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裴回,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春江花月夜》
張九齡看著自己創作的這首《春江花月夜》,最是心滿意足。
他是將自己一生所有的情感,都匯聚為這一首詩。
《春江花月夜》的橫空出世,也標志著文人最輝煌的時代已經到來。
《春江花月夜》創作的這一年,
賀知章69歲,
張若虛58歲,
張九齡50歲,
王之渙40歲,
孟浩然39歲,
王昌齡28歲,
李白27歲,
王維27歲,
高適24歲,
崔顥24歲,
杜甫17歲,
岑參10歲。
……
不知不覺間,盛唐已經到來。
……
如果這是一個故事,此時才是故事的開篇。
……
文人世界之中,屈原看到裂開的空中,竟然出現了一首詩。
而這首詩便是《春江花月夜》。
屈原讀著《春江花月夜》,竟然不禁流下眼淚。
這一千年來,他經歷了太多,他甚至忘記了自己。
這首《春江花月夜》也讓屈原立刻找到了最初的自己,那是文學的初心。
《春江花月夜》即代表盛唐,也代表著文人之世界。
想到這里,
屈原對于這至高的權利,竟然沒有了先前的執念。
他真的想放手了。
這個世界會變得怎樣便變得怎樣吧!
賈誼看出了屈原的心思,便問:“屈原皇帝,你真的要放棄這一切嗎?”
屈原道:“這一切,真的有意義嗎?如果你的能力讓你能擁有這一切,你便自然擁有這一切。如果沒有能力擁有這一切,也必將失去這一切。你懂嗎?我們沒必要強求,因為是更大的力量在決定這一切。那是天意,那是時代。一切便都交給新的時代吧。讓時代來抉擇未來吧?!?
說著屈原慢慢的走下自己的王位,他頭也不回的離開,對往昔沒有一絲的眷戀。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而司馬遷也看到這里一切,他似乎也與屈原是心意相通。千年的修為也讓他看淡了一切。
而曹操更是如此,生前的曹操便沒有這么做,死后的他更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曹植、陶淵明、王羲之等輩則更是無心于權利。
就這樣,文人世界沒有了領袖。也沒有人愿意去做這個領袖。
因為那是沒有意義的,沒有人會服從一個傀儡。
屈原做不到的,其他人也做不到。
而文人世界的第一個時代已經終結,新的大時代也即將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