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義」,合乎周禮和道德即為「義」。
《無聊屋》學子們在專心地考著試。通過者,留下即為「某無聊」稱呼;未通過者,回家修學。
什么考題?這考題就是《牛和草的命運》。
通過考試后,留下了七名學子。我們依次排名字為:李無聊、周無聊、鄭無聊、王無聊、馮無聊、陳無聊、褚無聊。
胡兜兜最終回到了西塘古鎮,只是在葉東萍安排的男傭人的軟押下到了葉財盛的宅院里。但還是被西塘古鎮的個別人瞧見。不久便被傳開了。
葉財盛將胡兜兜禁閉在一間屋子里,被壯漢看守著。盡管他看了他外孫女寫給他的信。
我們無從知曉葉財盛將如何對待胡兜兜!這葉和胡,正如《牛和草的命運》一般,牛決定草的命運。
不久,賽爾凡花知道了胡兜兜回西塘古鎮的事情。賽爾凡花找了張定偉先生后,決定個人去葉家「要」人。
胡兜兜最后依舊住進了由吳無聊和賽爾凡花夫婦重新修好的他的老房子里。只是,胡兜兜在張定偉先生的私塾堂做雜工。
那幫地痞流氓也怕丟命,暫也循規蹈矩的。
下面,我們要看「李無聊」做的《牛和草的命運》文章——
牛和草的命運一樣,都注定是凄慘的、悲哀和無奈的。
牛,一生都以草為食料。草便是牛的犧牲品。
牛希望在牠的生活范圍內,草多、豐盛、鮮嫩。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草長勢都不盡相同。長在山間的草,冬天里,山光禿禿的,到春天,草慢慢開始復蘇并緩緩地長,到夏天,陽光充足,雨水充沛,便可猛力生長。草到了秋天,便慢慢的又枯黃,直至冬天,便開始「死」去。
而牛,夏天肥壯,冬天消瘦。冬天沒有新鮮的草可吃,便吃干草。一個冬,只見牛在牛圈里從早到晚吃著干草,回嚼著干草。
對于草,沒有「家牛吃不盡,春風吹又生」之說。倒是草被牛吃后,又發茬,一茬一茬的,草長的矮矮的,幾乎葡蔔著地面式的長。
牛與草,一個只顧索取,一個只顧生存生長。一個是去傷害,一個是被動受傷害。草的一生,沒有完整。要開花的草,在被牛吃它的地方,很難見著草開花的。而它們只有不斷繁衍「身體」,以求活命。所以,這樣一片被牛長期糟蹋吃草的地方,草慢慢的就消失了。
牛,牠很幸運,雖然做苦力,畢竟還可以繁衍后代,子子孫孫的永遠傳下去。
其實牛的一生也是可憐的。最可憐的是肉被人吃、被老虎和獅子吃;牛皮鞋、牛皮帶出自牠們的身上。
草被牛吃掉、牛又被人吃掉、人又被心血管病、腦血拴弄死掉。
游牧過度放牧,草原大片大片消失,還有一系列連鎖的不良后果的反應。
這牛與草的命運,難道不是凄慘、悲哀和無奈的嗎?
誰的過?「我」的過!
…………
以上是李無聊寫的《牛和草的命運》文章。
李無聊說的多么好,所有的過都是「我」的過!
既知過不改,還是「我」嗎?若改也不難,知義而行。就如孔子所講的「義」的思想——「適宜」。
問我們自己,自己的一切思想和行為「適宜」嗎?
作者:墨傾似淚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