罪過,認為辜負了魏國,對趙國也沒有功勞。趙王陪酒一直到傍晚,口中避而不談獻出五個縣城的事,這是因為公子太謙讓了。魏公子終于留在趙國。趙王把鄗邑作為魏公子齋戒自潔所需的封邑,魏國也再把信陵獻給魏公子。魏公子留在趙國。

魏公子聽說趙國有隱士毛公隱居賭徒群中,又有薛公隱居賣酒漿人家里,便想要會見這兩個人。兩人自己躲起來,不肯會見魏公子。魏公子聽說了他們所在的地方,就秘密地步行前往跟這兩個人交往,彼此非常融洽。平原君聽說這件事,對他的夫人說:“當初我聽說夫人的弟弟公子是天下獨一無二的,現在我聽說他竟然隨便跟賭徒和賣酒漿的人交往。公子是個糊涂人罷了。”平原君夫人把這些告訴了魏公子。魏公子就告別平原君夫人要離開,說:“當初我聽說平原君賢能,所以辜負了魏王而救援趙國,來滿足平原君的心意。但平原君和人們的交游,只是一種裝飾門面的壯舉罷了,并不是為了訪求賢士。我無忌在大梁的時候,時常聽說這兩個人賢能。到了趙國以后,就怕不能見到他們。像我無忌這樣的人跟他們交往,還恐怕他們不搭理我呢。如今,平原君竟然把跟他們交往當作羞恥的事情,實在是不值得跟他交往。”于是,整理行裝準備離開趙國。平原君夫人把這些話告訴平原君,平原君就脫掉帽子謝罪,硬是挽留魏公子。平原君的門下客聽說這件事,半數人離開平原君來依附魏公子。天下的士人又前往歸附魏公子,魏公子的門客大大地超過平原君。

魏公子留居趙國十年不回國。秦國聽說魏公子在趙國,夜以繼日地派兵東去進攻魏國。魏王擔心這件事,派遣使者去請魏公子回國。魏公子害怕魏王怨恨他,就告誡門下客:“有誰敢替魏王的使者通報的,處死。”賓客都是背棄魏國來到趙國的,沒有誰敢勸告魏公子回國。毛公和薛公兩人去見魏公子說:“公子之所以在趙國受到重視,聲名傳聞到各國,只因為有魏國。現在秦國進攻魏國,魏國危急而公子不同情,假使秦軍攻破大梁,毀壞先王的宗廟,公子將有什么面目站立世上呢?”話還沒有說完,魏公子立刻變了臉色,吩咐準備車馬立即起程回去解救魏國。

魏王見到魏公子,相對哭泣,然后把上將軍的印信授予魏公子,魏公子于是擔任上將軍。魏安釐王三十年,魏公子派使者通告各諸侯國。各國聽說魏公子擔任上將軍,分別派遣將領統率軍隊來救援魏國。魏公子統率五國的軍隊,在河外打敗了秦軍,趕走了蒙驁。于是,乘勝把秦軍驅逐到函谷關,堵住秦軍,秦軍不敢出關。正當這個時候,魏公子的威名震動天下,各國的賓客進獻有關兵法的文章,魏公子把它們加以整理,以自己的名字給這部書命名,所以世俗稱為《魏公子兵法》。

秦王為此感到擔心,于是拿出大量錢財到魏國去行賄,尋找晉鄙的門客,讓他們在魏王面前毀謗公子說:“公子流亡在國外十年了,現在擔任魏國的上將軍,各國的將領都隸屬于他。各國只知有魏公子,不知有魏王。公子也想趁這個時候決定南面稱王,各國害怕公子的聲威,正想共同擁立他。”秦國多次派人行反間計,假裝祝賀魏公子,看魏公子能否立為魏王。魏王每天都聽到這些毀謗的話,不得不相信,后來果然派人取魏代公子上將軍的職位。魏公子自己知道又因為毀謗而被廢棄不用,就借口有病不上朝,跟賓客通宵達旦地宴飲,飲烈酒,經常接近女色。日夜進行狂飲達四年之久,終于因酒而病死了。這一年,魏安釐王也去世了。

秦國聽說魏公子死了,就派蒙驁攻打魏國,占領了二十個城邑,開始設置東郡。這以后秦國逐漸蠶食魏國,十八年后俘虜了魏王,夷滅大梁。

漢高祖劉邦當初寒微的時候,屢次聽說魏公子賢能。等到就任天子以后,每次經過大梁,常常祭祀魏公子。高祖十二年,從打敗黥布的地方回來,給魏公子配備五戶人家看守墳墓,世世代代每年按四季祭祀魏公子。

太史公說:我經過大梁故城,去訪了那個所謂夷門。原來夷門就是城的東門。天下的幾位公子,也有喜歡士人的,但像信陵君這樣接待民間的隱士,不以與卑下的人交往為恥,是有道理的。他的聲名在各國中排在首位,一點也不假啊!漢高祖每逢經過這里,都要人民不斷地祭祀他。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嘴山市| 庆阳市| 西畴县| 利津县| 长垣县| 平果县| 屏山县| 彭山县| 共和县| 怀来县| 徐州市| 榆树市| 广昌县| 滦平县| 临桂县| 常山县| 东乌珠穆沁旗| 莎车县| 兴仁县| 北海市| 浑源县| 梓潼县| 青阳县| 陇南市| 巴东县| 金坛市| 哈密市| 鄂尔多斯市| 通榆县| 武定县| 泉州市| 囊谦县| 汉沽区| 霞浦县| 玉林市| 屏山县| 垣曲县| 千阳县| 洪湖市| 喜德县| 肇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