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觀眾的反應來看,《孤膽營救》挺受歡迎,影片放完,有很多人留在影院,找劉曄和袁詠伊簽名。
導演比不了演員,導演躲在幕后,只有影迷才會關注導演,現在趙洛也沒什么影迷,媒體報道的少,他也很少接受采訪,走在大街上,沒有一個人認識他。
首映結束后,在酒店開慶祝宴,《孤膽營救》沒有競爭影片,現在國內電影大部分都放在元旦左右上映,《蜘蛛俠》5月3日在北美上映,要等8月初才在國內上映。
《孤膽營救》的上映,變相拯救了影院,全國首映排片50%,制作費2000萬美元的電影,肯定比2000萬人民幣的電影好看。
一分錢一分貨,后世大制作不好看,大部分因為制作費超過70%支付給演員,用來制作影片的經費不足,所以影片不好看。
要是制作經費給足,電影一樣好看。
投資人想讓明星抗票房,可惜國內大部分演員都抗不了票房。
國內并不是《孤膽營救》的主戰場,北美和歐洲才是,趙洛預估票房也就2億人民幣,才2270萬美元票房,國內才能收回520萬美元成本。
北美就不一樣,現在北美制作方分成,能拿到46%左右的分成,北美票房分成階梯式,第一周制片方拿70%票房分成,院線拿30%。
然后逐步遞減,哥倫比亞影業,大部分宣傳經費,都用在北美上,就是想盡快收回成本。
宴會上,趙洛簡單喝幾杯啤酒,他不太喜歡喝酒,喝不喝都行,宴會就這個意思。
明天他還要前往魔都宣傳,眾人也不勸酒。
……
第二天報道《孤膽營救》的新聞就出來,主流媒體大部分都是批評態度,主要幾個詞匯。
個人英雄主義。
國內主流還是集體主義,趙洛的電影就是個人主義,他這是發揚古典文化電影。
不能因為幾十年的歷史,否認掉幾千年的個人英雄主義。
霍去病、岳飛都是個人英雄主義的代表,百姓之所以喜歡,就是因為他們的故事好看。
個人英雄主義電影之所以受歡迎,也是這個原因,武俠小說也是個人英雄主義,之所以受歡迎,也是這個道理。
不能因為幾句批評,就脫離觀眾的喜好。
《七武士》雖然講述七個武士的電影,還是個人英雄主義電影。
凡事不能做到所有人喜歡,他們愿意說,就讓他們說,趙洛不理他們就是。
暴力、血腥,追求大場面,空洞,沒有內涵。
媒體批評《孤膽營救》幾乎就這些內容。
他們可能想多了,《孤膽營救》需要內涵嗎?
80%觀眾都是庸俗的人,他們看電影就是找一個樂子,這就像上菜一樣,多一些花樣。
國內爛片太少,包括后世也是,國內每年多出一些爛片,觀眾才會感覺新鮮。
2001年統計,寶萊塢一年產出1084部電影,世界第一電影產出國,大部分都是爛片,但是他出名呀。
后世國內電影輸出并不成功,北美電影市場進口最多的電影,就是寶萊塢的電影,包括國內也進口寶萊塢的電影。
只有多拍一些爛片,才會出現一些不錯的影片,什么菜都要往桌子上端,觀眾才知道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
不好吃的,以后自然不會再出現,好吃的,多拍幾部,就是這個簡單的道理。
媒體和觀眾批評這些都沒有意義,觀眾不買賬,自然不會再出現。
爛片多的原因,還是因為大部分人喜歡看,觀眾就喜歡看庸俗的,批評來,批評去,有什么意義?
《孤膽營救》就是電影與游戲的交互,劇情非常簡單,就是大猩猩拯救公主的故事,趙洛靈感來自于《大金剛》。
把主角看成馬里奧,大BOSS看成大金剛,女主看成公主,其他犯罪集團分子,看成小怪。
就是這么簡單的故事。
這也是他開創的電影與游戲交互。
在故事里添加動作,打斗、爆炸、槍戰、飆車、撞車戲份,刺激觀眾的觀影體驗,手持跟拍攝影增加觀眾的緊張感,能更好的帶入進去。
《大金剛》游戲要個P內涵?
人們喜歡,電影才能發展,都是內涵電影,觀眾都去看電視劇去了,影視行業誰能提供更好的觀影體驗,觀眾才會選擇誰。
在魔都宣傳一天,趙洛乘坐飛機到紐約。
“年度最佳動作電影,比《諜影重重》好看一萬倍!”
《孤膽營救》的票房和口碑都超過《諜影重重》,在特工電影里增加感情戲,沒有對比還能說的過去。
有《孤膽營救》的對比,《諜影重重》不夠看。
比動作,《孤膽營救》比《諜影重重》動作真實,動作更有觀賞性,袁和平做動作執導,不是開玩笑的。
比刺激《孤膽營救》電影中有爆炸,汽車翻滾7次,還有槍斗術,現在美國網上很多討論槍斗術的。
有幾千個網友評論,《孤膽營救》中的槍斗術是騙人的,子彈根本不會拐彎。
畢竟美國槍支泛濫,觀眾看完電影,回家試一試槍斗術,還是能做到的。
懸疑感也比不過《孤膽營救》,趙洛在影片中埋下兩處拍續集的尾巴。
主角戰友被誰殺的?他們執行的任務是什么?
主角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美國拍一部續集,主角可以和CIA斗智斗勇,孤身前往CIA總部,把主角戰友被槍殺的資料找出來,然后找兇手報仇。
還可以在歐洲拍攝一部,主角的自我救贖之旅。
從開拍《孤膽營救》,趙洛就準備打造系列電影。
有了《孤膽營救》的襯托,《諜影重重》惡評很多,大部分吐槽女主太丑,導演強加感情戲,故事不夠緊湊。
還有動作戲沒有《孤膽營救》好看,槍戰戲沒有《孤膽營救》真實,花樣也沒有《孤膽營救》多。
同樣采用手持攝影,快速碎片化剪輯,《孤膽營救》完勝《諜影重重》。
特別是《孤膽營救》的片尾曲,比《諜影重重》好聽又帶感。
前世在影迷心中經典的《諜影重重》,被觀眾噴的一無是處。
IMDB《孤膽營救》評分7.9,《諜影重重》6.2,相差很大。
要是把男主換成基努里維斯,故事是美國的,《孤膽營救》票房可以翻倍。
劉曄不夠強壯,也被北美觀眾吐槽。
在紐約宣傳一天,晚上趙洛接受《茶余飯后》采訪,這是面相華人的節目。
女主持人卓蕾,男主持人李彬。
“今天茶余飯后節目,我們邀請到世界級導演,趙洛先生。”
“趙洛導演太棒了,您拍的《孤膽營救》,在美國很受歡迎。”
“趙導演,您的《網絡戀人》在美國很受歡迎,怎么今年奧斯卡沒有參加?”
男主持人問他。
“這個不是由我決定的,選擇什么樣的電影報名奧斯卡,由廣電和電影局決定,他們可能不看好《網絡戀人》吧。”
趙洛心知肚明,《網絡戀人》報名奧斯卡,拿最佳外語片沒有任何問題。
奧斯卡畢竟是美國電影獎,并不是國際電影獎,分量也比不過三大電影節,國內不看重,也說的過去。
被氣病,瘦了十多斤,當時很生氣,事情過去就過去了,他以后也不再想報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事。
在《茶余飯后》宣傳一次,明天他還要上《奧普拉脫口秀》,這都是哥倫比亞影業安排的。
6月14日,《孤膽營救》上映三天,美國票房突破1091萬美元,加拿大票房367萬美元。
北美地區票房1458萬美元。
歐洲已經突破2000萬歐元。
《孤膽營救》開局不錯。
趙洛的心理預期是1.5億美元。
投資加宣發還有贊助,總共3350萬美元,票房要過億,制片方才能收回成本。
要是算上趙洛全球8%票房分成,哥倫比亞影業要全球票房1.5億美元,才能賺到錢。
趙洛到洛杉磯才知道,吳白鴿的《風語者》也在6月14日上映。
米高梅孤注一擲的電影,目前看票房要撲街。
《孤膽營救》上映三天,北美票房已經到1458萬美元,《風語者》投資1.15億美元,上映三天,票房還沒有過千萬美元。
吳白鴿要是搞砸這部電影,他在好萊塢幾乎混不下去,1.15億美元投資,這是大制作電影。
好萊塢非常現實,只許不成功兩次,和失敗一次。
兩部電影不賺錢,大投資就和導演說拜拜,導演只能去拍小成本以及B級片。
失敗一次大制作,好萊塢就會讓你滾蛋!
別說吳白鴿,就是拍出《與狼共舞》凱文.科斯特納,因為一部《未來水世界》撲街,現在還翻不了身,幾乎沒人找他拍電影。
不止導演沒得做,演員都做不成。
這就是好萊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