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望舒經典詩文集(中國名家經典集)
- 戴望舒
- 1353字
- 2021-11-19 11:55:35
前言
中國現代文學的時間跨度大致從1919年五四運動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止。從五四新文化運動到1937年抗戰爆發為其前半期,從抗戰爆發到新中國成立為后半期。
進入20世紀,世界列強把中國變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民族危機感對20世紀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以“天下之中”自詡的中華當政者再也撐不下去了?,F代與傳統、新思潮與舊意識的斗爭愈演愈烈。
先是“白話文運動”,接著就是陳獨秀和胡適極力倡導的文學現代化。如同打開了閘門的洪水,現代文學以洶涌澎湃之勢,義無反顧地沖決一切阻力,不可遏止地成就了一片汪洋。從此,一種嶄新的文學形態在深重的危機感和中國古典文學厚重的土壤上誕生了。
進入20世紀20年代,現代文學的影響和實踐范圍進一步拓展,由泛泛的思想和宣傳轉化為具體而專門的文學實踐。
全國各大城市風起云涌般地出現了種種刊物,報紙也紛紛辦起了副刊,有意無意地發表了許多散文、小說、小品等白話文學作品,一時竟蔚成風氣,為現代文學開辟了陣地。全國各地也涌現出了許多青年文學社團,造就了一大批卓有建樹的現代文學作家。一時間,寫散文、寫小說、寫詩歌、寫小品、寫劇本,翻譯歐、美、日文學作品,出專集、出結集、出選集……蔚為大觀。
現代文學的作者們在自己的作品中生動地抒寫了自己的稟性、氣質、情思、嗜好、習慣、修養、人生經歷和人生哲學,生動地表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格,無情地撕破了道貌岸然的面具,徹底地反對封建主義桎梏,徹底摒棄了為圣人解經、為圣人立言的舊思想、舊傳統,字里行間充滿了民族覺醒和自我解放,這反映了作者們由封閉型思維體系向開放型思維體系的轉化,亦即由自我完善、自我調節、自我延續向面對世界、面對新潮、面對社會人生轉化。
當然,各作者的經歷不同,其間中西、新舊、激進與保守思想的差異也必然存在。但無論如何,中國現代作家自覺地將文學的內容和形式與時代聯系起來,共同地為現代文學規定了明確的目的:文學的創作是這樣一種時代的工作,它本身是歷史向未來過渡的一個重要部分。而未來,必然是比當時更加美好的,更有希望的。
中國現代文學不能或缺的一個作家是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宷,小名海山。戴望舒是他許多筆名中的一個。祖籍江蘇南京,生于浙江杭州。8歲入杭州鹺務小學,14歲至18歲在宗文中學讀書。1923年考入由共產黨人主持校務的上海大學。1925年上海大學被查封,戴望舒轉到震旦大學法文班,準備留學法國。1923年到法國,在里昂中法大學學習并開始翻譯工作。1935年因在西班牙參加反法西斯游行,被中法大學開除回國。抗戰爆發后,1938年,戴望舒舉家移居香港。在香港期間,主編《星島日報星座》副刊、《頂點》詩刊,后在《耕耘》雜志當編委,堅持宣傳抗戰。香港被日軍占領后,他被以從事抗日活動的罪名逮捕入獄??箲饎倮?,戴望舒先后在暨南大學和上海音樂??茖W校任教。1949年3月,他離開香港來到北平,參加新中國建設。1950年于北京逝世。
戴望舒是中國現代杰出的詩人、翻譯家和古典文學學者。戴望舒被稱為現代派詩人的領袖。著有詩集《我的記憶》《望舒草》《災難的歲月》。
和現代文學史上許多文學家一樣,戴望舒生活在一個歷史大動蕩的時代。他有著濃厚的文化修養和藝術才能,在畢生的文學實踐中,戴望舒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
本書選編了戴望舒的大部分作品,充分體現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