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IoT產品經理能力模型
上一節我們聊到,IoT產品經理與軟件產品經理有很大的不同,他們需要關注的點更多,所以其能力模型也相應更加復雜。
一般來講,IoT產品經理能力模型包括心力以及能力兩大方面,兩者缺一不可。
心力,在管理學上也被稱為“認知能量”。什么是認知能量呢?它就像一塊電池,是我們面對一件事情時,進行的分析、判斷、記憶、實踐等行為。
為什么首先強調心力?原因仍然是這里所討論的復雜性,而且是比以往更甚的復雜性。由于每一個IoT產品經理面臨的具體產品不一樣,所以他們需要解決的問題雖然有共性,但日常更多的是解決各自領域的個性問題。例如智能穿戴產品經理需要解決的問題就與學習硬件產品經理需要解決的問題不一樣,他們的產品目標、用戶訴求、需求細節都可能不一樣。每個產品經理要解決他所在領域的復雜性,就需要心力,還需要將心力這塊電池變大,且要時常充電保養。
如果說能有一條線將繁星般的IoT產品經理們聯系起來,那么除了需要心力,還需要能力。
IoT產品經理的能力主要包括硬件、算法、軟件、軟硬結合四個方面,其能力模型如圖1-5所示。

圖1-5 IoT產品經理能力模型
如何理解呢?
IoT領域的產品經理會面臨更大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因為IoT產品的創造過程涉及更多協作,抽象來說就是圖1-5中的這四個方面。
1)硬件是基礎和源頭。沒有硬件形態、各種組件、傳感器,這個產品就是無源之水。
2)算法是支撐和連接。功能簡單的IoT產品不需要算法,但隨著IoT產品的迭代進化,未來每一個產品上都會有算法的身影,它讓產品更聰明,更實用。雖然用戶沒有辦法直接看到它的存在,但卻能在實用過程中真切體會到它是連接硬件和軟件的關鍵一環。
3)軟件是體驗和感知。軟件,簡單說就是操作系統和App,它們在前臺,用戶可以直接看到它們,與它們交互。
4)軟硬結合是目標和定位。每個IoT產品都要有一個自己的定位,并在這個定位下生長出自己的硬件形態、算法能力、軟件交互。沒有軟硬結合定位的產品就像一篇沒有主旨的文章,雖然有的段落可能很精彩,但讀者卻并不知道作者要表達什么。
上述四個方面共同構成了IoT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最底層是硬件,它是基礎,它的形態、性能直接影響著上面所有的部分;上一層是算法,它是連接,負責將硬件能力轉化為用戶可感知的AI能力,并通過軟件交互界面展現出來;再上一層是軟件,它是感知,用戶感知產品除了外觀,就是與產品的交互,而絕大部分的交互都是通過操作軟件來完成的;最上邊一層則是軟硬結合,它是定位,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它處于核心地位,是一個產品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