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西院。
此時的太子庶妃呂氏,正在屋里待產。
幾個產婆與宮女盡是魚貫而入,太子朱標與太子妃也已經在門口佇立。
或許是上次太子妃生產艱難,給了朱標不小的陰影,所以對于這第二個孩子的出生,朱標做了萬全準備,幾天前,就請了御醫留在東宮府內。
而朱雄英因為太小,這產婦之事,也輪不到他去關心。
只是朱雄英真的很想去看看自己這個弟弟,畢竟這個家伙歷史上,也當了四年皇帝,自己還打算趁他小,準備好好的改造改造他。
此時的西院里,呂妃按著產婆的話,均勻的呼吸著,肚子里雖然傳出陣痛,但她自己感覺出,這個孩子很快就要出來了。
“哇……”的一聲哭喊,呂妃這第一胎孩子,生下來很順利,并沒有像當初太子妃常氏那般艱辛。
雖然有些狼狽,但呂妃的精神倒還是不錯,喘息著問向產婆:“男孩還是女孩?”
那產婆聞言趕緊將孩子身上擦干凈,這才看清楚孩子性別,見是個男孩,趕緊朝著呂妃道喜:“恭喜娘娘,賀喜娘娘,生下的是皇孫。”
呂妃聽完,臉上也是一喜,她知道,有了這個孩子,自己以后在這宮里也就有了依靠。
那產婆將孩子臍帶剪下后,趕緊用襁褓包好,這才把孩子抱至呂妃跟前。
看著眼前的小家伙,呂妃眼里透著光,只是隨后便又黯淡下來。
自己的兒子只是庶子,而自己也只是庶妃,將來太子殿下登基成了皇帝,那空下來的太子之位,終究不是自己孩子的。
想到這,呂妃心中不由的有了一個惡念,那太子妃不易生產,若是皇太孫早夭,那自己的孩子就成了皇長孫,未來的皇帝位,會不會就是自己兒子的。
呂妃輕輕晃了晃頭,把自己的惡念給趕出去,這才對那產婆說道:“快把孩子抱出去給太子爺與太子妃瞧瞧。”
產婆將孩子包的嚴嚴實實,這才歡喜的抱出屋去。
雖然這只是太子第二個孩子,但作為皇室,太子庶妃安全產子,這東宮里,自然少不了給賞。
等在外面的太子朱標,在一聲孩啼聲后,便知道孩子生下來了,在聽到里屋的對話聲中,朱標知道,自己又有了一個兒子。
朱標小心翼翼的從產婆手中接過孩子,一如當初朱雄英剛出生那般,小臉紅彤彤,皺巴巴的。
看著懷里的孩子,朱標先是給了產婆、宮女們賞賜了一番,然后又問道:“呂妃身體無礙吧?”
“太子爺請放心,呂妃娘娘這一胎,生的極其順利。”
朱標見此,只是微微點頭,隨后看向了東宮總管高成:“你速去宮中稟報父皇與母后,說呂妃產下一子。”
“奴婢領命。”
對于嫡庶看的極重的朱元璋這次倒是沒來,畢竟這個是庶妃之子,又不是自己的長孫,所以之前只是賞了些珍貴藥材,馬皇后同樣如此,在她心中,還是自己長孫最重。
太子妃常氏倒是羨慕呂妃生孩子如此輕松,不像自己生朱雄英,忙活了半天,“太子爺,這孩子取什么名?”
朱標卻是搖了搖頭,有他父皇朱元璋在,估計不需要自己取名:“看看父皇是否為這孩子取了名,若是未取,孤那時再替孩子取名不遲。”
朱標說完,把孩子放還到產婆手中,讓她把孩子抱回屋內。
作為封建王朝,此時還有著丈夫不能進產房的規矩,甚至更有講究的,產婦坐月子就是在產房,不能挪位置,而丈夫在其妻子月子期間都不能進來,只能月子做完了才能和產婦見面,生怕這污穢之氣沾染上身。
太子東宮沒有這么嚴的規矩,但至少當天不能入屋,昔日朱雄英誕生也是如此。
“妾身進屋看看呂妃。”男人不能進,但作為東宮的女主人,太子妃是必須進去關心一下。
“嗯,你且去吧。”朱標見常氏入屋后,便又讓人叫來東宮府里備著的奶娘,隨時候在自己這第二個兒子的身邊。
而朱標,也回到了奉安殿朱雄英這。
“父王,您怎么來了?”對于呂妃這么快生下孩子,朱雄英還不知道,只是在側屋內,無聊的拿著書瞎看著。
看著自己的長子在父母離開后,依然自覺的獨自看書,朱標對此很是滿意。
心里更是希望,自己這個剛出生的第二子,未來也能像他大哥雄英一樣懂事。
摸了摸朱雄英的腦袋,朱標蹲下笑著同朱雄英開口:“剛剛呂妃那已經產下一子,以后雄英,你就要做哥哥了。”
“真的嗎?我要做哥哥了嗎?”朱雄英假裝很開心,在那里跳了起來,一邊跳,一邊喊:“太好了,我有弟弟了,我要做哥哥嘍。”
雖然面上裝著很快樂,心里面朱雄英已經在冷笑:“朱允炆,你總算來了,以后哥哥會好好“疼愛”你的。”
見自己長子并不排斥次子,朱標臉上笑意更濃。
雖說第二子是庶出,但畢竟是自己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朱標自然也希望自己孩子們能好好相處。
“父王,兒臣什么時候,能去看看弟弟?”
“等幾日父王把你弟弟抱出來給你看,畢竟如今,那產房你還不能進。”
“哦,兒臣明白了。”朱雄英只能假裝失落的同意。
此時在文華殿批閱奏章的朱元璋也接到報信,太子庶妃呂氏又為自家添了個孫子。
雖然沒有太過關注,但得知消息后,老朱心里是高興的,兒孫興旺,是老朱一直期盼的事,于是便準備好好的給這個孫子取名。
兒子們取得名字都帶著五行木字,那太子一脈的名字里,就自然要帶著五行。
常言木火相生,朱元璋覺得,以后孫子的名字里,都必須帶火字。
于是苦思一番,朱元璋終于在紙上寫下了一個炆字。
炆,乃生火之象,喻為熱火朝天,門庭若市之理,同時也是希望,在這個孩子之后,自己兒子朱標能多生下幾個孫子,不要像之前那般,婚后三載,自己的大孫子才降世。
待寫完炆字后,又于這字前面加了兩字,于是紙上赫然出現三字,朱允炆。
對于自己大孫子的名字里的英字,要不要在旁邊也加上一個火字,朱元璋思考了一番,最后還是決定不加了,畢竟若是加上,就有違自己當初對大孫子的期望。
…………
我叫朱雄英,我是大明皇室里,不一樣的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