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孩子受益一生的社會情商
- 晴天媽媽
- 1321字
- 2021-11-11 17:48:37
情商高并不只是會好好說話
“寶貝,你冷靜冷靜”“孩子,你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這樣的話大概每個父母都和孩子說過。
想提高孩子的情緒力,幫助孩子面對自己的情緒,擁抱孩子的情緒怪獸,我們必須了解情緒智能,也就是情商。
過去很多人覺得,孩子情商高不就是能好好說話嗎?不就是孩子會社交、與人交往嗎?而在丹尼爾·戈爾曼博士所創造的情緒智能體系里,他提出了一個概念:社會情緒學習。社會情緒和情商這兩個概念常常被誤用,甚至很多人將社會情緒學習等同于現在流行的“三天讓你好好說話”“高情商等于好好說話”。
情商的確是一個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和高情商的人交往真是如沐春風,感覺周到又真誠。這是一個人的情商提高之后自然而然的結果,情商更核心的內容,其實是掌控自己的情緒——既讓別人舒服,也不委屈自己。
這種能力取決于父母和孩子情緒互動的方式。我們和孩子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都在不間斷地進行著情緒上的交流。尤其是在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如生氣、傷心、哭鬧、大發脾氣,我們應對孩子這些消極情緒的方式,將對孩子未來的情商發展有極大的影響。
情商的五個方面其實就是:認識自己,管理自己,激勵自己,認識別人,管理別人。延展開來就是本書里我要和大家討論的能力。
關于情商,人們通常有兩大誤區。
誤區一:情商高就是會交際
很多人認為,情商高就是會交際,并且人際交往的能力可以速成,所以大家會看到非常多的文章,包括很多育兒文,以及速成班都在推薦“幾天讓孩子變成社交達人”“幾天讓孩子成為一個情商高手”“幾天讓孩子成為一個受歡迎、會合作的人”這類課程。
誤區二:情商高就是讓別人舒服
情商高確實會讓別人舒服,但真正的高情商和我們講的情緒管理最重要的一點是既讓自己舒服,也讓別人舒服,它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通過隱忍或討好,別人是舒服了,但是孩子自己的邊界會不斷被模糊。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陷入一種低自尊的狀態,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我們從小被教導要做一個聽話、乖巧、受歡迎的人,但是等自己真正在社會中面對工作、有了孩子以后才發現,好像我所選擇的一切都是被別人逼迫的,我并沒有享受自己的狀態,甚至不知道如何給自己放個假,如何在工作中跟別人合作。在這點上,情緒管理能力是有代際傳遞的,不僅是孩子自己的小圈子社交、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涉及情緒管理,甚至我們和孩子的祖輩之間的關系也涉及非常多的情緒管理話題,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社交。
社會情緒學習,其實就是指學習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控制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緒,表達對別人的關心和照顧,做出負責任的決定,建立并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效地處理各種問題。
1993年起,社會情緒能力學習(SEL)就在全球數千萬孩子的選修課堂里開展,且取得了非常好的實效。數據表明,它能減少問題行為,促進更多的孩子積極思維的發展,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提高學習能力。每個孩子在進行了社會情緒學習之后,學習成績普遍提高了11%~17%。可見,社會情緒學習能力的建立和提升,并不僅僅表現在情商高、會社交,它還與孩子學習能力的提升密不可分。很多孩子在社交和學習方面的能力出眾,這正是孩子社會情緒能力提升的外在表現。
社會情緒學習的真正力量,不是好好說話,更不是屈就自己成全別人,而是自我成就、自我實現、自我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