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文明紐帶
葉嵐在國際文化遺產保護論壇上的發言引起了連鎖反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她發出邀請,希望她參與“全球古籍數字化共享計劃”。她站在巴黎總部的會議室里,看著大屏幕上滾動播放的敦煌遺書、埃及紙莎草紙等珍貴文物影像,深刻意識到文化遺產保護是全人類共同的責任。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葉嵐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不同國家的古籍保存狀況各異,修復技術也各有特色。她帶領團隊穿梭于世界各地,與意大利修復師探討文藝復興時期油畫修復技術對古籍修復的啟示,和日本匠人學習傳統和紙制作工藝,將這些經驗融入到古籍修復中。
一次在阿富汗,葉嵐和團隊協助當地修復師搶救因戰亂受損的伊斯蘭手稿。在臨時搭建的修復棚里,她手把手教年輕的修復師使用新型修復材料。當第一卷手稿修復完成時,當地的老學者激動地親吻葉嵐的手背:“您不僅修復了這些書,更修復了我們的文明記憶?!?
與此同時,朱佳惠的公益圖書館發起了“古籍新生”計劃。她聯系各地的學校,邀請孩子們到圖書館參觀古籍修復過程。葉嵐定期錄制視頻課程,教孩子們用簡單的材料修補舊書。有個小男孩在給葉嵐的信中寫道:“原來修補書籍就像給受傷的小動物包扎,我以后也要當書籍醫生!”
一天深夜,葉嵐正在實驗室研究納米修復材料,手機突然響起。是一位非洲學者發來的緊急求助,當地部落的樹皮文書因氣候變遷面臨損毀。她連夜制定修復方案,通過視頻指導當地人員進行搶救性保護。看著屏幕里逐漸恢復生機的樹皮文書,她感受到了跨越國界的文化共鳴。
第二十二章記憶回響
深秋的五臺山格外寧靜,葉嵐再次回到這里,卻是為了籌備一場特殊的展覽——“文明的守護者”。展廳里,不僅陳列著修復后的珍貴古籍,還展示了世界各地修復師的工作場景和故事。
在一個互動展區,參觀者可以通過VR技術體驗古籍修復的全過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戴著VR眼鏡,小心翼翼地“修補”虛擬古籍,摘下眼鏡時已是熱淚盈眶:“我年輕時是個圖書管理員,看著那么多書破損卻無能為力,現在終于看到希望了。”
展覽的最后一個單元,展示的是普通人與古籍的故事。有位小學生用稚嫩的畫筆描繪了自己修補繪本的過程;一位退休教師分享了自己整理家族古籍的經歷;還有朱佳惠公益圖書館的孩子們,用黏土制作了“理想中的古籍修復室”。
展覽開幕當天,許明遠也來到現場。他帶來了父親最后的日記,其中一頁寫道:“守護典籍,不是一個人的使命,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葉嵐將這頁日記裝裱起來,放在展覽的顯眼位置。
閉幕式上,葉嵐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祝福視頻。意大利的修復師展示了新修復的羊皮卷,日本的匠人寄來了特制的修復用紙,非洲的孩子們用母語唱起了感謝的歌謠。這些跨越時空的回響,讓葉嵐深刻體會到,文化遺產就是人類文明的紐帶。
第二十三章薪火相傳
京北大學的教室里,葉嵐正在給新一屆的古籍修復專業學生授課。講臺上擺放著各種修復工具和材料,投影儀上展示著她這些年修復的經典案例。“古籍修復不僅是技術,更是與歷史對話的方式?!彼哪抗鈷哌^臺下年輕而充滿好奇的面孔,“每一次修復,都是在延續文明的生命?!?
課后,葉嵐帶著學生們來到實驗室,讓他們親手體驗簡單的古籍修復。一個女生在修補一本民國時期的課本時,激動地說:“老師,我感覺這本書在和我說話!”葉嵐微笑著點頭,她知道,這顆熱愛古籍修復的心已經開始發芽。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古籍修復,葉嵐和團隊策劃了“古籍修復開放日”?;顒赢斕?,圖書館里人頭攢動,從蹣跚學步的孩子到白發蒼蒼的老人,都對這項古老的技藝充滿好奇。葉嵐親自演示修復過程,耐心解答每一個問題。
有個中學生問:“現在都用電子書了,為什么還要保護這些老書?”葉嵐拿起一本修復好的宋代佛經,輕輕撫摸著書頁:“因為這些古籍里,承載著祖先的智慧、情感和記憶。它們是我們的根,是文化的靈魂?!?
在葉嵐的推動下,學校成立了“古籍修復志愿者協會”。學生們利用課余時間,走進社區、鄉村,幫助修復那些散落民間的古籍。他們在一個偏遠山村發現了一套完整的清代族譜,經過精心修復后,讓這個家族重新找回了失落的記憶。
第二十四章心靈歸處
一個尋常的周末,葉嵐回到了兒時的家。母親正在廚房包餃子,父親坐在陽臺上侍弄花草,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地板上,形成一片片溫暖的光斑。這樣平凡的場景,卻讓葉嵐感到無比安心。
飯桌上,父親小心翼翼地從抽屜里拿出一個盒子,里面裝著葉嵐小時候獲得的各種獎狀和證書?!斑@些年,我們一直為你驕傲。”父親的聲音有些顫抖,“看到你現在做的事情,我們才真正明白,你找到了自己的路。”
飯后,葉嵐和母親坐在院子里聊天。月光下,母親的白發在微風中輕輕飄動?!澳氵€記不記得,你小時候總愛把撕碎的故事書粘起來?”母親笑著說,“那時候就覺得,我家閨女以后肯定和書有緣?!?
夜深了,葉嵐躺在兒時的床上,望著天花板上的星星貼紙。這些年,她走過那么多地方,見過那么多珍貴的古籍,卻始終記得最初對書籍的那份熱愛。手機屏幕亮起,是朱佳惠發來的消息:“寶寶說長大了要和干媽一樣,當保護古籍的大英雄!”
葉嵐回復了一個可愛的表情包,放下手機,閉上眼睛。窗外的梧桐葉沙沙作響,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她知道,無論走得多遠,家永遠是心靈的歸處,而那些古老的典籍,早已成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十五章永恒之光
十年后的一個春日,葉嵐站在新建的“世界古籍文化中心”前。這座融合了現代科技與傳統美學的建筑,成為了全球文化遺產保護的新地標。中心內不僅有先進的修復實驗室,還有數字化展示廳和文化交流空間。
在中心的開幕式上,葉嵐作為發起人發表演講:“十年來,我們修復的不僅是破損的古籍,更是人類共同的文明記憶。在這里,每一本書、每一張紙,都在講述著過去,啟迪著未來?!?
展廳里,全息投影技術讓古老的典籍“活”了起來。參觀者可以穿越時空,與古代的文人墨客對話,感受不同文明的魅力。在一個特別展區,展示著葉嵐這些年修復的最具代表性的古籍,每一本旁邊都配有修復過程的影像記錄。
中心還設立了“青年修復師培養計劃”,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在這里學習交流。葉嵐經常親自授課,她告訴學生們:“修復古籍,就像守護一盞燈,我們要讓這盞文明之燈永遠照亮人類前行的道路。”
傍晚,葉嵐站在中心的觀景臺上,看著夕陽緩緩落下。遠處,朱佳惠的公益圖書館已經發展成了文化綜合體,孩子們的笑聲隨風傳來。她的手機響起,是世界各地的修復師發來的問候,照片里,他們正在修復新發現的古籍,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葉嵐望著天邊的晚霞,心中充滿感恩。從那個在暴雨中迷茫的女孩,到如今的文化遺產守護者,她走過了漫長的路。而這條守護文明的道路,將永遠沒有盡頭,因為總有人愿意接過接力棒,讓永恒的文明之光,代代相傳。