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紅經典散文集(中國名家經典集)
- 蕭紅
- 1197字
- 2021-11-19 11:56:12
前言
中國現代文學的時間跨度大致從1919年五四運動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止。從五四新文化運動到1937年抗戰爆發為其前半期,從抗戰爆發到新中國成立為后半期。
進入20世紀,世界列強把中國變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民族危機感對20世紀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以“天下之中”自詡的中華當政者再也撐不下去了。現代與傳統、新思潮與舊意識的斗爭愈演愈烈。
先是“白話文運動”,接著就是陳獨秀和胡適極力倡導的文學現代化。如同打開了閘門的洪水,現代文學以洶涌澎湃之勢,義無反顧地沖決一切阻力,不可遏止地成就了一片汪洋。從此,一種嶄新的文學形態在深重的危機感和中國古典文學厚重的土壤上誕生了。
進入20世紀20年代,現代文學的影響和實踐范圍進一步拓展,由泛泛的思想和宣傳轉化為具體而專門的文學實踐。
全國各大城市風起云涌般地出現了種種刊物,報紙也紛紛辦起了副刊,有意無意地發表了許多散文、小說、小品等白話文學作品,一時竟蔚成風氣,為現代文學開辟了陣地。全國各地也涌現出了許多青年文學社團,造就了一大批卓有建樹的現代文學作家。一時間,寫散文、寫小說、寫詩歌、寫小品、寫劇本,翻譯歐、美、日文學作品,出專集、出結集、出選集……蔚為大觀。
現代文學的作者們在自己的作品中生動地抒寫了自己的稟性、氣質、情思、嗜好、習慣、修養、人生經歷和人生哲學,生動地表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格,無情地撕破了道貌岸然的面具,徹底地反對封建主義桎梏,徹底摒棄了為圣人解經、為圣人立言的舊思想、舊傳統,字里行間充滿了民族覺醒和自我解放,這反映了作者們由封閉型思維體系向開放型思維體系的轉化,亦即由自我完善、自我調節、自我延續向面對世界、面對新潮、面對社會人生轉化。
當然,各作者的經歷不同,其間中西、新舊、激進與保守思想的差異也必然存在。但無論如何,中國現代作家自覺地將文學的內容和形式與時代聯系起來,共同地為現代文學規定了明確的目的:文學的創作是這樣一種時代的工作,它本身是歷史向未來過渡的一個重要部分。而未來,必然是比當時更加美好的,更有希望的。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作家群體——東北作家群。
東北作家群并不是一個文學流派,但卻表現出基本一致的文化傾向和藝術理想:在抗日救亡的創作總主題下,分別進行了各具個性的藝術探索。這就不能不提到蕭紅。
蕭紅(1911—1942),原名張逎瑩,筆名悄吟。她出生于黑龍江省呼蘭河畔一個舊式家庭,她是作為舊世界的叛逆者走進文壇的。她一生四處漂泊,寓居過日本,去過香港,居無定所。但她的作品將斗爭性與民族性融合到人性里,從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蕭紅的作品沒有貫穿始終、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而是帶有散文式的自由、灑脫的特點。蕭紅獨特的女性寫作才華,使她的作品擁有難以抗拒的藝術魅力。
蕭紅是魯迅的忠實追隨者,曾參與編輯《魯迅全集》,受魯迅影響至深。
本書選編了蕭紅的大部分作品,從中讀者可以領略她的思想境界和藝術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